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平光宇常法明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一直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热门话题之一,但许多文章多是谈如何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培养求异思维能力,较少谈到它们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如何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关系,这在...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学上说,人们往往喜欢根据自己经验形成的思维定势判断事物,这种思维定势造成了思维的厌足性。思维的厌足性,是指人的直觉经验常常使人在头脑中形成的两大惰性因子:一个是满足,再一个就是厌腻。它们抑制着人的思维触角的延伸。本文仅仅从语文教学方面来谈谈摆脱思维定势抑制的好处。首先,摆脱思维定势抑制,能帮助纠正一些误差。 1.备课中纠差。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中“求人可使报秦者”的注释为:“可叫他去回复秦国的。可,是表被动的助动词,与‘可以’的用法不相同。”“可使他去回复秦国”的“可”,与“可  相似文献   

3.
记得一位先哲有过这样的名言,大意是人的大脑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思想的监狱,说的就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在词典上的解释是“长期形成的固定的思维方式”。做个小游戏来说明这个问题吧:老师在课堂上让同学们随手画一条线,结果画直线的同学是绝大多数,而画其他线的同学却寥寥无几。老师没有要求大家画直线啊,可为何绝大部分同学都画了直线呢?这是因为在大家的头脑中:线即直线。这就是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和同学们写作文有着密切的关系。举个例子吧:写关于老师的作文,大家会想到什么?自然想到如带病坚持上课、批改作业至深夜、教育学生语重心…  相似文献   

4.
有个谜语:一刀砍断后只有一截,这是什么?对此,猜谜者常常抓耳搔腮,沉思良久无言以对.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圆圈儿.那么,为什么人们猜不出来?因为按照常规“,一刀两断”乃是最“天经地义”的提法“,两断”即“两截”,即砍断后必为两截,一刀砍断后居然只有一截,岂不怪异?显然,谁按惯常的老路子猜,谁认定一切皆有“首尾两个端点”,谁就走进了猜不出”的死胡同!那么,这个被提前认定了的“惯常的老路子”叫什么?答曰:思维定势.而思维定势在很大意义上就是枷锁,就是镣铐!谁死守思维定势,谁就会在死路上徘徊,寸步不前.请再看一个对对联的例子.许多年…  相似文献   

5.
惯常定势 ,是指在长期的思考实践中 ,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所惯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型 ,当面临外界事物或现实问题的时候 ,能够不假思索地把它们纳入特定的思维框架 ,并沿着特定的思维路径对它们进行思考和处理。写作思维的惯常定势 ,是指写作过程中一个人程式化的构思和用语方式中缺乏新意的那部分思维内容。【要点阐释】写作的思维定势既有好的一面 ,比如形成个人风格 ,定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然而定势发展到惯常定势 ,则往往表现得缺乏新意 ,思维陈旧 ,语言陈腐。因此 ,需要破除写作思维中的惯常定势。写作思维中的惯常定势主要表现为以…  相似文献   

6.
对于单项选择题,同学们往往根据题干或选择项,凭借自己“丰富”的解题经验,选出答案.殊不知,自以为轻车熟路,结果却南辕北辙,这可能是同学们的思维定势给解题造成了误导.那么在解题中如何绕开思维定势保证解题的准确性呢?下面略举几例,以期对大家解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第一关跳出“定势”“定势”思维虽然能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却是创造性思维的大敌。热身运动:一个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一个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头问:“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是我的儿子。”公安局长答道。请问:两个吵架的人与这位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8.
思维定势是指运用过去已有的经验,按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去思考和分析问题的一种心理现象.鉴于化学知识的“散”、“乱”、“杂”的特点,在知识的整理,特别是在综合复习及习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均有形、无形中对学生进行着思维定势的影响.正确的思维定势可使学生在解题时表现出习惯化  相似文献   

9.
定势思维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固定的模式是已知的,是习惯性的思维.对定势思维,我们承认其消极的一面,但也不能忽视其积极的一面,比如我们常说的“经验”.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我们往往推崇发散思维,而否定定势思维.其实,我们将发散思维与定势思维有机的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事实上,人正是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以适应新的环境的,经验的积累过程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人们不断地用新经验去否定或修正老经验,以获得更为完善的新经验.这种“经验”实际上就是定势思维.在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0.
《画际歌》唱得好:“让思想冲破牢笼”,这个“牢笼”就是思想上的无形框框,思维学上叫“思维定势”。大象怎样称?众人都想到了用秤。怎样救起掉到水缸里的小朋友?别的小伙伴想的是从缸里捞人。像这样沿  相似文献   

