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专家简介:陈霸东,清华大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教授、博导。研究领域涵盖信号处理、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及脑机交互;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以及"973"课题各1项。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10  相似文献   

2.
1我的奋斗与事业我1957年生于陕西长安,1974年高中毕业返乡,经过4年农村生活后,于1977年考入陕西机械学院(现西安理工大学),1982年取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84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系统工程硕士学位,留校工作并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987年10月以论文<和谐理论与战略研究>获博士学位,成为我国大陆培养的第一位管理工程学博士.读博士期间破格晋升为讲师,获博士学位1年后再次破格晋升,成为当时西安交通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1992年赴加拿大合作科研7个月,当年回国后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我国管理工程学领域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  相似文献   

3.
20多年前的初秋,一个怀揣理想的青年从风景迤逦的河南焦作来到千年古都西安,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今天西安交通大学的工程馆里,当年的青年人已经成为我国流体机械及工程领域的知名学者。他就是西安交通大学的李景银教授。李景银教授198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91和1998年先后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的硕士和博士  相似文献   

4.
徐宗本教授从1992年3月至1994年3月应聘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员(RF).专门从事《人工神经网络复杂性降低》国际合作课题研究.在此期间,他撰写与该课题相关研究论文12篇.在这些研究中,他首次提出了降低人工神经网络复杂性的分解原理,提出了非对称双向联想结构,建立了类似生物种群持续生存的竞争联想神经网络(?)型及多值网模型.所有这些工作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注意与好评.由于他的出色工作,他所在的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学系要求他推荐西安交通大学访问学者与研究生.目前,经他推荐,国内已有5人赴香港中文大学作访问研究,2人在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5.
<正>郭进利,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网络科学、人类行为动力学、博弈论、质量管理、ERP和供应链管理。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论文和SSCI论文40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1部,译著1部。完成  相似文献   

6.
李健 《科协论坛》2009,(4):32-33
1986年,郑庆华从江南的鱼米之乡——浙江绍兴来到古城西安,在西安交通大学,他顺利完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全部学业。2002年,由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去美国哈佛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兼博士后研究;2004年,受香港大学的邀请,由IBM公司资助,赴香港大学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访问教授研究。  相似文献   

7.
教授、博士生导师。1945年生,安徽人,1967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1982年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硕士、博士毕业。1967年年任河南  相似文献   

8.
《大众科技》2010,(3):4-5
近期,西安交通大学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尺度材料行为研究中心研究生余倩,在导师孙军教授、肖林教授,和该研究中心教授马恩、单智伟的悉心指导下,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李巨、丹麦瑞瑟国家实验室黄晓旭博士合作,对微小尺度金属单晶材料中的孪晶变形行为及其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单晶体外观尺寸对其孪晶变形行为的强烈影响,以及相应材料力学性能的显著变化。此项成果已发表在1月21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上。评审人对此项研究中所完成的大量首创性工作印象非常深刻,认为作者在材料力学尺度效应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正杨乃定,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工程专业博士、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系统工程与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及计算机软件专业学士,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曾受国家公派在加拿大艾伯塔大学(University of Alberla)商学院做访问学者。在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和荷兰代  相似文献   

10.
李健 《科协论坛》2008,(12):F0002-F0002
在今年举行的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江风益、李俊、李付广、郑庆华、姚纳新等5位专家获得"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郑庆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姚纳新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CEO。李付广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博士。  相似文献   

11.
曹秉刚     
曹秉刚 1953年生。1992年获工学博士学位(中日联合指导)。现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西安交大电动车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西安交通大学汽车工程中心主任,兼西安交通大学智能仪器与监测、诊断研究所所长。 早年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留学,进行流体传动与控制方面的研究。1999年任西安交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  相似文献   

12.
专家简介: 蒋志坚(1960-),博士,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建筑设备节能技术等。主要成果:主持或参加包括“863”项目、建设部项目在内的16项科研任务,有四项目分别获省级或厅局级科技成果奖励。先后在国内外各级学术刊物发表50多篇论文,其中SCI收录2篇、EI收录15篇、  相似文献   

