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是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又以广东地区最为繁盛。从清代广东书院的历史发展、广东书院与清代广东学术源流的关系、清代广东书院的教育特色、清代广东书院的社会影响、清代广东书院人物研究等五个方面梳理清代广东书院研究文献,发现以往对清代广东书院的研究多是片段、零碎的,缺乏系统、动态的研究,对清代广东书院的地方特色研究也不够深入。今后可尝试多学科研究法来研究清代广东书院,使之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局面。  相似文献   

2.
关于清代海疆政策与开发方面,学术界已对清代海疆总体政策、海权、海防、海洋贸易、海洋移民、海疆产业开发、清代盗匪、海盗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但不足之处也很显著,表现为割裂清前期与清中后期,较忽略清代世界历史背景下民间因素在海疆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海疆政策与海疆开发实践之间的差异未能得以充分展示,政策研究与开发实践研究存在明显断裂,对外文文献的整理、翻译仍显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对清代海疆政策中的进步性和局限、清代海疆政策对此前海疆政策的继承与更新、清代海疆开发中民间力量时常先于官方、取得成果后由官方接收等特征加以清晰的梳理;且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化研究:清代移民政策与海疆开发、清代海防政策与海疆开发研究、清代海疆政策下的海洋产业评估、清代国家的海洋行为等。  相似文献   

3.
以清代比较典型的经学世家为考略对象,列举了58个经学世家,从时空分布、内部构成、横向联系、家学内容、家学与学派的关系、家学与清代学术发展的关系诸方面予以简要分析,指出清代经学世家是清代经学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方面,也是进一步加强清代经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角度。  相似文献   

4.
竹枝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的诗歌形式,它有着记录风土的重要功能。清代云南竹枝词是记录和反映清代云南社会的重要资料。在清代云南竹枝词中,大量记载了清代云南少数民族的居住、分布、风俗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时,清代云南竹枝词在一定程度上有补充地方志的重要功能。清代云南竹枝词有着重要的民族学价值、民俗学价值以及方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訄书·清儒》是章太炎对于清代学术史的全面考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清儒》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中的奠基地位、古文经学与太炎对清代学术精神的总结、太炎对清代学术的思想突破,以及从《訄书》到《检论》的学术发展四个角度,可以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展现太炎对清代学术的历史总结与思想突破。具体而言,《清儒》在学术史的分期、脉络、派别、视角、体例等方面奠定了清代学术史研究的基础框架。《清儒》将清代学术精神总结为"求是观化",深刻把握了清代学术的总体特点,体现出章太炎立足清代学术,建立现代意义的中国文化的思想追求。在这一点上,清代学术对于章太炎的学术思想具有本质意义。在《检论》中,太炎进一步修订增删《清儒》,体现出学术史研究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清代蜀中遂宁黑柏沟张氏家族是一支兴盛时间长达两百年左右,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有重要影响的大家望族,人称"清代蜀中第一家"。张鹏翮是清代蜀人中官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政绩最优异的人物;张问陶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不单是清代蜀中诗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诗人和著名诗学理论家,为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7.
文章就清代幕友的变迁、类型、特点以及对地方政治所起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清代的幕友是由秦汉时期的幕府制度发展而来的.但清人独创“幕友”一词,与前代称谓有所不同,有其独特的内涵.文章介绍了清代幕友的特点及类型,并对清代幕友的作用进行了阐述,认为清代的幕友不仅于地方主管官非常重要,于清代的地方政治和整个国家统治也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总之,清代的幕友在政治上是地方政治的润滑剂,他们的调节和滋润使得清代地方行政能够和谐地运行,保证了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8.
清代骈文在对前代骈文经典作家作品的学习与挑战中作了很多创新,创造了可与汉魏六朝骈文相抗衡的骈文经典。对清代的这些骈文经典,清人通过序跋、选本、评点、书札、笔记、文话等多种文学批评形式,从作家经典化与作品经典化这两个不同的层面进行建构。通过对清代骈文经典的建构,清人不仅表达了他们对清代骈文的认识,而且凸显了清代骈文独有的文学价值,确认了清代骈文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9.
对清代曲家曲目的著录是清代戏曲研究的基础,但现有戏曲书目对清代曲目的著录难称全面。阅读、梳理地方志等文献,发现未见著录的清代曲目14种,其中作者姓名可考的曲目10种,作者姓名不可考的清代曲目4种,这对诸家戏曲书目是一种有益的拾阙补遗。  相似文献   

10.
清代诗学概念、命题是清代诗学理论高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然而这些概念、命题的意蕴往往难以把握。为此,本文对部分清代诗学概念、命题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11.
卢经 《科技文萃》2001,(8):85-89
和珅为清代大贪官,和珅被诛为清代大案.清代以“贪鄙成性、怙势营私、僭妄专擅”而被诛杀的职位最高的官员便是和珅.  相似文献   

