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迂回入题去年全国涌现出徐虎、李素丽、邱娥国等先进人物,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干部吴天祥也是其中的一员。有幸的是,我与吴天祥同在一个大院上班。1992年春,武昌区召开学雷锋座谈会。吴天祥在会上谈了他学雷锋的体会,话虽不多,却很实在,也有哲理,我产生了写写他的念头。从此,我一直寻求报道吴天祥的时机。时间又过去了一年,1993年初,吴天祥被选为全国学雷锋活动先进个人,在领导的支持下,我开始了对吴天祥的采访。  相似文献   

2.
关于新时期先进典型宣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时代都需要有能够代表那个时代的先进典型,需要弘扬先进典型人物身上所展示的时代风采。在新的历史时期,先进典型人物的精神面貌怎样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怎样宣传才能使先进人物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广大民众的实际行动?这是摆在各级领导机关面前同时也是新闻宣传单位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通过参加对吴天祥小组活动蓬勃开展的调查和报道,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宣传先进典型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吴天祥曾任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主任,现为武昌区副区长。他先后28次获全国、省、市、区各种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3.
今年年初以来,在武汉,随着当地新闻单位报道的逐渐深入,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吴天祥的名字,日益为人们所熟悉。5月14日,由新华社记者和人民日报记者共同采写的长篇通讯《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吴天祥》经新华社向全国播发后,被国内报台广泛采用,人民日报也为此专门发表社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吴天祥学习。吴天祥事迹的报道由此在  相似文献   

4.
宣传英雄模范人物,是我们党的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传统与重要使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重要历史时期,加强对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已经成为现实生活的迫切需要。其意义在于:作为时代旗帜的英模人物,他们的精神一经传播,就会以榜样的无穷力量,给现代化建设以巨大的推动,给时代精神注入新的活力。最近,我们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榜样吴天祥的成功报道,再一次证明了这些道理。 1995年12月6日,《武汉晚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发表题为《爱的最高境界》的通讯,首次将吴天祥的主要事迹介绍给广大读者。接着,我们又一鼓作气,多层次、多角度地对他的事迹作了一系列更详尽的报道,同时,对来自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及湖北省和武汉市开展向吴天祥学习活动的情况作了全面及时的反映。此后,湖北、武汉地区其他新闻传媒普遍参与,中央新闻媒介也相继投入报道。由此,吴天祥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开始走出武汉、传遍全国。  相似文献   

5.
电视人物报道,特别是纪实性很强,采访摄录条件受到很大限制的人物报道,节目制作者普遍感到难度大。究其原因,主要是节目制作者难做“无米之炊”。即无法完全摄录到节目需要的,而又已经“事过境迁”的那些时间和空间中人物活动的画面和音响素材。  相似文献   

6.
电视系列报道"四化",即主题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细节化。"四化"的表达形式,让新闻更深入、更生动、更贴近群众。近年来,鹰潭广播电视台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做了大量的系列报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题事件化。系列报道在进行主题报道时要精心选择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为载体,勾勒、突出和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7.
正如建房子要设计,写文章要构思一样,电视系列报道更是离不开精心安排、巧妙策划。 电视系列报道是借助最先进的传媒手段,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空连续却有内在的必然联系。 电视系列报道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构成方式:第一,由一个主题贯穿始终,各集的内容不一定相关,但反映的是同一个主题。如1996年我们湖北电视台“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系列报道。另一类就是以一个或几个人物的经历贯穿始终,各部门之间的内容可以互不相关。如1996年我们拍摄的电视系列报道《泰国行》。 电视系列报道具有题材重大,反映深刻,涉及、影响面广,表现方式多种多样等特点,能够产生非同凡响的轰动效应。这对电视记者有巨大的诱惑力,而驾驭电视系列报道又有相当大的难度,这无疑对电视记者又有极大的冲击力和挑战性。要驾驭好电视系列报道,首先就要从策划着手。  相似文献   

8.
长江文艺出版社近日推出一部近20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你是一座桥》,以饱蘸深情的笔调向读者讲述了当代优秀共产党员吴天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动人事迹。 吴天祥原为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现任武昌区副区长,曾多次被评为湖北省、武汉市优秀共产党员,去年被武汉市委、市政府授予“一心为民的好干部”荣誉称号。江泽民总书记曾在《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讲话中,称孔繁森、马恩华、李国安、吴天祥是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是以画面为基本特征,以视听兼备的传播方式报道新近发生的和正在发生的事实。电视新闻的优势是画面。那么,如何发挥画面的优势来体现主题,吸引受众呢?这是摆在每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以事实感人。大家都知道,电视新闻采访首先是抓事实。事实  相似文献   

