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张洁早期小说中的女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是一个女性意识很强的女作家,从新时期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开始,到《方舟》、《祖母绿》,她写出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爱情、婚姻、事业,写出了女性的觉醒、挣扎、反抗,她在为女性寻求一条自我解放的道路。本文从女性与爱情,女性与婚姻,女性与事业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女性观。  相似文献   

2.
以爱情为主题但却是一部女性意识小说,以历史为背景但却是一部长河小说,蔡素芬精妙地设计了这样的布局,女性意识通过爱情、历史这两个媒介被展现得自然流畅。20世纪女性对自主婚姻的诉求,新时期女性对自我独立、自我整体的坚守,展现出女性意识的发展以及女性追求自我的特立独行。作家作为潜在的书写者,人物思想皆是她对女性追求自我的祈求与希望,因此作家与作品中的两位女性组成了三位女性的特立独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解析《飘》中郝思嘉复杂的性格特征及女权意识下的自我爱情观。解读了导致她曲折的、充满了悲剧色彩的婚姻爱情的原因,同时也透视了美国文化价值观下的女性婚姻。  相似文献   

4.
杨艳 《文教资料》2009,(16):65-66
凯特·肖邦作为19世纪末女性意识高涨时的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经常被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加以解读,本文将她的短篇小说<一双长统丝袜>放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下来分析.本文指出,小说女主人公已经不满于婚姻对她自我的压抑,但她选择以消费的方式来逃避,当她沉迷在消费的狂欢中的时候,她依然迷失了自己.  相似文献   

5.
六朝时期,人性觉醒的思潮影响着当时的女性诗人,她们在诗歌中用女性特有的意识来认识自我、社会和世界万物,创建了独具女性特色的心灵情感世界,显示了女性在爱情婚姻和精神上的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6.
《美食祈祷恋爱》作为美国女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的传记体小说,记录了吉尔伯特离婚后一年内先后去往意大利、印度、巴厘岛寻找自我的旅途故事,吉尔伯特旅行的过程不断反映出其自我意识觉醒的程度。借助文本细读,吉尔伯特旅行过程中的所思所历,逐渐打破婚姻的枷锁,精神世界的解放,改变了自我的生存方式,女性意识觉醒,建构出自我主体身份。曾因为婚姻失败而感到迷茫的吉尔伯特,在旅行途中通过进食、冥想与恋爱不断取悦自己。基于自身体验,诉诸于旅行写作的她将自己独特的女性感受放在中心位置,获得了掌握情绪的方法,在不断愉悦自我的过程中重构自身。  相似文献   

7.
张抗抗散文《牡丹的拒绝》从物的角度来写女性,牡丹在她的笔下呈现出鲜明的女性特色并具有浓烈的女性意识:勇于自我性别的肯定、具有自觉而又清醒的自我审视意识、自立自主并且自强。对于流俗价值观的拒绝体现出一种坚韧的抗争精神,追求着人生的完美、深情地呼唤着自由、和谐与理想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李伟 《文教资料》2007,(35):25-27
琦君是一位在创作中较早显露出鲜明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她的小说常常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以婚姻爱情为切入点,去展现女性的生存状态、精神困惑乃至宿命悲剧。本文主要从女性悲剧、男性话语的侵权以及女性话语的弃权等方面解读琦君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站在女性立场上,以女性独特的眼光来审视女性自我,不仅关注女性的悲苦命运,而且将笔触深入到女性内心深处,对女性自身的精神弱点进行审视和解剖。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叙述中,是她对女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和同情。  相似文献   

10.
“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的《摩尔·弗兰德斯》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女性的小说。小说塑造的女主人公摩尔是个经历了多次不幸婚姻的底层女性形象。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那个时代大多数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尽管在很多批评家眼中,摩尔被冠以“荡妇”的标签,但笔者认为她本质上仍然是一个具有鲜明反抗意识、勇于追求的女性。本文将从女主人公摩尔的人生经历出发,围绕她的自我观和婚姻观来探讨该小说所折射出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迟子建在小说《河柳图》中,以极其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示了女主人公程锦蓝的人生轨迹。作为传统女性,"男尊女卑"思想和"男权主义"严重地影响着她;"依附人格"和"贞节观"在她的身上沿袭;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也是导致她丧失自我的重要因素。程锦蓝的情感、婚姻悲剧是男权意识的悲剧,是传统婚姻观念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他们眼望上苍》作为赫斯顿一生中创作的最重要的一部小说,是黑人文学中的第一部展示黑人女子内心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通过浅析女主人公珍妮的四个人生阶段:未婚时珍妮与奶奶南妮的相伴以及她的三段婚姻经历。在这一过程中她的不断的寻找自我,探索自我,突破传统的黑人女性意识,成长为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实现灵与肉的自由,实现真正意义的独立。  相似文献   

