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米奥 《文化交流》2017,(6):76-78
几乎每个天台人,都懂得"和合"二字的涵义.千余年来,和合文化已经深深融入天台的社会生活当中.它源于天台,而广泛传向全国. 如今,一个讲述中国和合文化故事的天台和合小镇,在绿水青山间铺设开来. 和合文化的来源 说起和合文化,绕不开传说中的和合二仙.两位短发齐眉、憨态可掬的少年,一人手捧礼盒,一人肩扛荷花,温馨祥和、亲密无间.天台人对这幅景象最熟识不过了,这二人便是和合二仙的原型——寒山、拾得.  相似文献   

2.
中国回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曾经历了漫长的斗争历史.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斗争活动的成因主要有三种:即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文化在属性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两种文化对普世性文化理想的追求与对立,以及二者在文化观方面的狭隘性.了解文化因素在历史上回族战斗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对于正确认识和解决当前社会的民族文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析儒家的渊源流变入手,区别了儒家、儒学、儒教三个概念.从政治文化、伦理、学术三个层面探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健将与儒家、儒学、儒教(孔教)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新文化运动反对孔教,反对强化儒学意识形态,这是其对历史的一大贡献.新文化运动对儒家伦理的排拒,对"礼教"的批判,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缺失的一面,其缺失主要是在对儒家伦理蕴含的超时代性、超阶级性的合理内核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健将在学术层面能将孔子与后来的儒学、儒教区别开来,对孔子的历史地位及其文化成就作平实的评估.本文认为传统与现代可以沟通,但反传统毕竟是现代性的根本特征.任何具有文化价值的思想学说,它的恒在意义只有在时代之镜的折射下才会发放出它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以中国传统故事为题材的动画电影取得了口碑与票房的双成功,进而掀起了传统文化热。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再经孔子及其后学的传承和发展,一直影响着大众的思想与心理,又外显于文学创作的题材选择与人物塑造。英雄题材,在各式各样文学形式中一直处于主流地位。因此,本文首先概述了中国动画英雄的发展历程,从中国英雄的发展历程和英雄主题内涵的建构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中国动画英雄的发展历史。其次,分析基于儒家文化基因的动画英雄观,儒家英雄文化圈层的核心是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共同价值观和完美人性共同建构的理想人格,蕴含了儒家文化的精神追求。最后论述儒家文化在当代的活化与延伸。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亲情"家"文化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亲情"家"文化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生产力.通过亲情活动,凝聚员工人心,通过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来促进物资建设,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思想稳定、和谐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铁路文化线建设其作用是提高服务质量、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有利于铁路企业建设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良好社会形象的市场主体.南宁铁路局要利用文化软实力,培育了企业共同价值观,铸造和谐铁路管理之"魂",提升企业的文化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实现铁路运输体系的超常规发展.  相似文献   

