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越来越多的信息可以公开传播,网络媒体也提供了更快捷的渠道.这对媒体和受众来说本是好事,但一些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失当,小事恶炒,个案恶评,引发集体非理性.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这句话现在没有过时,永远也不会过时.可是在我们的一些媒体上,挂着<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路透社等诸多西方媒体电头的消息却渐渐多了起来,出自国外一些街头小报的消息甚至堂而皇之地上了我们某些网站和某些报刊的要闻栏目.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当然应该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但我们也绝不应该忘记,我们是中国的媒体.不是美国媒体的传声筒,更不是"垃圾新闻"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3.
扈美荣 《采.写.编》2021,(12):115-116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深入,媒体对老年人的报道多了.本文认为媒体对老年人的报道存在概念化、简单化、污名化现象,媒体对老年人的生活要进行深入了解,倡导积极、乐观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电视应给老年群体更多关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记者摇篮》2005,(6):12-12,17
关注并切实解决老年人弱势群体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电视作为深受老年人群喜爱的大众传播媒体.对于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情趣,增加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理解.为老年人排忧解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视人更应该多关注老年群体,发挥电视的优势,把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作为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社交媒体的政治威力>(The Political Power of Social Media)是最新一期<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的封面文章,它所说的社交媒体是针对传统媒体而言的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如Twitter(推特)、微博客等.单从近两年网民最关心和新闻同行最瞩目的事件来看,诸多热点新闻的报道多由这些媒体引爆,然后主要经过市场化媒体报道而得以引起关注,并反复互相借力推动问题获得解决.与止阱目对,传统意义上的舆论领袖,即一些大报大刊大台,虽然近年来努力在新闻性上寻求突破并有所成就,但在这些创造力、突破力、传播力空前的媒体面前仍有几分落寞.  相似文献   

6.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各地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老年电视节目、老年广播频道、老年报纸和杂志.怎样办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媒体成为摆在广大年青的编辑记者面前的现实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与老年人打交道的经验,总结了采访老年人时应注意的一些实际经验和心得.  相似文献   

7.
关爱老年人     
《青年记者》2012,(30):8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涉老话题越来越受关注。媒体如何推动社会关爱老年人、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如何树立老年人积极的媒体形象,报道原则是什么?如何为老年人提供更丰  相似文献   

8.
当下,伴随着微信的崛起,电视媒体逐渐意识到,抢占自媒体渠道,集聚用户粉丝,进行精准传播,是扩大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电视媒体最早进入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些以名牌栏目为依托的公众号,特别是一些民生新闻栏目,如《南京零距离》《第一看点》《关注》等.这些电视栏目在电视市场有着不俗的收视表现,在受众当中也极具美誉度,所以在自媒体平台一上线就吸引了一大批粉丝的关注.从某种程度上说,电视民生新闻与微信自媒体的格调特征有着天然的相近性.  相似文献   

9.
无视舆论关切和现场媒体记者的强烈诉求,是巨大的策略漏洞. 今年全国“两会”一如既往是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这里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很多媒体都派出精干的记者队伍扑上“两会”现场,“两会”现场成了新闻媒体的赛场,各路媒体记者各显神通,竞争异常激烈.但是,并不是每家媒体都有均等的机会,有的媒体近水楼台,有的媒体的则山高水长.为了不虚此行,不少媒体记者拼了,甚至用上“美人计”,用美女记者“诱敌深入”,可谓用心良苦.新闻信源稀缺,僧多粥少,稍有一点新闻资源,媒体记者就会扎堆上去抢食,一些媒体人“吃相”难看,影响观感.这固然与媒体人的职业素养有关,但实在是生存压力太大,一些媒体记者顾不上举止斯文、端庄了.  相似文献   

10.
2008年7月中旬,一位新闻发言人的离职引起网上热议.在中国的新闻发言人中,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是最独特的一个,每次公开表态,均引发公众关注.任职5年来,王旭明经历了100多场新闻发布会和上千次记者采访,持续与一些媒体及评论人唇枪舌剑,"教育买衣论"、"媒体无知论"、"中国教育成功论"、"名校生养猪论",是媒体对其表态之浓缩.  相似文献   

11.
数码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使摄影者拍摄的图片有可能得到更多媒体的关注和采用,但同时也为摄影者带来新的问题.因为越来越多的媒体逐渐习惯到自己的图片库网站去下载图片,版面上采用自发投稿的概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内一些地方都市报新闻同质化现象引起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破解都市报新闻同质化现象,应对媒体竞争的挑战,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围绕土地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参与在加速解决土地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正是媒体的介入,也使一些土地问题更加容易成为公众事件,成为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洪 《传媒》2005,(7):15-15
在全国首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大幕将启之际,各媒体对我国数字出版的报道骤然多了起来,多数是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情况的客观报道,说态势,找问题;有赞扬,有疑问.比较普遍的认识是,尽管目前数字出版产业存在不少问题,但发展态势和前景是好的,是无庸置疑的.6月初,<出版人>杂志刊出记者署名文章<数字出版一盘‘死棋'?>,虽然在死棋二字上打了引号,但一些明显混淆事实、概念的看法,引起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与质疑.  相似文献   

15.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16,(30):109-109
媒体的渲染性报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但在客观上产生了误导作用。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14批指导性案例,其中案例第66号引发多家媒体关注:明确一方在离婚诉讼期间或离婚诉讼前,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依法少分或者不分财产。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揣测,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有可能是针对某位明星离婚案件,转移财产的女方有可能被判决“净身出户”。  相似文献   

16.
8月份,甘肃康乐县一家6口死亡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些媒体发表评论认为,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悲剧,完全是由于家庭关系造成的,但也有一些媒体发表评论认为,贫困是导致人间惨剧发生的主要原因.这样的讨论表面看起来热闹,但由于违背了法治的一般原则,把刑事犯罪案件归咎于社会和家庭,没有看到行为人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有害无益.  相似文献   

17.
媒体,让人如何相信你 假新闻升级换代.新闻媒体,应该是登载新闻的媒体,人们也想当然地认为新闻应该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报上登的,那还会假?长期以来,这是人们对媒体的一些惯常看法,媒体也是一直以此来作为经营的基础的.但近年来,人们对媒体上登载的信息的认识也发生了一些改变.首当其冲的就是假新闻.  相似文献   

18.
当前媒体竞争激烈,传媒在市场化过程中受自身利益的驱使,报道上有迎合受众消费需要,降低报道品格的倾向,在都市类媒体上表现突出.党报虽然保持着严肃的风格,但对一些事件的报道过于严肃而使新闻看起来太硬,折射出人文关怀的缺失.而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能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得益于其无论是选题,还是采写方式和记者的职业素养都对人文关怀这一内涵做了深刻诠释,这为其他媒体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就业是民生之本,尤其在金融危机严峻的形势下,能否充分就业关系千家万户,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因而引起媒体与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媒体的就业报道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一是就业报道基调消极化,让读者看不到希望;二是就业报道主体偏狭化,多局限于民工和大学生.这些不足束缚了就业报道拓展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0.
俞春江 《视听纵横》2005,(2):110-111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新闻媒体正在给予越来越多的篇幅和时段。这种关注体现着人精神,回应着大众对媒体的期待。然而由于对人关怀缺乏正确的理解,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常常会出现不和谐因素,甚至还造成了另一种形式上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