13.
张千峰,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无机化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和南卡莱罗那大学研究助理教授,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洪堡研究学者。2007年进入安徽工业大学工作,现任安徽千和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1997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2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59篇,论文被学术同行引用近1200&amp;nbsp;次。获发明专利19项(如一种用于镀锌板的彩涂无铬预处理液(专利号:ZL201110030318.0),镀锌板彩涂预处理及底漆涂覆相结合的无铬表面处理液(专利号:ZL201110030293.4)等)。曾获2012年度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启动重点项目支持。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新世纪优秀人才”、安徽省“百人计划”人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安徽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归国侨眷先进个人。创办的安徽千和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入选2013年度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名单。继2010年获第三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奖之后,主持承担的“家电及汽车用镀锌钢板表面耐指纹和自润滑涂层”项目于不久前获得了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成果奖。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大学赵新兵教授合成新型纳米结构浙江大学赵新兵教授及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探索,采用水热方法,在100C以上的密封高压体系和100C以下的敞开体系中,分别合成了Bi2Te3纳米空心管(nanotubes)和纳米空心囊(nanocapsules),并在“第23届国际热电会议”上首先公开报道了这种新型Bi2Te3纳米结构。论文《水热法合成新型热电Bi2Te3化合物纳米管和纳米囊》在会议上宣读后,立即引起国内外众多同行的关注,被认为是一种研究开发新型高性能热电材料的新途径,一个有可能产生重大突破的新方向。该论文因此获得大会颁发的唯一“最佳科学论文奖”。热电材…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世界著名的牦牛研究专家之~,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钟金城博士以细胞和分子遗传学为突破点,研究出了多项具有原始性创新的成果,部分研究成果居国内外领先水平。他在国内外首次开展了牦牛染色体高分辨G带的研究,并绘制了G带模式图,这为牦牛的基因定位和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刘树林,男,1966年8月生于河南安阳,1983年考入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工程系,先后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工程学士(优异生班)、系统工程硕士、管理学博士。1986年留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从事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被聘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十生导师。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参编著作和教材10余部。主持和主要参与过精益化等方面的企业管理诊断和咨询项目20余项。2012年主持"神华神东精益化管理"项目;主持教育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人因工程》,累计选课已达10 000多人次。现主要从事系统工程、生产运营管理、人因工程、新品投资决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01年2月21日,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与交大开元集团公司就共建“开元孵化器”、“交大科元商务酒店”、“交大博士苑”3个建设项目签约;西安交大科技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华教授、西安交大开元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太川教授分别代表双方在合同上签字。 3个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2.9亿元人民币,由交大科技园和开元集团共同建设。西安交大科技园与交大开元集团共建“开元孵化器”、“交大科元商务酒店”、“交大博士苑”项目签约@晓寒  相似文献   

18.
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团队是由前辈著名化学工程专家邓颂九、谭盈科教授建立起来的,至今已有30余年。1994年成为教育部开放实验室,2000年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该团队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已召开3届强化传热与节能国际会议,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240余篇。先后培养了数百位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9.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931004,51621063,51602244,51802248,11534015)等的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刘明教授和丁向东教授团队在铁电单晶薄膜材料柔性和弹性的力学行为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  相似文献   

20.
林宗虎院士,现为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热能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1988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9年被授予陕西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他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颇高的声望,是热能工程、气液两相流与传热以及多相流测量界的知名专家。 林宗虎教授对热能、核电、石油、化工等工程的重要理论——气液两相流和传热(包括两相流测量)进行了近40年系统的富有创造性的研究,完成国家科研项目20多项并取得多方面开创性成果。此外,对过冷沸腾传热、稳定流动沸腾传热等均有研究成果。他已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其它省部委级科技奖共12项(其中由他单独获得的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就有3项)和中国专利4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