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前几天,我在《儿童文学》上看了一篇文章,名叫《飞翔》。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一个失去双臂的十三四岁的男孩,每天定定地望着天空,看着南归的大雁,眼里转着泪水。他心里想:"要是我能飞上那蓝蓝的天空多好呀。"一次,在吃饭时,他告诉了爸爸自己的想法。没想到爸爸讽刺了他,最后他离家出走,只留下一张写着"我要飞翔"的纸条,便再也没有音讯了。  相似文献   

2.
朱永新 《教师博览》2013,(11):I0008-I0008
<正>《教师博览》20岁了。应该为他举行一个"成人礼"了。当他还是一个8岁的孩子的时候,我就认识他了。那个时候,他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孩童,洋溢着勃勃的成长的气息。由于喜欢这种气息,我把自己关于理想教育的一组文章,交给了他首发。那个时候,在文摘性质的期刊发原创文章,还不多见。从《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我心中的理想智育》到《中国教育缺什么》《我心中的理想体育》《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等,《教师博览》连续发表了我十余篇文章,我也因此与他结为忘年交。记得在他10周岁庆生的时候,薛农基兄将10年期间发表  相似文献   

3.
这天,尖嘴狐懒洋洋地靠在沙发上阅读着《森林导报》。突然,他发现有一篇文章的末尾居然署着自己的名字!尖嘴狐心里嘀咕道:怎么会有我的名字呢?我可从来没有写过文章啊!但他很快就明白过来:这篇文章的作者一定与自己同名同姓。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开门一看,原来是大灰狼。大灰狼拿出《森林导报》,有些激动地问:狐狸老弟,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  相似文献   

4.
在我的一次家访后,一位学生在他自己的周记中以《家访》为题写了一篇文章。他的原文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近日,被收入"北京社科名家文库"的陶西平自选集《沉浸于求索之中》新鲜面市;同时,陶西平教育漫笔选集《大家不同大家都好》以及《在反思中创新》也在加紧重印。这三部选集共收录了作者1986年至2012年间写就的255篇文章。陶西平写,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写"、"有话要说";他写得那么"实"、那么"深"、那么"杂"、那么"广",是因为他的研究与写作从不囿于个人的理论偏好与学术口味;他最兴奋、最纠结、最在意、最关注的主题,全部来源于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的"原问题"与  相似文献   

6.
对鲁迅而言,1907年前后具有重要意义。鲁迅因"匿名信事件"与"幻灯片事件"而最终下定决心弃医从文,创办《新生》杂志就是其文学活动的起点,但筹备《新生》而终于失败的经历将其日本体验推向了纵深。随后他被机缘推向了《河南》杂志,在那里发表了六篇论文。这些可视为《新生》的议论部分的文字,与可视为《新生》的文艺部分的文字——《域外小说集》的诸篇章,共同构建了他文学活动第一期的宏富内蕴。但很显然,在《河南》上发表论文与出版《域外小说集》并未让鲁迅对1907年前后的深度体验释怀,因为,事隔近20年后,鲁迅首先是因为《河南》上发表的这些文章而编辑出了自己的杂文集《坟》,而且他对六篇文章的择取、排序与改动等等行为中,都隐藏着1907年前后的体验的印痕。另一方面,鲁迅编辑过的那四篇文章,折射出的正是1907年前后鲁迅在日本时体验到的思想、文化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同学少年》2012,(11):42-43
没有一口吃饱的饭。——(朝鲜)谚语巴金背书著名作家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了好几部书,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二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  相似文献   

8.
一次,韩愈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写了一篇《不迁怒不贰过论》。主考官陆贽批阅之后,感到文章观点没有可取之处,判了个不及格。第二年,韩愈又参加了博学宏词科的考试。在写"论"的时候,他把去年那篇文章,连题目带内容一字不改地又写了一遍,交了上去。担任主考官的还是陆贽。看到韩愈的文章后,很快,他想起去年自己曾批阅过这篇文章,并且把它判  相似文献   

9.
最近,在接触各省优秀课改经验的过程中,结合教学需要,我关注了浙江的"有效习题设计"。我被其中宝贵的先进经验所吸引,为它击节叫好。其中,最让我产生感受的,是《借鉴PISA实施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测评》、《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练习设计策略》、《借助"学习站模式"设计分层练习》。三篇文章都谈语文练习,三篇文章的观点构成了语文教学中练习的最基本问题。下面,就让我结合上面几篇文章的内容,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相似文献   

