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鸣 《良师》2011,(8):52-52
一位美国朋友谈及对未来中国人的看法:20年后,中国年轻人会丢了中国人现在的硬能力,他们崇拜各种明星,不愿献身科学,不再以学术研究为荣,聪明拔尖的学生都去学金融、法律等赚钱的专业;而美国人因为认识到其硬能力(例如数学)不行,进行教育改革,20年后,不但保持了其软能力即非专业能力的优势,而且在硬能力上赶上中国人。  相似文献   

2.
鲁鸣 《学习之友》2012,(6):38-39
一位美国朋友谈及对未来中国人的看法:20年后,中国年轻人会丢了中国人现在的硬能力,他们崇拜各种明星,不愿献身科学,不再以学术研究为荣,聪明拔尖的学生都去学金融、法律等赚钱的专业;  相似文献   

3.
本期,我们给大家介绍两个反映美国经济和社会变化的习惯用语。Baby Boomers和Yuppies。Baby Boomers指的是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约二十年期间出生的人,在这段时间内美国人口增长率突飞猛进。Yuppies指的是Baby Boomers当中那些有专长,工资收入很高,生活很奢侈的人。他们一般都住在城市里面。这是两个反映美国经济和社会变化的俗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一共有1300万人参军服役,他们当中有很多人由于战争而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婚姻大事,因此在1945年战争结束后,他们就纷纷开始组织家庭,生儿育女。在1946年到1964年这将近二十年…  相似文献   

4.
1997年6月3日,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谈对我国教育工作的看法时说:“中国的一般小孩对于动手比较不感兴趣,也常常没有机会。美国呢,跟中国相反。欧洲小孩动手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比中国人强,比美国人差。中国人并没有天生不会动手的问题,事实上给机会动手的...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战争阴云密布。美国与日本虽迟至四一年底才真正诉诸武力,但彼此明争暗斗已久。本文试图根据有关资料,分析说明美国自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一年期间在中国与日本矛盾的发展和对日政策的变化,并揭示出影响此变化的诸原因。二十年代未三十年代初美日在中国,特别是在东北地区的矛盾已十分尖锐。日本报刊把美国资本说成是日本人在“满洲”“受苦”的祸首。认为“美国的政策在张学良上台后逐步地实现,美国投资的过程采取愈来愈公开的形式”——“结果将是日本在中国的经济影响归于消灭,这就迫使日本采取相应的措施”。①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悍然进攻中国东北,企图用武力来根本改变远东的力量对比,实现其独霸东北以至中国的狂妄野心。日本的行动,无疑打乱了美国依靠经济手段与日本竞争的计划,向美国  相似文献   

6.
“三个面向”的基础是面向现代化,有人把这一点归结为教育要培养现代人,我觉得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美国在1984年发表了两个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其中一个报告的题目叫《为了二十一世纪的美国人》.我们也应当重视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即所谓“现代人”.语文教学怎样为培养现代人服务呢?我觉得应注重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语文教学应当培养的能力很多,诸如听、说、读、写的能力,思维力、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等等.其中想象力十分重要,是培养现代人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本文打算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正于读者。现代人需要高度的想象能力想象是创造发明的精神桥梁:想象是在人们头脑中创造过去未曾遇到的事物形象或将来才可能出现的形象的过程。想象力则是人们在进行想象活动时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所以达尔文认为:想象  相似文献   

7.
2009年7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泰国期间发表了美国将重返亚洲的讲话,标志着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重返亚洲的政策正式出台。美国重返亚洲的主要战略目标是防范、围堵、遏制中国和保持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美国采取硬、软、巧实力综合运用的策略来推行其重返亚洲的政策,这给中国的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中国应运用直接和间接的对美策略来应对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8.
《教育》2008,(21)
中国人读书的好传统,在经济大潮到来后逐渐被很多人所淡忘。这对国家文明发展乃至民族传统之前途来说,都会是个巨大损夫。相反,在经济实力雄厚、教育投资充足的美国,总统会思考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们独立的阅读能力。很多地方部门  相似文献   

9.
通过交流消除误解●孙夜晓在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我发现相当多的美国人,甚至知识阶层对中国了解得并不多,并且有许多误解,而我们国内有些人对美国的看法也不尽正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美国标榜新闻自由公正,其实这只是宣传而已,新闻作为上层...  相似文献   

10.
在应试教育下苦捱日子的中国中学教师与中学生们往往会向往自由民主开放的美国式教育,以为那种教育制度既能真正挖掘人的能力,又能让人轻松自在。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实美国教育亦有很多的弊端。我在看了方帆先生的《我在美国教中学》后更是颇有感触。  相似文献   

