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臭氧层是指高度在10~50公里之间的臭氧集中的大气层,其高度大致与平流层相当。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中对生命有害的部分,对地表生物起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另外,臭氧层的存在,对保持平流层大气温度的恒定也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类活动对高空光化学的影响,致使臭氧含量逐渐降低,在生物界和气候两方面已产生严重后果。前者表现为紫外线辐射的增强和皮肤癌发病  相似文献   

2.
你问我答     
天上的“臭氧洞”是谁戳的? 所谓臭氧洞.实际上并不意味着阻止强紫外线直射地球的天然屏障——大气臭氧层出现了一个空的洞口.也不是臭氧分子一个也不存在.而是指在某一空间区域里.臭氧的密度已经大大低于周围空间的密度。如果臭氧密度低于220个多布森单位.则认为臭氧层出现了臭氧洞。  相似文献   

3.
松林与臭氧     
近年来,随着生态平衡的破坏,臭氧层空间越来越大,不能不令人担扰。太阳发出的大部分紫外线,在到达地球表面前,被高空的臭氧层所遮蔽,这对人类健康有极大的保护作用。臭氧层被侵蚀产生空洞后,达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增加,动物的皮肤就会有癌患。实验表明,紫外线还会削弱动物机体对癌症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4.
读者问读者     
以下是读者提出的问题,欢迎产大读者对此各抒己见。银河系是否能找到第二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有一天臭氧层被完全破坏,人类会不会受到辐射而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5.
臭氧在平流层(离地面10~55千米)里形成了臭氧层,其浓度最大的地方大约在25千米处。臭氧层能把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过滤掉,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保护伞”。如果臭氧层被破坏,“无形杀手”紫外线便会长驱直入。臭氧含量减少1%,则损害人体的紫外线就会增加2.3%,皮肤癌发病率增加5.5%。臭氧减少后对植物的影响也很大,许多农作物都会因臭氧层破坏而减产,对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臭氧层有什么作用?!北京市@潘嘉磊  相似文献   

6.
读者互动     
2009年第11期李琴读者问:银河系是否能找到第二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有一天臭氧层被完全破坏,人类会不会受到辐射而产生变异?据资料显示,科学家们已发现许多可能成为人类生存的家因,在银河系内也应该是有的,如果有一天臭氧层被完全破坏,而且人类没有找到一个安身之处,在强大的辐射下,绝大多数人类是会灭亡的,  相似文献   

7.
《百科知识》2007,(9X):F0002-F0002,F0003
1985午,英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极上空发现臭氧层空洞,臭氧变化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失去臭氧层的保护,会使人类直接受到太阳的辐射而导致皮肤癌等疾病。臭氧层空洞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各国南极考察都将臭氧空洞的观测作为重要的项目列入其科考计划中。  相似文献   

8.
雨雪天气时人们常用伞挡风、遮雨和避雪,炎炎夏日中伞又被用于遮挡强烈的阳光,除此之外,伞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着多种用途。实际上在人类生息的地球上空,也撑着有一把保护地球生命的巨大保护伞——大气臭氧层。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革新》2014,(4):49-49
前不久,有国外媒体报道,专家认为地球两极目前正处在反转的阶段,但尚不能确定何时发生。一旦反转,地球生命将暴露在具有穿孔突破臭氧层能力的太阳风中,甚至可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0.
瑞语 《百科知识》2007,(9X):17-18
每年的9月16日是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之所以选定这个日子,是纪念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按其要求,所有缔约国都应冻结并依照缩减时间表来减少含氯氟烃(CFCS)和其他消耗臭氧层物质(0DS)的生产和使用。2007年恰逢该议定书签署20周年。正如今年“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主题所言.  相似文献   

11.
创意影像     
《世界发明》2011,(3):82-83
作品名称:《补天》 作者:陈桂孚 作品推荐:北京日报佳能摄影沙龙 作者自述:这张图片意在呼吁人类保护出现空洞的臭氧层,拯救蓝天,造福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2.
<正>你有没有想过地球未来的样子呢?未来的地球可能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与你想象中的美好画面更是大相径庭:路上的人们都带着面罩,就和电影里的未来人类一样酷;路上几乎没有行人,除非必要,大家都不会出门;动物和植物的种类急速锐减……这样的情况,想象起来有些吓人,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臭氧层空洞在不断扩大,未来的地球将变得刺目而灼热,不再是万物的美好家园,不再是温和可亲的地球母亲。  相似文献   

13.
正臭氧层位于地面以上15~35千米的大气层中,它能有效阻挡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给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提供保护,是地球的保护层。在地球表面,臭氧层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如果某处臭氧层中的臭氧含量减少到某一数值,比如220DU(多布森单位,用来度量大气中臭氧柱尺度的单位,它等于在标准大气状态  相似文献   

14.
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5月19日公布预测结果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正在恢复,预计到2050年左右,臭氧层空洞会基本消失,但这一前景成为现实的前提,是各国继续严格限制排放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相似文献   

15.
提起臭氧,很容易联想到大气中的臭氧层。臭氧在工业方面一直有着比较成熟的应用,而使用臭氧治疗疾病,则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鲜事。  相似文献   

16.
人类现在的生态环境正在日趋恶化,究其原因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发生变异。地磁消失之后地球的这种变异,一方面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例如随着人类物质文明水平的快速提高,大量的氟化学物质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导致极地上空出现臭氧洞,有害的紫外线直射地表,使极地周边国家皮肤癌  相似文献   

17.
2050年的气候     
据一些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气候将变暖,全世界海洋的水平面将明显上升。世界气候发生这种重大变化的原因在哪里?科学家们认为,首要的原因是地球大气层化学成份的变化。人类的活动不断地向空气中排放大量各种各样的化合物。其后果之一是产生温室效应;后果之二是破坏大气的臭氧层(臭氧层保护地面免受太阳紫外线的强烈辐射)。  相似文献   

18.
控制氟里昂拯救臭氧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较详细地说明了氟氯烃类物质(CFCs)的用途及全球消费量的变化趋势、及我国的生产和使用的现状。综述了近20年来人们对CFCs破坏大气中臭氧层这一问题的认识过程,介绍了臭氧空洞形成的机理和实地观测的结果。由于臭氧层的破坏将对全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这一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并已采取积极的措施。我国亦已对此问题表明了原则立场。文中还讨论了针对CFCs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百科知识》2009,(17):37-37
根据美国宇航局2006年9月25日的测量结果,南极臭氧层空洞面积为2950万平方千米,略高于2000年9月的峰值2940万平方千米。南极臭氧层空洞面积已相当于美国领土面积的3倍。  相似文献   

20.
科技快递     
正地球臭氧层恢复有望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气象组织近日表示,经过国际社会的努力,地球臭氧层几十年内有望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来自多个国家的近300位科学家对地球臭氧层进行了一项评估,显示《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实施以来,破坏臭氧层的氟氯化碳等气体在大气中的丰度逐渐降低。近年有迹象表明,地球臭氧层正在逐渐恢复。如果议定书能得到全面执行,中纬度地区和北极上空的臭氧层有望本世纪中叶前恢复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南极部分地区有望晚些时候达到20世纪80年代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