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民美德和制度正义紧密联系,两者都蕴含了协作、平等、宽容、公正等价值精神,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和幸福生活的价值追求。从制度正义角度看,公民美德不仅是制度正义的价值内核,还是制度正义的实践前提和重要动力源泉。应充分利用公民美德资源,将公民美德与制度创新、制度实践、制度精神培养等结合起来,推进公民美德和制度正义协同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正义功能。  相似文献   

2.
教师教育制度伦理力求通过制度之善来积极影响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对制度伦理的不同取向,即制度自由、制度民主、制度平等和制度正义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制度正义为制度伦理的主要价值取向。再从制度和正义的内涵入手,演绎出制度正义的根本是制度中"生命、自由、平等"三个维度。通过对教师作为"人"的生命关怀、"专业人"的自主尊重和"利益主体"的应享分配三方面分析,使制度伦理的正义取向蕴含于教师教育制度之中,从制度上关怀教师。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的正义论实现了正义主题的制度正义转向.提出了制度正义的优先性(选择的优先性和评价的优先性)问题。罗尔斯通过契约论论证了选择的优先性,又通过制度正义作为一种背景正义比个人正义更为基本和重要而论证了评价的优先性。罗尔斯的制度正义优先性理论启发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制度正义和个人正义的关系.必须加强社会制度建设,必须把执政的道德与制度本身的伦理区分开来,使人们既有支持和帮助建立正义制度的义务,也有改造不正义制度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大势之下,课程改革制度伦理研究应运而生。基于契约正义理论,课程改革需要坚守制度化的伦理精神,确保课程改革遵循支配性权力下的分配正义,规范性制度下的统合公平,协商性契约下的自由秩序。课程改革的制度伦理将课程政策、课程管理制度、教材编审制度、课程实施制度以及课程评价制度五者有效衔接起来,在共生交往的伦理价值中彰显课程改革的正义与公正取向,最大限度实现彼此间利益的共在表达与整合。以价值建构、制度规约和权责利的协调分配促进课程改革制度走向良序善治,既是将课程改革制度伦理付诸实践的重要路径,也是教育事业深化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对于人类文明而言,制度具有建构意义和根性价值,制度现代化是当代中国重大的时代课题之一。当代中国制度困境呈现出制度认同、制度执行、制度文化、制度传统等若干方面的两难抉择,从经济学视角探究其成因,体现在三个方面:制度逻辑的“道德人”假设过于理想化,对制度选择的成本核算具有短视效应,利益多方的博弈处于失衡状态。破解当代中国制度困境,必须打破既得利益格局,积极探索制度智慧之道、公正之道和神圣之道,寻求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和动态均衡,实现互利公平和底层正义,以程序正义实现实体正义。  相似文献   

6.
制度的正义是与制度公正不同的概念,制度公正主要解决分配的程序和结果的“各得其份”的问题,只是社会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基础;制度的正义不仅是制度公正的补充,也是制度公正的目标和指向.制度公正带来的种种问题,也无法通过公正的规则来解决,只有在制度正义的目标导引下,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才能全面地解决社会分配问题,才有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制度德性与制度德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杜时忠 《高教探索》2002,(4):11-13,6
要解决社会道德、社会风气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制度的完善。文章分析了制度与道德、制度德性与个人德性的关系,以及个人为什么会讲道德,论证了完善的制度体系既是道德建设的前提,也是道德建设卓有成效的关键。必须承认,德育制度是一种重要的德育资源。本文对德育制度做出了界定,指出了以往的德育制度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并对如何提高德育制度的道德合理性提出了三条原则。  相似文献   