12.
《浪迹丛谈》、《浪迹续谈》、《浪迹三谈》是清代笔记小说大家梁章钜晚年的代表作,亦是清代笔记中较好的作品.三谈之作始于道光丙午(1846)终于道光己酉(1849),内容广泛而驳杂,有小说故事、有杂记丛谈、有考据辨证、有游记小品文,更有诗作诗话.其价值不仅体现在作为史料笔记的叙述时事之特点上,而且更进一步体现在对我国弈棋史、清代典章制度、清代经济史、清代民俗文化,以及清代诗话学等诸多研究领域的帮助上.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清代水浒戏研究之不足,通过对清代水浒戏的剧目考察、创作群体及思想意蕴的分析,以期从宏观方面对清代水浒戏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结论认为,清代水浒戏剧目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思想意蕴也有不同,对于清代水浒戏的研究具有文本与社会学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4.
策问是清代殿试的主要形式,涉及治国方针、吏治、漕运、儒学、军事等诸多内容。由于清代军事活动不断,军事类策问备受统治者重视。清代殿试中有36科出现军事类策问,涉及开设殿试的顺治至光绪九个朝代,与清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探究清代不同时期殿试军事类策问题目,管窥清代殿试演变和军事形势变化的全貌,并从中归纳出几个显著特点:选题涵盖面广,考试内容丰富;结合军事活动,问题时效性强;注重历史借鉴,忽视当代分析。  相似文献   

15.
清代家庭教育小说是清代教育小说中重要的一类,其价值首先在于题材。这些题材和故事情节承载着来自清代教育、家庭和社会的一些丰富而又重要的信息,隐喻着关于中国社会、政治乃至中国文化精神的某些基本事实。其次,清代家庭教育小说在塑造类型化人物的同时,注意刻画个性化的人物,并显现了文言小说通俗化的态势,从而使清代家庭教育小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观照清代家庭教育小说的意义在于有助于中国古代小说类型与研究格局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文体概说】满清王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在入关后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政治文化制度,并使之更加完备与强化,成为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的高度发展形态。清代文学集封建时代文学发展之大成,是古代文学的一个光辉总结。各种文体无不具备,蔚为大观,诸多样式齐头并进,全面繁荣。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样式,清代使之得到复兴;小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文学样式,清代使之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清代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全面成熟期,也是清代文学辉煌的标志。清代文言小说在明代传奇复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获得了巨大成功。清代初年,蒲松龄的《聊…  相似文献   

17.
清代至民初是唐代诗人元稹诗歌接受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在这大约300年的历史中,出现了从皇帝到遗民、从少数民族到汉族的众多喜爱元稹诗歌的文人。从接受方式看,有大量运用有关元稹之典、接续元稹之诗作、效法元稹之诗体、追和元稹之诗、反元稹诗歌之意等多种形式,表明清代至民初元稹诗歌的接受已全面展开;从接受时段上看,清代前期与清代后期至民初,以明代遗民与清代遗民为主,而清代中期则以君臣唱和为主。清代前期对元稹诗歌的追和是较为零星的、小规模的,而清代中期与清代后期至民初两个时期则是较大规模的。从接受特点上看,清代文人对元稹诗歌的学习效仿以律诗为主,以程式化组诗为主,以和韵追和尤其是次韵追和为主。虽然清代至民初文人(包括皇帝)也往往强调温柔敦厚的诗教,强调"神韵"、"性灵"等,但对元稹诗歌的接受却表明,诗歌艺术技巧的讲究是他们创作中着意追求的一个目标,他们学习效仿元稹诗歌的作品与他们的理论主张存在着内在的紧张。  相似文献   

18.
清代官私藏书楼是保存典籍、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清代最有代表性的官方藏书楼文渊阁是在私人藏书楼天一阁的规制上仿建的。通过对清代官私藏书楼的渊源、建筑规制、典藏管理等研究,认识到清代官私藏书楼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对清代官私藏书楼的考察也有助于深入揭示中国藏书事业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根本动力,为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清代四川陆路交通承接前代交通,深刻地影响着现代四川交通.从清代四川陆路交通系统的概况、意义出发,可以揭示出清代四川陆路交通系统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清代宫廷家具长期被人们忽视,原因有三:被明式家具夺目的光辉所掩映,现代人的家具取向与清代宫廷家具的美的构因有差距,清代与一段国人不太愿意提及的屈辱史相关联等;但清代宫廷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从巅峰走向没落,以及它与西方家具交流的明证,仍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不容忽视。本文基于清代宫廷家具自身发展的状况及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的史实,分析了清代宫廷家具的来源、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