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溴乙烷中C—Br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通过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2.
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是高中化学教材选修五有机化学的重要反应。改进实验以溴乙烷为例,针对教材演示实验现象不明显、耗时较长等不足,设计溴乙烷水解和消去反应的对比实验,巧妙将溴乙烷的水解反应产物乙醇收集后用于作为消去反应的反应物。改进后的实验反应速率快、实验现象明显、操作方便,可在同一连续反应的装置中熟悉和掌握水解和消去反应的区别与联系,以及两者反应条件和产物的差异,有助于提高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溴乙烷消去反应发生的条件,结果表明:溴乙烷与饱和KOH乙醇溶液的混合液温度低于80℃时,绝大部分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醚,温度高于80℃时开始生成乙烯的消去反应加快,发生消去反应的演示实验的最佳反应条件是:温度为95℃;溴乙烷与饱和KOH乙醇溶液的体积比是1∶3。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有机化学基础(选修)》教材第62页设置了溴乙烷与KOH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的探究实验,在最新的浙江省所用的版本(2009年6月第3版)中将溴乙烷更改为1-溴丙烷,并对实验装置与操作进行了适当修改。  相似文献   

5.
卤代烃是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实验备受关注.通过实验研究和机理探析,指出溴乙烷与AgNO3溶液混合后能很快观察到浑浊现象,其本质并非是Ag+促进了溴乙烷的水解反应,而是NO3-与溴乙烷直接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硝酸乙酯.通过教材比较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反应条件、产率等方面对不同教材中卤代...  相似文献   

6.
杨玉峰 《化学教学》2012,(12):75-76
溴乙烷在强碱-乙醇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中学生常常会误认为是消去反应。对这一错误认识,分析了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强碱的醇溶液条件下溴乙烷的反应。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行教材中溴乙烷消去反应演示实验存在耗时长、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等不足,依据演示实验的原理,设计了演示实验的装置,采用强碱氢氧化钾、气(蒸气)-液反应的方式、高于溴乙烷沸点的反应温度以及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润湿的棉团检验烯烃等措施,改进该演示实验.改进后的演示实验,反应速率快、反应完成的程度高、实验现象明显、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溴乙烷消去反应的实验条件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反应的机理人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反应物的剂量、加热速率、反应温度及不同碱的影响等方面对溴乙烷消去反应实验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反应机理入手,分析新教材用1-溴丙烷代替溴乙烷进行取代或消去反应实验的理论依据,提出个人的理解,并用对比实验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0.
1背景溴乙烷制取乙烯作为学生学习卤代烃消去反应的典型反应,在各大版本化学教材中都有介绍,对比人教版和苏教版的课本,人教版仅给出了该反应的反应原理和乙烯的实验检测;苏教版则开展了实验的装置设计和探究.笔者按照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溴乙烷会溶解在乙醇溶液中,且密度比氢氧化钾密度要小,出现分层现象,当温度升高后,溴乙烷来不及反应就气化成气体,造成实验获得的乙烯的量太低,并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很多化学教育工作者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相关的改进,如:加长导管起到回流冷凝作用;加入10cm以上的软橡皮管,对反应装置进行震荡,促进溴乙烷与氢氧化钾的接触;采用气—液反应的形式进行实验等.虽然这些实验改进方式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从实验装置可操作性与教学质量上考虑,还存有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中烃的衍生物一节“溴乙烷水解实验”现象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为: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水溶液互不相溶,分层后反应接触面小,不利于反应的发生;溴乙烷沸点低,为38.4℃,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不利于反应温度控制;溴乙烷大量挥发,反应物减少,速度慢,实验现象不明显。笔者对该实验做以下改进。  相似文献   

12.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版高中化学第二册 (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 ,安排了溴乙烷的消去反应[1] :溴乙烷与强碱 (NaOH或KOH)的醇溶液共热 ,从分子中脱去HBr,生成乙烯。而实际上 ,卤代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竞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少大学有机化学教材在论述这一问题时 ,均明确指出 :卤代烷进行消去反应的活性顺序是 :3°RX >2°RX >1°RX ;没有支链的伯卤代烷 ,与强亲核试剂(如OH-、C2 H5O-等 )作用 ,主要起SN2反应 ,消去反应很少。那么 ,溴乙烷等直链伯卤代烷 ,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醇溶液 (通常指乙醇溶液 )共热 ,究竟…  相似文献   

13.
对于人教版新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第131面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验以及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42面设计探究溴乙烷在 NaOH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很少有人产生置疑,更不用说逆向思维打破常规重新探究该实验了。  相似文献   

14.
笔者根据苏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溴乙烷消除反应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多次实验,均未成功。究其原因为溴乙烷沸点低,为38.4℃,加热反应试管时,因反应温度过高,溴乙烷受热而大量挥发,挥发的溴乙烷到达导气管的橡皮管处,橡皮管因被腐蚀而破裂,导致实验失败。改进如下。1改进方案1.1反应仪器及药品仪器:84-Ⅱ型磁力恒温搅拌器、圆底烧瓶、试管、洗气瓶、U形玻璃导管(不带橡胶管)、干燥管、  相似文献   

15.
针对溴乙烷为代表的卤代烃取代反应原理在教材和一些资料的描述存在出入,致使在实际的"教"、"学"、"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分别就教材中卤代烃取代反应的定义、科学探究环节中原理描述与卤代烃SN2亲核取代反应机理做了对比分析,指出通过创设对比实验,探究溴乙烷取代反应的历程,以便于学生正确理解"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发生不同类型反应"这一规律,解决"教"、"学"、"用"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正确评价浓硫酸在溴代反应中的功与过山东烟台师范学院(264000)刘淑芬《化学教学》1992年第3期刊登了《制备溴乙烷用磷酸比用硫酸好》一文,笔者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对制备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总结出,浓硫酸在溴乙烷乃至所有正溴代烷的制备反应中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17.
一、卤代烃消去实验改进1.实验改进原因在教材中卤代烃消去实验采用酒精灯加热,以1-溴丙烷和乙醇的消去反应为例[1],1-溴丙烷和乙醇的沸点分别为71℃和78℃,反应温度为78℃,会造成反应物挥发,所以生成乙烯的量很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明显,实验很难成功。  相似文献   

18.
三省市试用教材高中第二册 ( )第七章[实验 7-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按原操作方法顺序不能观察到明显的浅黄色溴化银沉淀。经查阅资料 ,我们对操作顺序及部分药品用量进行了改进 ,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a.原理。溴乙烷与水作用而得到的醇是可逆的。C2 H5 -Br H-OH Na OH C2 H5 -OH HBr在普通状况下 ,溴乙烷的水解进行很慢 ,为了加快反应的速率 ,使反应进行到底 ,我采用溴乙烷与强碱的水溶液共热来进行水解的。这样在反应中所产生的溴化氢就能被碱中和 ,而使平衡破坏 ,提高溴离子的浓度。b.具体操作。1取一个试管 ,滴入 1.5 m L溴乙…  相似文献   

19.
以半微量法代替常量法,用溴乙烷代替碘乙烷与苯酚钠反应制取苯乙醚。考查了反应物配比、回流时间及加入碘化钠的量对实验产率的影响,并提出了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阳信县第一中学闫德泉来信说近来一些省市地区的中学化学资料和高考练习题中出现了这样一道习题: 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A)溴乙烷 (B)2-丙醇 (C甲醇 (D)氯仿 (E)2,2-二甲基丙醇 这些资料上认为正确答案为(A)和(B)。 笔者认为,该题的正确答案为(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