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桑代克(E.L.Thotndike)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教授,他的学习理论在美国的影响延续整整半个世纪。他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桑代克还提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准备率(law of readiness);练习律(law of exercise);效果律(law of effect)。这一理论对于我国早期的教学理论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这一理论,在新课标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设计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桑代克是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其学习规律理论对我国早期的教学理论产生过深远影响。其学习规律理论主要包括: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他的学习规律理论是建立在严格的实验基础上的,反映了课堂学习和教学中的许多规律。理解和学习他的理论,对促进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桑代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学习规律有效果律、准备律及练习律,这是对智障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的主要理论依据,对矫正智障儿童的身心缺陷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桑代克的学习定律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20世纪初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探讨这三大学习定律对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桑代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即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是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教育训练的主要理论依据,对矫正和补偿智力障碍儿童的身心缺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6.
常立东 《成才之路》2012,(32):78-78
联想行为主义学者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了练习律和效果律。他认为练习律是由使用律和失用律构成的,他说:“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朋,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增加,即使用律;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弱,即失用律。”  相似文献   

7.
学习方法指导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强化学习法的学习方法指导,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准备律做好课前心理准备,运用练习律积极进行课堂学习,运用效果律及时小结评价.帮助学生意义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在桑代克看来,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连结,这种连结是经“盲目尝试—逐渐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反复的过程形成的。他在做了大量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连结—试误学习”的学说,称作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虽然桑代克的学说提出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经实践验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牵涉到阅读动机激发、阅读过程管理和阅读练习设计等诸多问题.其中,从阅读教学本体讲,最关键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问题.桑代克联结理论中"刺激说"关乎阅读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试误说"给阅读教学方法有效性以启示,而"三大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也能引起我们关于阅读教学动机激发、过程管理和练习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作了完整的概括和总结 :两个 (相互作用的 )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学生在学完这些内容之后 ,在实际应用中却常常出错 ,尤其是很容易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相混淆 .那么如何正确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从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错误呢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 ,笔者是通过教给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二力平衡问题的 .首先 ,要善于分析 .就牛顿第三定律而言 ,首要任务就是要弄清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它们是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间产生的一对力 (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中没有“相互作用的”这五个字 ,笔者在文章开始有意加上它 ,用意即在此 ) .如图 1所示 ,人提水桶 ,人和水桶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 :人对水桶有向上提的作用 ,即人对水桶施加了向上的拉力 F,同时 ,水桶对人的手也产生了拉的作用 ,即桶对人手有向下的拉力 F′,F与 F′是人和水桶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对力 ,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如图 2所示 ,左边学生对课桌 A施加一个水平图 1        图 ...  相似文献   

11.
强化是行为主义文献中最早出现的概念之一。强化原理后来就演化为教育心理学中著名的学习原理——及时强化与反馈。强化这一概念的提出开始于桑代克,后经华生、赫尔的发展、修订,到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斯金纳达到了一定理论高度,他们都认为强化作用是决定人和动物所为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探讨桑代克与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以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一、桑代克是第一个强化理论者桑代克(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是介绍真正的动物实验研究的第一人,联结主义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桑代克是第一个强代理论者,首创迷箱实验。即刺激同反应融合形成一种联结。刺激……反应的联结是通过学习过程建立、加强和组织起来的。据此,桑代克提出了几条学习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其中最著名的是效果律,这也是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1933年,桑代克又提出了“效果扩散”这一经他发现并大力宣传的现象。还不仅为其效果律找到了新的证据,而且,论证是奖励的自动影响。效果扩散是指奖励的效应不仅对受奖的联结起作用,而且对时间上邻近的,刚好发生在这个受奖励结前后的联结(包括受罚联结)也起作用。联结越是离受奖联结远,效果就越小,甚至加强了处于受罚联结...  相似文献   

12.
桑代克学习律对探究性学习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介绍桑代克的准备律和效果律,并探讨这2大学习律对探究性学习的启示,以期为探究性学习的发展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究竟存在几对相互作用力? 《高级中学课本(试用)物理甲种本》第一章练习四(3)题①小题是这样的:“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只有你站在地上完全不动,你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才是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相似文献   

14.
万有引力定律是研究天体运动的重要规律,也是高考常考的考点之一。正因如此,我们在学习或复习时,总以万有引力为焦点而忽视了对另一个知识点的深入挖掘——开普勒三定律。实际上在解决某些高考题目时,若能恰当运用开普勒三定律,反而能起到明确思路,简化过程,快速求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L.Thomdike,1874-1949)是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19世纪末,他通过著名的饿猫打开迷箱实验研究了动物学习尝试-错误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学习理论: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桑代克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了人类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高中课本《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和《高中物理读本》(原甲种本)第一册第三章“运动定律”中.学习牛顿运动三定律后,都有一节“力学单位制”的教学内容,但在具体上课时,教师一般都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讲,往往举一些例题分析一下,结果成为一节牛顿运动定律的习题课.  相似文献   

17.
罗希 《考试周刊》2010,(52):41-42
桑代克开创了联结主义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学习定律,逐步形成了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来解释人类大脑的认知活动并可以动态整体地解释二语习得的认知机制。其包括练习律、效果律等在内的一系列联结主义学习观已广泛用于解释二语习得理论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为母语思维对二语习得的正面影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为普遍语法可及说提供理论依据,其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在不同领域与不同学科的建构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属于同一物理性质。牛顿第三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之一,在经典力学范围内,牛顿第三定律是普遍成立的。那么,牛顿第三定律在电磁学中是不是成立呢?结论是有  相似文献   

19.
对黑洞视界的研究结果表明 :黑洞热力学第三定律可禁止裸奇性的出现 ;反之 ,裸奇性的出现必破坏黑洞热力学第三定律。由此推断宇宙监督假设就是黑洞热力学第三定律。  相似文献   

20.
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 ,进行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 ,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或学习过程。那么 ,具体到物理教学和物理学习中如何进行呢 ?针对此问题 ,笔者以高一物理“超重和失重”一节予以回答和分析。一、作为教师首先要分析教材教法 ,给学生创设物理情境和探究学习的机会。本章《牛顿运动定律》有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超重和失重等内容 ,其中 B层次要求是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超重和失重是属A层次要求 ,但实质上是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