10.
说是"重申",既不意味着我的态度非常严肃、决绝,也不是说以前我已就此"申"过一遍。本文所"申"更多的是,为人们已经论述甚至"确证"过的,我充其量作了一点梳理、概括,并用自己的话加以表达。李镇西老师不久前给我发来一篇文章——《所谓"著名教育家"》。他说:"我从来就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实践前辈教育家  相似文献   

11.
近日,我在《意林》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文中提到牛津大学的高材生阿拉斯戴尔·克莱尔,他毕业后成为著名学者,受到无数人的推崇,赢得了许多奖项;他出版了自己的小说和诗集,发行了两张唱片;他还亲自编剧、导演、制片并推广了一部电视片《龙的心》,获得了艾美奖.  相似文献   

12.
贾庆文 《海外英语》2007,(11):20-22
不久前去世的美国前总统福特是一位伟大的总统,在美国被称作"好好先生",他曾经多次访问过中国,2007年1月8日发表在美国《基督教箴言报》上的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Kathleen与福特总统儿子间的趣事。不久前去世的美国前总统福特是一位伟大的总统,在美国被称作"好好先生",他曾经多次问过中国,2007年1月8日发表在美国《基督教箴言报》上的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Kathleen与福总统儿子间的趣事。  相似文献   

13.
在《广州日报》上看到苏北的一篇文章,他谈到自己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能进入另一种生活。之后从"另一种生活"里走出来,人便有一种甜美的、满足的感觉。这是一种奇怪的感觉。为什么阅读会给人带来这么一种感  相似文献   

14.
孙思白同志所著《陈独秀前期思想的解剖》的错误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思白同志所写的《陈独秀前期思想的解剖》是一篇有原则性错误的文章,这篇文章发表在《历史教学》1963年10月号上.尽管作者说自己写此文的目的在于研究陈独秀怎样由"一个小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最终"掉到反革命的泥坑中","由此而获得教训,使志切要求改造自己的人,引为鉴戒".但事实上,作者在这一篇文章中一再强调的是陈独秀"适逢其会地担当了新文化阵营中这一  相似文献   

15.
《父母必读》2009,(8):16-16
我是2008年读了《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后,开始关注《父母必读》的。那篇文章的作者提到在自己养育孩子时,从《父母必读》中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了《海滩上没有发生的事》这篇文章,受益匪浅。
  天热了,学校离海不远,校长把学生带到海边去玩。他自己站在水深处,规定学生以他为界,只准在水浅处玩。  相似文献   

17.
正女儿拿来了2013年第11、12两期《小学语文教师》,说她的语文老师让看看其中的两篇文章,一篇是第11期上语文老师刘发建的《做一个有思考力的教师》,一篇是第12期上曹龙老师与刘发建老师商榷的《这样的"思考力"是否对头》,并让我看后"作为学生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两篇文章讨论的都是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上一篇题为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末,钟敬文先生提出了一个在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民间传承文化"。为了阐明这个概念,他亲自选编了论文集,收入了46篇文章(其中一篇是他自己的文章),并于1999年8月发表了带有总论性质的《民间传承文化研究的历史和收获》,说明了他对"民间传承文化"的理念,也说明这个论文集选文的设想。但是这个论文集钟敬文先生生前没有出版,此次全集编纂时,为了体现钟敬文先生的学术思想,董晓萍教  相似文献   

19.
从《教师博览》中读到崔永元的《我的语文为什么比数学好》一文。文中崔永元把自己语文学得不错的原因归结为语文老师经常表扬他,而数学学得不好主要是因为数学老师掷在脑袋上的一个粉笔头。后来又陆续看到一些关于这篇文章的读后感,很多老师对文中语文老师"用心持续关注和赞扬一个学生,让他产生和鲁迅差不多自信感"的做法印象甚佳,对数学老师的这种打击学生自尊,造成学生心理伤害的行为表示了不可取。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阅读了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先生的一篇文章《儿子三岁》,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文章如下:儿子禾禾3岁就喜欢问这个为什么,那个为什么。我们常常答不上来,就让他自己设法回答,他也真能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