13.
董春雪 《海外英语》2014,(17):185-186
《他们眼望上苍》作为赫斯顿一生中创作的最重要的一部小说,是黑人文学中的第一部展示黑人女子内心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通过浅析女主人公珍妮的四个人生阶段:未婚时珍妮与奶奶南妮的相伴以及她的三段婚姻经历。在这一过程中她的不断的寻找自我,探索自我,突破传统的黑人女性意识,成长为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实现灵与肉的自由,实现真正意义的独立。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哈代作品《还乡》的女主人公游苔莎充满了朦胧的现代意识,她的行动背离了男权社会对传统女性的期待和道德规范,张扬了女性确立自我,肯定自我的精神,体现了女性超越自身内在性,寻求自我身份的主体性追寻和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哈代女性角色中最为坚定的反叛者。  相似文献   

15.
肖红是一个女人,她有着极不幸的家庭与婚姻的悲惨遭遇;肖红又是一位女作家,她有着极短促的文学生涯。本文从肖红所经历的生存不幸中,寻找构成肖红女性意识的精神支点;从肖红作品的艺术魅力中,阐释肖红女性意识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动荡的20世纪40年代中叶,张爱玲如同一枝奇葩,怒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开得美丽肆意而悲壮苍凉。她绮丽而苍凉的小说流传至今,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魅力,反而在当代文学家园大放光彩。张爱玲的小说诉说了一个个女性的命运:婚姻无真爱、相恋无圆满、两代无亲情。她执着于世俗的生活状态,关注俗世生活中女性的自我追求。她以清醒的女性意识书写女性的悲剧人生命运,笔下的女性世界迥异于传统女性。她通过女性的悲剧观照出人性的弱点,进而站在女权主义的立场上,发出呼唤女性自我觉醒的时代呐喊。  相似文献   

17.
在动荡的20世纪40年代中叶,张爱玲如同一枝奇葩,怒放在当时的中国文坛上,开得美丽肆意而悲壮苍凉。她绮丽而苍凉的小说流传至今,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魅力,反而在当代文学家园大放光彩。张爱玲的小说诉说了一个个女性的命运:婚姻无真爱、相恋无圆满、两代无亲情。她执着于世俗的生活状态,关注俗世生活中女性的自我追求。她以清醒的女性意识书写女性的悲剧人生命运,笔下的女性世界迥异于传统女性。她通过女性的悲剧观照出人性的弱点,进而站在女权主义的立场上,发出呼唤女性自我觉醒的时代呐喊。  相似文献   

18.
对《简·爱》女性意识的审视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爱》被称作英国早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作。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真实的女性体验,深刻的笔触塑造了具有强烈的叛逆意识和抗争精神的女性新形象———简爱。通过这个形象,作者表达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宣扬了在爱情、婚姻上两性平等的思想,提出了女性通过自我奋斗而争取独立自主和维护人格尊严的理想,表现了对女性解放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论池莉作品中的女性婚恋历程及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以"新写实主义"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社会普通女性的成长轨迹,尤其是现代女性的爱情、婚姻观念对传统意识、心理、生活的影响。她们都经历了从最初对爱情的憧憬、婚姻的向往的虚幻时期,爱情理想和现实婚姻的矛盾冲突后的失落,最终在经历种种矛盾、挣扎后,逐渐理性、成熟起来,破茧成蝶,完成自我的蜕变。作者通过对现代女性婚恋的真实写照,显示出现代女性意识心理的改变过程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作为女性作家,池莉的小说长于对女性心灵的开掘,其许多作品都集中观照和展现了女性生存本相。从她早期作品中的"贤妻良母"型到对爱情婚姻情感意识的定位,从与男性抗衡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消解两性激烈的对立,池莉塑造了一批行走在她的女性意识发展历程中的女性形象。同时,池莉又透过她和她的女性群体的目光来审视她们的另一半——男性群体,从而凸显了女性意识在根深蒂固的父权意识下不断觉醒和成长的水与火的缠绵般的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