11.
京剧被誉为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京剧的发展离不开众多艺术家的改良和推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将京剧带到海外的并掀起一场“京剧热”的梅兰芳。梅兰芳的美国之行不仅是为了传播中国文化,还旨在展示中国国民的形象。本文根据1930年美国报刊对梅兰芳访美演出的评论,考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观众对中国的看法,解构其中隐藏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话语。本文认为美国观众眼中的梅兰芳是台上传统的女性化形象与台下现代男性公民形象的辩证统一,既满足了美国人对中国的东方主义凝视,促进了京剧在美国的广泛传播,又冲击了美国人的西方中心主义思想,改善了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正确有效地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高等教育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美国大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值得中国高校学习和借鉴的.本文介绍了美国高等学校在培养和开发大学生能力方面的一些具体的特点和做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中国高校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已推行了二十多年了,但在很多地方,由其是在偏远的农村的乡镇学校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很多学校、老师为了在评比中取得好成绩,不遵循教育规律,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对学生强迫硬压。作为一名普通的基础教育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努力践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我和CUSPEA     
1979年提出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即CUSPEA)已过去二十多年了。在1979年开始到1989年这个项目实施的十年中,到美国深造的有近千名中国物理专业的年轻研究生。现在他们都已进入了壮年,在学术和个人的事业上都有了不同的成就。二十多年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上有了很大的增长,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二十多年来,中国变化之大,令人惊叹不已。今天在中国,出国留学已是十分平常的事了。回忆二十多年前CUSPEA开始实施时的情景.确实使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5.
薛涌 《成才之路》2009,(28):I0005-I0005
中国人对美国人有许多先入为主的看法。比如,美国人到了18岁就将孩子扫地出门,什么也不管;美国孩子没大没小,还叫父母的小名;等等。我不能说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过。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美国的孩子叫自己父亲小名的。但美国家长在支持孩子的教育方面,热情不下于中国家长。能支持多久,则要看家庭的能力。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美国。即使是很富的家庭,家长在支持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这种支持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6.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篇报道: 二十多年前,中国派团赴美考察基础教育。考察团回国后提交了一份报告:美国学生无论能力高低,无不踌躇满志;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课堂上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有的甚至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结论是:美国基础教育已病入膏肓!可以预言,再用20年,中国的科技和化必将赶上和超过美国。  相似文献   

17.
四、中国音乐事业面临改革在管理方面,苏联、捷克、东德的管理方法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没什么两样。中国不一样,曾经有一段时间是搞政治挂帅,党的领导。如今,管理方法需要用艺术标准进行改革。现在大家都比较趋向一致的是,要经过考核,要建立合同,根据每人能力定立级别,水平不行的就不要。如果一个乐团有三百人,其实一、两百人就足够了。这样问题就出来了:水平不行的到哪儿去啊?那一百多人也不能赶到街上去。究竟谁是好的?谁来划这条线?谁敢?划得准确不准确?这都是问题。“四人帮”刚粉碎之后,中国交响乐搞得相当好。在一九八○年,我们一年干了二十年的活。中央乐团从建团二十年后,演出了二十套节目。而八○年一年搞了二十六套。前二十年中好多外国作品不  相似文献   

18.
斯诺的蒋介石观值得研究。他对蒋介石的看法恰好与当时在中国的美国人相反,美国反蒋时,他同情和期待蒋,美国人同情蒋介石时,他开始厌恶蒋。美国人支持蒋介石时,他呼吁抛弃蒋。本文对1928—1931年斯诺对蒋认识的转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这个假期,兜兜遇到了丹尼,在美国大叔与中国萝莉练习口语的半个月中,我对美式教育理念改变了看法。你会以为美国人很悠闲慵懒、过度地强调自由、人权,不适合教育孩子?但是这个假期,兜兜遇到了丹尼,在美国大叔与中国萝莉练习口语的半个月中,我对美式教育理念改变了看法。美国人在意教学的有效性而不是时长与数量。第一次见到丹尼他只是随意地跟兜兜聊天,我并没有在意。  相似文献   

20.
《成才之路》2013,(24):1-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提出一个沉重的命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美国副总统拜登也在大洋彼岸冷眼指出:中国可以培养出很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但创新者却寥寥无几,因为中国人“无力创新”!美国国会经论证也得出结论:中国出不了乔布斯!钱老振聋发聩的提问,让我们开始反思教育理念,也让我们这些媒体人感受到了必须有所作为的使命感。在本刊学术顾问刘奎林教授的指导下,在编辑部同仁的大力配合下,这部二十余万字的《创新教育学》,将从2013年起,刊登在本刊显著位置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