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光比声音跑得快”,是小学自然第六册第五课中的一个知识点。雷电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个事实,就是该知识点的说明。笔者在教学辅导工作中发现我县的一些自然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事例能够证明“光比声音跑得快”?让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辑录三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分”是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上的一个教学难点,由于这部分内容属于“纯数学”,学生学习时感到比较枯燥。如何让这部分数学知识“活”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尝试,现以课始的教学实录为例具体谈谈。师:同学们,本周五学校将举行运动会,我们班要选拔一位短跑运动员,老师让圆圆和小杰进行了三次比赛,现在请同学们当裁判,比一比,谁跑得快。师:第一次比赛,圆圆用了79分,小杰用了59分,谁跑得快?生(全部举手):是小杰跑得快。因为这是两个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79>59,所以小杰跑得快。师:第二次比赛,圆圆用了57分,小杰用了59分,谁跑得快…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第五册共有五个方面的内容:生态、声音、光、天文、地质。其中在天文、声音、光等方面的知识中,有些问题学生很容易搞混淆,现将我在教学中多次发现学生易混淆的几个问题浅谈如下。一、小熊座和北极星的位置是否变化的问题(第一课) 从四年级上学期起,学生就开始学习星座知识,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已颁布,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及省级实验区的学校已开始使用新的实验教材。要很好地落实《音乐课程标准》中“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以及“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及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方法”的教学目标要求,就必须了解和掌握最基本、最浅易的声乐知识与歌唱技能。一、关于“自然的声音”及其正确的施教方法1.“自然的声音”与“非自然的声音”“运用自然的声音来唱歌”是《音乐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要求,为此,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自然的声音”。自然的声音是指人们歌唱时从自然声区唱出来的最自如、最…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实现课堂教育素质化,如何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便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教”与“学”、“学”与“思”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教”促“学”,以“思”促“学”,逐步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创造条件,使学生乐思要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中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抓住时机,提出恰当而又能引起学生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如教学“速度”这一概念时,我先提出:“小明跑了60米,小华跑了80米,谁跑得快?”当许多学生不加思索地回答小华跑得快时,我接着问:“汽车跑了2000米,自行车跑了5000米,哪种车跑得快?”这一问题的提出使许多学生茫然而不知所措。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汽车比自行车跑得快是常识,但2000米与5000米又使学生无法理解,觉得这一问题不好回答,从...  相似文献   

6.
单锦浦 《物理教师》2001,22(7):29-29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一册第五章“光的反射”一节和沪科版第一册第十四章“光的反射”一节教学中,光的反射现象和反射定律的知识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处理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很多教师采取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总结出光的反射规律的教学模式,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一般学校的演示教具和学生的学具多为工厂制造或由学校统一制作,学生自己实际动手的能力无法得以表现,不利于推广和加强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新编高中物理教材第三册第十九章第三节内容是“光的全反射”,联系实际做好光的全反射实验是学好这节内容行之有效的方法。光的全反射应用实例很多。光纤通讯就是利用光的全反射原理来传递声音和图象信号。其主要优点是容量大,衰减小,抗干扰性强,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比较简单的电子元件和器材做一做光纤通讯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消除学生对光纤认识的神秘感,结合电路方框图,谈谈各元件的作用和实验时的注意事项。生日卡:去掉小喇叭,输出声音电信号,驱动二极管发光,此光信号强弱随声音大小而变化。发光二极管:把生日卡产生…  相似文献   

8.
快乐驿站     
两个人正在穿越丛林。忽然,一只老虎从丛林里出来向他们冲去。一个人从包里拿出一双运动鞋开始往脚上穿。另一个人惊讶地说:“你以为穿上它们就能比老虎跑得快了吗?”他的朋友说:“我不必比老虎跑得快。我只要比你跑得快就行了。”  相似文献   

9.
《声音》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自然第三册的第11课,与《土电话》构成本册“声”的教学单元。“声音的高低”是这一课的教学难点。“声音的高低”这个片段的教学就是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地感知声音)和比较能力(比较声音的高低)。过去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通过敲击铝板、弹橡皮筋来认识声音的高低。但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有限,他们的思维往往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象,不易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而且低年级学生好动,喜欢新鲜的东西。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究竟如何才…  相似文献   

10.
自然第六册《电能》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电的用途,并能从中体会到能量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对这部分内容,按教师用书的介绍和平常老师一般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向学生指出电的用途很多,它可以变成光、热、磁、声音、动力等等,然后让学生讨论:你知道在哪些电器中电能变成光、热、磁、声音、动力?如果这样教学,我个人认为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与上述  相似文献   

11.
柳中平  赵梅 《湖南教育》2004,(11):18-18
现在的课堂上,屡屡可以听到学生说出“我是这么想的!”“我认为应该这样!”的声音。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这是来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然而很多时候,教师听到这种声音时,却在大意与匆忙中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以致课堂留下了遗憾。如果教师留意这些心声,一定会让课堂迸发出喜人的光  相似文献   

12.
数学这门学科有严密的序列性,总是从一级运算开始循序渐进地至高一级运算,要学的新知识点总是在旧知识上发展扩大而来。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可采用“低起点,缓坡度,高要求”的这一教学思路。低起点必须做到把要教学的新知识点向已学的旧知识点延伸;缓坡度要力求新旧知识过渡自然,如果在过渡时,尽量选择学生熟练的知识和步骤简略的方法;高要求是在掌握和应用新知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知道新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能通过实践探索出解题诀窍。下面以“用除法化简比”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一、复习(铺垫)l.采用边提问边板书的方法把…  相似文献   

13.
胡晶 《课外阅读》2011,(11):184-185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声的世界”的第一节,是全章的重点,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教材首先安排了四幅与声音有关的图片把学生带到声音世界中,创造出声的情境;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声音传播”,学生利用手边物品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并应用这一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声现象。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的光学、原子物理教材包括必修本中“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本性”和“原于和原子核”三章。根据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多而散的特点,教学和复习时均要抓住主线、理清脉络,注意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典型题例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实验是小学自然课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尽量为学生创造实验的条件。 《自然》第五册第八课《声音是怎么传播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个辣手问题——“真空铃”实验,按教材要求则作为观察实验,如果能  相似文献   

16.
“声音的强弱”是小学一年级的音乐教材内容。在教“声音的强弱”一课,我依据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感受为重点,把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设计为学生自主体验的几个活动环节,进行了“变训练为体验”的尝试。以下是几个教学片断的具体记录。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自然地步入新知识的“情感区域”,直接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我有时人为地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上的缺陷,再引导学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给予矫正,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就错悟理,达到使其“吃一堑,长一智”的作用。如讲“速度”这一概念时,我先提出一个问题:“小东跑了60米,小亮跑了80米,谁跑得快?”许多同学都不假思索地回答小亮跑得快,  相似文献   

18.
《海底世界》一文第2、3自然段,介绍了海底景色奇异。学习这两个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提问:海底有光吗?“没有。”“有。”海底有声音吗?“没有”,“有”。显然出现了两种答案。一部分同学认为:课文中有两处这样写的,“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探水鱼在游动。”“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就说明海底有光,有声音;另一部分同学认为:大海500米以下全黑了,光线射不到海底。无论海面上有多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  相似文献   

19.
声音的速度     
老师:声音和光哪个速度快? 学生:声音。 老师:你根据什么说声音传播的速度比光快呢? 学生:老师,这太简单了!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碳和空气密度的比较”是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中涉及到的一个知识点。教材试图通过让学生填写表格的方式掌握有关知识,并配有脚注“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如果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则这种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如果小于29,则密度比空气的小”。意在让学生对比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44大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