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志在求真     
抓作风,改文风,是一个既“破”又“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需要提倡一种精神,这就是:唯实求真。具体说来,即坚定地树立唯实的新闻观,不懈地追求真实,追求真理,追求真知。 唯实求真,既可以正作风,又能够正文风,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发育,新闻工作者面临种种新的考验,特别是加入到新闻工作队伍中的大批新人,有待锻炼提高。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大力提倡唯实求真的精神,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这既是新闻业务上多出精品的需要,也是队伍建设中快出人才的需要。 追求真实 我曾经读过一位报人对其50年新闻生涯所作的一篇总结,其结论是:“我毕生追求的,无非是一条,尽可能使我写的新闻报道合乎实际。”这对于记者来说,“是一个起码的要求,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联系本人新闻工作的实践和对现状的观察,我认为,把新闻报道的真实,明确作为一个记者自己的追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北京几家报纸连续发表了司马南写的一批揭露伪气功的文章。这些文章的社会意义如何且不论,单说记者表现出的求真证伪勇气就是很令人钦佩的。一些“大师”们的表演有的上过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众目睽睽之下赢得了人们真诚的掌声;有的表演曾让一些科学家感到半信半疑;有的“大师”被各种传媒吹得如星宿下凡,成了各种规格的名人座上客。  相似文献   

3.
《解放日报》的“热点追踪”栏目我很喜欢看,相信这个栏目可以锻炼出一批好记者,因为它抓的题材都比较大,也比较吸引人,而且又须记者去追踪、去挖掘,所以无形中对记者要求就比较高,需要下大力于采访写作上。伊拉克战争显然是报道的热点,该报已有“特别报道”版,有足够的内容可提供读者去  相似文献   

4.
信息论中的“熵”和“冗余”是对系统不稳定性和稳定性的度量;而新闻学中的时效性与真实性是对新闻的不稳定性和稳定性的描述.两组概念有着必然的关联性,信息论中“熵”和“冗余”的概念对应新闻学中的“时效性”与“真实性”.新闻真实性程度越高,冗余信息(可预测信息)越多,新信息含量越低,传播价值越小;熵值越高越新鲜,不确定性越强,传播价值越大.信息包括新闻,信息论适用于新闻传播活动.信息论视阈中新闻求真与求新的冲突是由“冗余”和“熵”的对立决定的.所以,新闻求真是在“变”中求“稳”,新闻求新是“稳”中求“变”.  相似文献   

5.
《新闻前哨》2002,(5):26-26
近几年来,“记者暗访”、“跟踪报道”作为襄樊晚报的“拳头”栏目,越办越好,颇受读者欢迎。个中奥妙,就是该报把着眼点放在“暗访”市民之所忧,“跟踪”市民之所难,为市民呼喊、奔走,直到解决问题为止。  相似文献   

6.
秦文 《新闻三昧》2007,(5):50-52
●谱写出中国工人豪迈的志气歌●集作家记者翻译家学者于一身的萧乾(上)在五一节的前夕,人民日报于4月26日在“劳动者之歌”的栏目中,用显著的地位登载了该报记者刘亮明写的人物通讯:《了不起的工人——王  相似文献   

7.
湘潭日报社高级记者、总编辑陈植源因业绩突出,其简介最近被收录《中国新闻年鉴》(2005年卷)“新闻界人物”栏目,成为该报乃至湘潭新闻界人士个人简介上该年鉴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以深度报道、重点报道见长的经挤日报今年先后在一版开设了“旧闻新篇”栏目,在二版开设了“读者点题采访”栏目。 据该报有关领导介绍;该报过去抓了诸如关广梅现象、“小机”斗“大机”等好多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底,天津日报为青年记者张建星开辟了一个《今早相会》专栏。该报总编辑鲁思说:“我们开设这个栏目,目的是沟通记者与读者的心,加强交流,共唱一首‘同心曲’。”《今早相会》专栏每周至少两次。不回避重大问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时代,惟有坚持探求新闻真相、传播主流价值、满足用户多元需求,担当起“求真利器”“定音重锤”“生活管家”等多重角色,坚定不移向智媒体转型,新闻网站才能走出一条发展壮大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11.
《温州都市报》“昨夜最后消息”专栏,是该报前身《温州侨乡报》1996年开办的栏目。开办十余年来,该栏目一直保持着密集的频率,奉献给温州读一篇篇鲜活有趣的新闻,受到了读和新闻同仁的好评,成为该报的“拳头”栏目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博物致知 在2013年11月24日的《新民晚报·新视界》栏目刊发了一篇标题为《吾本操后:曹操家族基因研究纪实》的长篇报道,该报记者专访了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联合课题组专家,披露了“曹操家族DNA研究”的细节。  相似文献   