8.
正义是人类社会探讨的永恒话题,是人类公共生活的价值诉求,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制度是调整个体与集体行为方式和关系的一系列规则结构,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度结构承担着维护社会正义的功能。我们要在分析制度正义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对制度承担的正义功能及其实现路径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听证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构建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听证制度的意义深远,文章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设立该项制度的稀缺性和形式化,就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听证制度从听证范围、听证程序以及听证原则等方面作出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制度德性与制度德育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如何使学校德育早日走出困境,德育工作者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乃至整个德育模式都进行了反思。不过,制度德性对学校德育的重要作用方面尚欠深入认识。 我们的根本观点是: 第一,要解决社会道德、社会风气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制度的完善。这种完善,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即通常所说的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更重要的是质的提升,即从不道德的制度到道德的制度,制度本身要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第二,对于学校德育来说,不能回避制度德性。我们主张学校德育应该正视并弥补制度的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稀缺是土地产权制度产生的前提。土地产权制度的效率主要体现在对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上。我国现实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局限性。应当在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下,明晰农地产权,构筑适应市场经济的农地产权框架,清楚界定各产权主体的责、权、利关系以实现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产权改革是我国经济改革逻辑演进的自然进程,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并指出了我国微观领域改革的主要障碍在于产权模糊所带来的制度困境,因此,加快我国经济改革的进程,必须适应改革发展自身的逻辑,加大制度供给,推进产权改革.  相似文献   

13.
制度建设与社会公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是社会公正理念的核心追求和突出强调.基于制度是保障社会公正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本文就保障社会公正的相关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建设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讨论.前者主要讨论了转移支付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税收调节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互助制度的建设,后者主要讨论了民主参与机制、诉求反应机制、整合协调机制、评估调整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制度变革是当代中国改革的关键线索,是制度批判和制度建设的统一,制度批判是前提,制度建设是目的。制度批判既有理论依据,也有人性发展依据。制度建设要形成建设范式的哲学思维,要实现由革命性思维方式向建设性思维方式的转变。制度建设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贯彻以人为本、追求公平正义、尊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三十多年的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也解放了人、发展了人,但同时也凸现了一些社会矛盾。改革的探索中我们已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在应该由制度改革向制度建设转变。制度建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框架内的改革。相对于制度改革,制度建设有自身不同的特征,有自身演变的规律。用生产力标准、社会正义标准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标准对制度建设成效进行评判和检视是保证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制度移植作为现代制度构建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教育界被广泛应用。被移植的教育制度是外生的,它会受本土环境和内生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失去在原本教育制度中的意义,原本的教育制度在被移植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定的改变或出现一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势必会影响教育制度本身的价值,使之无法落实和实施,那么移植来的教育制度就会成为无本之木,不能生存和发展,更无法得到充分应用。在分析教育制度的意义和阐述教育制度移植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制度移植过程中须注意的四个问题,旨在为我国教育制度变迁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四川省农科院下属J药业公司为例,提出了这类事业体制下中小农业科技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能为这类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问题是“三农”核心问题。迄今为止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在不断扩大、强化和稳定农民的土地产权。这一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改革仍不彻底。农村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及内在矛盾导致农村广泛而持久的土地之争,必须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农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产权,从“两权分离”到“五权合一”。在农地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社保、财税、行政及乡村社会组织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融资制度的概念界定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尝试着给出融资制度的概念,并认为其可能由以下四个层次构成:为融资行为提供明晰产权、契约自由、公平竞争、权利与义务对等的顶层的宪法秩序层次的基本规则;在宪法秩序下约束融资这一特定行为模式和融资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界定融资交易条件的一系列具体的核心层的操作规则;人们处理熟悉环境中的融资问题时所遵循的有效行为准则;习惯与规则的基础——融资行为的伦理道德规范。对诸如融资制度、融资体制、融资机制等基本的相关相近的概念进行辨析,并对融资制度中国家的作用、制度变迁、路径依赖、制度供给等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从筹资功能、降低交易成本、价格发现、流动性功能和风险转移功能等五个方面对融资制度的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是中国经济彻底市场化的一种催化剂。本文以中国金融体系及经济结构的现状为出发点 ,从正面效益和负面效应两方面进行大致的逻辑判断。加入WTO有利于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 ;有利于银行开拓新业务 ;有利于银行业开展平等竞争 ;有利于银行业走向国际规范化。同时 ,加剧了我国银行业的竞争 ;加大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面对机遇和挑战 ,金融业应坚持科学有序的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