11.
突破思维定势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求创造性思维的机制,是近年来学术界颇为重视的课题,也取得了一批数量可观的成果。其中,我们感到存在一种倾向,就是举一些科学家、发明家搞发明创造的例子,对此作一些描述,然后纳入自己概括出的几种特性了事。比如,研究“直觉”、“灵感”,谈到它们来得突然,就描述为“一刹那”、“象闪电一样”等等,然后总结出它们的几点特征,如突发性,直接性,随机性之类。这些描述和归纳都不错,但都给人以不解“渴”之感,难以使人得到一些启发。在我们看来,创造性思维是人们通过突破思维定势而获得解决问题崭新方法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逻辑进程如何?我们怎样才能理智地求得?这是最为要紧,也是人们最想知道的。可见,这样的分析还很少见到。应当说,透彻地研究创造性思维机制的条件还远不成熟。但我们的研究却可以尽量细致一些而不是停留于较为空泛的说明。  相似文献   

12.
实数集扩充到复数后,实数集的一些性质在复数集中并非都成立,有些则发生了质的变化。由于学生长期在实数集中进行变换,对实数性质理解较深,数学方法应用熟练,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如果在复数教学中不重视这一情况,学生在学习复数时容易出现“思维单向化”和“思维固定化”现象,思维定势会产生干扰作用,导致思维定势负迁移,造成解题失误。因此研究思维定势对复数教学干扰表现,探求防止并克服这种干扰的办法,对提高复数教学质量是有意义的。本文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试对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同行。一、思维定势干扰的若干表现学生学习实数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对复数学习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实数绝对值的思维定势对复数模概念建立的干扰,这种现象大量地表现在有关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很多单项填空题是针对学生的思维定势而设下的“陷阱”。学生遇到这种“陷阱”题时一定要弄清句子的意义和结构,并弄清题中的词语搭配。一定要学会辩证地、全面地分析问题,进而走出思维定势的“陷阱”,选出正确答案。1.Whodoyouconsideryourcomputer?A.tostealB.hadstolenC.stealingD.tohavestolen2.Tom,suretocometomorrow.A.isB.beC.wasD.wouldbe3.Whowouldyouratherwithyoutomorrow,TomorBob?A.havetogoB.havegoC.havegoneD.hadgo4.Ifyoudontgothere,I.A.neitherdoB.norwillC.sodoD.neitherdid5.Everyminuteismadefullu…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注意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一文中谈到了思维定势在解题中的消极影响.那么,究竟怎样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呢?我们认为关键是培养和发展求异思维,即培养和发展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思维定势亦如此。数学教学既要发挥思维定势正迁移的作用,又要培养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势的正迁移和怎样克服思维定势的负迁移呢?对此,谈点粗浅的做法与体会。一、培养思维定势,发挥正迁移作用思维定势的作用,表现在合适的条件下,能迅速地联想旧知识和技能,以解决面临的问题。因此,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方式由于受到日常经验,已有知识技能的影响,容易形成定势.在实际解题时,常会因思维的定势障碍产生失误.下面就初中力学部分常见的“定势障碍”进行一些探讨.1 由日常生活经验误区形成的“定势障碍”这类思维定势障碍主要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某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的错误认识,当要求解释这类现象时,他们往往会抛开科学的概念和规律,按自己的经验误区去分析问题,作出错误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物理学是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但是只根据表面现象的观察就得出结论常常是不正确的,如果这些结论穿上“权威”或“常识”的外衣,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就会阻碍物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联系初中物理教学,学生正处于经验型的形象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转化的转折期,如不能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就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会对学习造成影响。因此,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建立物理思维方法,是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的问题。一、从物理学的发展看物理思维方法主希腊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  相似文献   

18.
陈明钟 《考试周刊》2009,(42):86-86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思维定势有着广泛而重要的意义,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本文从打破思维定势,防止误入“歧途”;消除思维定势,学会“退中求进”;避免思维定势,创设问题情境;利用思维定势,培养良好习惯四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98年高考化学试题第15小题,是一个比较溶液中分子、离子浓度大小的题,是大家见得较多的题型,但它却是历年高考化学试卷Ⅰ卷中得分率最低的题目,大部分考生选了(C)作为答案。这是因为他们从“常规题”中得到一种“思维定势”:一见到溶液就只想到溶质,忽视了溶剂。怎样才能克服这种“思维定势”呢?我认为平时多进行“常规题”的“变型”训练,可以克服“思维定势”,提高应变能力。下面略举几例供大家训练。  相似文献   

20.
定势联想     
按照常规习惯形成的沿着固定的方向,采用一定的模式或方法进行对问题的分析和联想称为定势联想。这种联想反映了思维过程的连续性、渐进性和联结性,并由定势所造成的思维的趋向性或专注性,它是开展有效的思维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定势联想和定势思维是定势心理中的同一“家族”,定势心理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表现为对习惯性思维的趋向性。一、走势联想的基本内容 1.定向联想。人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路子或思路。对学生来说,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