10.
关于正面报道的若干思考叶晓林最近为了配合中央的宣传精神,各大新闻媒体都加大了正面报道的宣传力度。于是人们从报纸、广播、电视上认识、熟悉了孔繁森、李润五、吴天祥、徐虎、谭彦等闪光的人物.在这些先进的模范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巨大的人格的力量,一次次获...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新闻宣传中以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篇幅围绕某一专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连续报道者被称为电视系列报道,或电视连续报道。电视系列报道是电视新闻宣传中的重点报道、典型报道、或者深度报道,是电视新闻宣传中的“重头戏”。电视系列报道以其立意新、开掘深、容量大和连续性而形成舆论强势和宣传力度,从而给人们心灵以震撼,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正>典型报道是人物报道的重要表现方式,关于“时代楷模”孙丽美的报道源自一个偶然的突发事件。2021年8月6日,在防抗第9号台风“卢碧”工作中,为保护群众财产安全,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松山街道古县村党支部书记孙丽美不幸殉职,年仅44岁。从8月7日起,福建《闽东日报》开始刊发孙丽美先进事迹系列报道,通过消息、通讯、评论等新闻体裁,成功塑造出“时代楷模”孙丽美丰满多彩的人物形象,推动社会各界掀起向孙丽美同志学习的热潮。在第3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该报的《时代楷模孙丽美系列报道》荣获典型报道二等奖。人物事迹本身感人至深,在采访、写作这个人物典型时,主创团队着实也下了一番功夫。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人物报道具有现场声、画面、解说词及人物同期声采访等特点,对比只能用文字叙述的平面媒体,电视人物报道更加立体。但是电视新闻人物报道如果倾向于"列举成绩、歌功讼德",容易沦为"人物传记"而去其"新闻性"。因此电视新闻人物报道采编要注意技巧,用典型场景、典型话语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基于此,针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人物报道采编的特点,并总结几点小技巧。  相似文献   

14.
镜前同期声采访是记者以主持人身份出现,在摄象机镜头前对采访对象进行提问的采访方式。因为镜前同期声大都是在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所以,又有人称之为现场采访。电视同期声采访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电视采访方式。主持人采访时的声音与画面同步录制,记者的采访过程,已经不仅仅是调查的过程,而是直接成为报道的手段。镜前采访无处不在,这句国际电视界流行的话,充分说明了电视同期声采访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同期声,是指在新闻类节目中拍摄画面的同时录下的新闻事件现场声或采访声,声源为画面内的物体或人物,可分为现场环境声、人物采访声等。其价值在于增强报道的真实性,增加报道的信息量,增强报道的感染力。或许正因为同期声的价值,同期声的运用渐渐出现了另一个苗头:不胜负荷。如何给同期声“减负”?除了删减过于冗长、与解说重复的同期声,笔者以为,还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6.
丁新吾  梁军 《视听界》2013,(1):87-88
电视新闻传播的故事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往往表现在人物报道和事件报道方面,而在主题新闻尤其是大型系列报道方面还比较欠缺。泰州电视台做了有益的尝试,5集系列报道《村里来了群众工作队》,以人物为切入点,以故事为支撑,把新闻事件化,事件人物化,人物细节化。  相似文献   

17.
凡是优秀的新闻作品总是以情感人.这个"情"来自报道中对人物言行、心态以及情感的开掘. 电视突出优势在于声画合一,新闻报道中的情体现于声画之中,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要有观察判断和应变能力,及时准确地抓拍到真实动人的现场画面和感人的同期声,从而使报道富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电视作为一门视听艺术,具有多种表现手段,画面和同期声则是构成电视的两大基本元素。同期声包括自然音响、效果音响,打个比方,看到歌伴舞而没有欢快的音乐,让人感观上是很不舒服的;还有一类同期声就是人物同期声,是指拍摄新闻时,同步录制的人物讲话,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对话等,它是起补充作用的,用文字和  相似文献   

19.
吴雁 《新闻传播》2005,(11):41-43
同期声原本是指与画面中人物同步出现的声音。它包括记者在现场报道、提问、采访的声音;被采访对象叙述事实、提供情况、表达观点的声音,以及新闻现场的效果声。同期声作为电视传播系统的基本元素,不再是电视画面的一种点缀,而是和所有表现主题息息相关的一个有效的信息文本,作为新闻事实的一部分,它的运用使新闻内容更具真情实感,同时给受众以充分的信息感受,增强了新闻的准确性、权威性和说服力。可以说,同期声从它诞生起,就成为电视新闻传播中最具魅力的声音,它以来自现场的真实的声音减少了传播过程中把关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邹定专 《东南传播》2015,(6):156-157
老旧的电视人物报道模式,采用"人物事迹+画面"这一形式来处理,容易与一般的事件性新闻报道混淆起来,过于生硬,缺乏个性。破解的办法是通过人物的故事、细节和情感,凸显人物个性与特征,有助于受众感受到被报道人物的道德情操是真的,人性是善的、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