13.
俞兆鹏先生是南昌大学历史系知名教授、研究生导师,从教数十年,桃李满天下,共发表300多万字史学论著,科研成果累累,曾应邀去港台访问讲学,在史学界享有盛名。他的史学文选《求真集》,2004年10月由江西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我有幸很快得到拜读的机会,如饥似渴地翻阅了几遍,最令人难忘的印象是:可贵的“求真”精神。书名《求真集》,是十分恰当的,体现了俞兆鹏教授数十年治史的基本特点。本书的内容涵盖面很广,包含专史、唐宋元明清史和近代史,共有34篇文章,既反映了他研究范围的广泛,知识面的广博,又表达了作者研究历史的基本精神无一不在求真…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0月9日,笔有幸参加了由天津市档案局与河北区档景局联合推举的“求真高级中学档案工作现场会”。会议期间,还参观了该校设备一流、档案工作现代化的综合档案室。由此,求真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求真)完美的档案工作给笔留下了深刻印象。日后我再去求真采访,是为了求证这所民办中学“低进高出”的治学“秘方”。  相似文献   

15.
隐性采访的优势与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个时期以来。新闻界对隐性采访这种“非常规武器”的运用颇为引人注目:《羊城晚报》记者装“猪贩”千里“追猪”,扮“花贩”、“老板娘”夜探“卖花女”,《南方日报》记者冒充“嫖客”揭露“黄害”,《经济日报》、《长江日报》、新华社记者各自以“菜贩”身份披露蔬菜流通环节的是是非非,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一周年志庆之际组织长途汽车队纵横南北大曝过关闯卡、遭“匪”遇“霸”的真实经历……隐性采访的运用为新闻报道带来一股求实、求真的清新之风,受到广大受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6.
某报2004年3月7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一篇该报记者采写的消息,列入了该报《好标题竞赛》栏目。报道内容主要为:泰王国玛哈扎克里·诗琳通公主殿下一行30人到湖南参观访问。这是自她1981年第一次访华以来第18次来中国访问。文中讲她博学多才,喜爱唐诗宋词,“不仅能熟读成诵,还  相似文献   

17.
姜妍 《青年记者》2006,(3):46-47
青岛某报曾开辟一档“挑刺”栏目,请读者当“校对”,找出该报所刊登文章中的错别字。此举甚好,读者响应热烈。但,不久该栏目却取消了,原因是错别字实在太多了。  相似文献   

18.
记者的名片     
前些日子,听一位省级报刊的记者谈起两件不见得有趣的趣闻。其中一件事是,某家灯具厂的厂长助理手持该报一位记者的名片来编辑部讨账,声称这位记者“买”走价值500元的灯具时并未付款,只留下了这张名片,结果查实这张名片虽然的确是这位记者的,但他并未去过该厂,连厂长助理也说不是这个人拿走灯具的。另一件事是,一位出租汽车司机也拿着一张冠有“记者”头衔的名片来该报诉苦,声称这位记者要走12升汽油后,长期不归还,结果是该报编辑部并没有这个人。  相似文献   

19.
佳季 《新闻实践》2007,(7):10-11
今年1月5日,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记者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启事。2月10日,该报面向全国招聘了5名评论记者;3月5日,该报在头版推出“嘉兴时评”专栏,周一至周五每天一篇;在二版推出评论专版,每周五期。该报率先探索建立评  相似文献   

20.
还是去年3月10日,台湾《联合报》在第三版左下角,“新闻切片”栏目刊登出一篇大约700字、由该报经济记者徐瑞希小姐执笔的特稿。岂料这不过短短三段、共35行的稿件,竟引发一场轰动台湾新闻界的“徐瑞希事件”。这篇题为“翁大铭以后戏怎么唱?”的特稿,主要报道台湾华隆集团公司案(详见本刊另篇专稿)中的主角——翁大铭在台湾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