7.
"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一种辩证的世界观、理想的价值取向及用中华智慧合理解决矛盾的思维模式和有效方法。深入挖掘"和合"文化的教育价值,从完善德育体系、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平衡发展等方面探析"和合"文化引领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有效路径,不仅有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国战略健康发展,而且对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多企业,许多企业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如果把这些企业看成是鲜活的生命体的话,我们会发现由于时代、历史、企业性质等复杂原因,它们往往具备了各种不同的基因,从研究企业文化的视角出发,可将其称作"文化基因".搞清楚自己的文化基因,这是每个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本文不对各类企业做共时性的比对,只对国有军工科研单位的企业文化做历时性的分析,探讨影响其生存发展的主要三种"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9.
"和合"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征。人本管理与"和合"文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图书馆的人本管理理念中渗透"和合"文化,不仅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环境,也有助于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本文主要探讨在图书馆人本管理中渗透"和合"文化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作者对"远大"集团进行的企业文化考察,发现其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一贯到底"的执行力及活泼生动的宣贯手段真正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文化力量,在该集团建立良性的人与企业的关系,在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拙著《儒家角色伦理学之二:21世纪视角》的总结部分,本文以一种宏观的视野对儒家文化的代际传承问题予以概述。儒家文化本身就是"道"的一种体现方式。我们把中文的"道"诠释和翻译为"travelling together through a shared cultural landscape(穿过共通的文化景观之旅)",这个术语有两个地方需要强调,一是"共通的文化景观",即文化是在人与人之间共享的,这种共享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中完成;而这种大规模的共享一旦跨越了时间长河,就形成了时间之旅,所以就有了第二个派生的含义:"旅程",这与"道"通常被翻译为"路the way"是相符合的。在儒家传统上,"孝"和"家庭"作为一组概念,为"共享"提供了空间上的场所和时间上的纽带,这是我要着重分析的内容。而作为"儒"的文人群体则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庄严与重量。"人能弘道",作为一种活的文化,儒学不仅长了"腿",而且是真实的、强有力的谱系,它是具象的、不死的,在每一代人中不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的内涵以及相关概述 企业文化是随着管理实践发展起来的.80年代初,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文化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文化价值、经营理念、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业绩之关系的一次重新审视.关于企业文化的内涵,学术界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的文化形成和民族性格的形成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对于我国企业文化和企业治理的影响,探究了如何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没有"深植力"的学习文化就像没有根的树木,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这是我们七台河发电公司在多年的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切身体会.我们认识到,班组是企业文化形成、发展和创新的土壤,是企业文化实践的基本单元,只有激活班组这个组织细胞,学习文化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因此,公司把打造学习型班组作为学习文化的着九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而经历改制,一部分新生企业忽视了文化方面的建设,以致造成某些经营困局;而另外一部分新生企业,通过吸收消化再提升,形成鲜明特色的文化体系,成为企业发展的外在"加速器".  相似文献   

16.
始于孔子的儒家文化已传承了2 500余年,虽也历经风雨、饱受磨难,却始终支撑着中华文明不竭于世。一种文化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绝非偶然,究其原因,是因为儒家文化有"道"。生于春秋末期的孔子将殷商时期就有的本只是一种职业的"儒"赋予了"道"的内涵,彻底改变了传统"儒"的形象,使之成为孔子群体中的士或君子,即后世所称的儒家。  相似文献   

17.
儒家的发生与中国社会的非宗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巫文化的神治逐渐发展到人治 ,再到礼治的升华 ,为儒家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巫文化与礼治文化传播的不平衡性 ,决定了儒家只能发生于鲁国。鲁国浓厚的礼治传统 ,造就了道德型文化 ,对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的发生 ,使中国走向了礼治化、世俗化社会 ,避免了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宗教化。  相似文献   

18.
伦理本位是儒家文化的一般概括;法律,自然是居于从属的地位了。所谓“德主刑辅”实即道尽了儒家法文化的形质。法律在儒家文化中的角色基本上是工具性的,用较规范的“体用”范畴来表述,“体”是道、是德,“用”才是法、才是律,简言之,似乎可以称作“道德为体,法律为用”。虽然儒家文化历二千多年几多变易、几度沉浮、流派纷呈、歧见迭出,乃至有进步与保守的分野,尤其在近代,但在这层体用关系上却自然而然而又似乎令人费解地保持了惊人的一致。所以有位美籍华裔学者金勇义先生在比较东西方法律文化特质之差异时直截指称:“在传统中国,法律被认为是人们在社会中实现道德理想的工具。法律与道德相比不是绝对的和至高无上的,而且人们应当首先受到的是道德规范的调整,也就是儒家在为治和司法中的道德原则。”“这可以称为中国的道德决定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两方面证明孟子的"浩然之气"取自道家一、孟子以前儒家无此传统;二、"气"的修炼见于<老子>的"抟气致柔",是道家的固有之术.同时,本文还有这样的判断练气的古宗教之术,尚不是老子的发明,它应当始于渊源更为古老的神仙教.进而本文认为,孟子所以修习道家之术,乃是为着应对生命的困境,克服意义的焦虑.因学派之间的壁垒及"气"之一术与儒家学术整体上的不合,因而练气之术并没有真正融入儒家的传统,只是孟子的一段"绝学".  相似文献   

20.
"化解"企业执行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管理者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在现代企业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的企业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地执行.尽管"执行力决定成败"这种"非此即彼、以偏概全"的提法有些片面,但是无疑执行力和执行力文化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企业应该如何正确地导入执行力?又如何真正地烙印到员工心里?企业的执行力又是如何升华成为执行文化的?所有企业文化都以改善执行效果为最终目的,关键是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同企业的文化相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