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上博竹书《孔子诗论》中的“文亡离言”究竟指代何意义,尚有疑问。本文通过对“文”、“言”在孔子的话句体系中的能指与《诗》教体系中所能进行分析,清楚地揭示出“文亡离言”中的“文”实质在孔子《诗》教体系中指书面语言,“言”实质是口头语言,反映了孔子《诗》教体系对《诗》的语言(尤其是口头语言)教化作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1.对郑振铎、孙楷第、马廉、王重民和刘修业等在“前《型世言》研究”中的书名、内容、篇数、章回之异同,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书贾出版《幻影》、《三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别本时,用源自《型世言》的篇章,有的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动。2.《型世言》是1987年法国科学研究中心陈庆浩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的。出版后在中国的大陆、台湾以及韩国展开了《型世言》研究的新纪元。3.中、韩、日各国研究者在学术会上或出版物中的论见,超出陈庆浩在《型世言》台湾刊影印本的《导言》和本人的文论者甚微。  相似文献   

3.
《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经典名篇.教学设计既关注文言文的“言”这个教学基点,又注重“文”的方法与情感;既依“言”助“文”,强化对文言词汇、语汇的积累与运用,立足字词解文意、把文脉、察文情,又以“文”养“言”,在对作品的文法及情感的解读中,自觉形成对文言词汇、语汇的不断积累与灵活运用.如此一来,文言文教学方能摆脱“文”“言”脱节、环节生硬机械的桎梏,还原古典文学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设想《离骚》一诗难读,南楚的方言、历史、神话、风物将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巨大障碍。作为文言文教学,"言"永远是第一位的,"文"是在"言"的基础上加以完成的。本文的"言"实在古奥、晦涩、难懂、难写,在有限的时间内,必须将主要精力用于"言",解决会读、会写、会背的问题。"言"的问题一旦解决,"文"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同样是文言文,《离骚》的处理办法跟《鸿门宴》的处理办法必须有所不同:前者重在"言",后者重在"文"。这  相似文献   

5.
上博简《孔子诗论》简一所载“《诗》亡离志,乐亡离情,文亡离言”的文字对孔子《诗)教具有重要意义,“乐”应为“《诗》乐”,“文”指“《诗)的文采”。“《诗》志”、“《诗》情”和“《诗)言”构成孔子《诗)教的三大核心内容。孔子籍《诗》培养个人的社会文化知识、情理涵养和辞令谈吐,由“志”——“情”——“言”的过程是君子以《诗》入学由浅至深、由内修至发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郑国安 《物理教师》2005,26(8):40-40
1引言本刊2004年第2期中一文《对高中物理教材“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的思考》(以下文[1]),认为机械能守恒具有相对性.首先文[1]提出的这个观点值得商榷.文[1]认为机械能在一个惯性参照系守恒,在另一个惯性系就不一定守恒,这样的观点曾在《大学物理》杂志上引起广泛的争议(文[2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自然有"文"和"言",而"言"又是"文"的基础,因为只有在充分理解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学习其作为文章和文化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形式和技巧。《劝学》作为《荀子》的开篇之作,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议论性散文。全篇教学分为2课时5模块来完成"言"和"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一 、大 赛 宗 旨 为 了 在 全 社 会 进 行 语 言 文 字 方 针政 策 的 宣 传 教 育 ,帮 助 纠 正 社 会 语 言 文字 应 用 上 的 混 乱 和 不 规 范 现 象 ,推 动 国家 通 用 语 言 文 字 的 规 范 化 、 信 息 化 、现代 化 建 设 ,我 们 决 定 在 全 国 开 展 语 文 规范 化 知 识 大 赛 。 二 、主 办 单 位 中 国教 育学会 中国文 字 学会 中 国语 文 报 刊 协 会 叶 圣 陶 研 究 会 中 国 教育 学 会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专 业 委 员 会 语 文报 社 三 、承 办 单 位 《语 文 报 》(山 西 )、《语 文 世 界 》(…  相似文献   

9.
《河中石兽》是一篇故事性极强的文言文,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的确比较长,理解起来必然会有一定的难度.由此,本课的教学是重“言”还是重“文”,就成了课堂教学设计的难点.就目前的文言文教学而言,通常有两种教法,一是重“言”轻“文”,一是重“文”轻“言”,但不管是哪种教法,结果往往都是授课时间冗长,教学效果不佳.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最先想到的突破办法是“文”“言”相通、以“文”促“言”和以“言”悟“文”.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感知文意,并在对“文”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关注文言现象,积累文言词汇,然后再通过分析相关语句,探究课文所述哲理,最终努力达成课标要求,让学生能够对重点段落进行背诵.  相似文献   

10.
对《也说“毕月乌”》的两点补正李延年吉发涵同志的《也说“毕月乌”)一文(以下简称《也说》文,载《文史知识)1991年12期),发笔者心中所想而口中不能言之论,读来甚感痛快,且颇受启发。《也说》对贾笑孟同志《“毕月”辩讹》一文(以下简称《辩论》,载《文...  相似文献   

11.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小品文,全文言简意丰,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言""文"并重,不仅要积累文言词句,还要"披文入情""披文入境","此心乐出是吾乡,一蓑烟雨任平生"。对此,本文再现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教学设计过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单 项选 择 题 请用 笔 在答 题卡 上 将相 应题 号 的正 确选 项 涂黑 摇 1.2000年10月31日,第 九 届全 国人 大 常 委 会 第 十 八 次 会 议 通 过 的《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通 用 语 言 文字 法》 所 称 的 国 家 通 用 语 言 文 字 是指______。 A .汉 语和 汉字 B.普 通话 和规 范 汉字 C.汉 语和 规范 汉 字 2.根 据《中 华 人民 共和 国 国家 通用 语言 文 字 法 》,我 国 国 家 通 用 语 言文字 的 规范 和标 准 由 _____颁布 。 A .国 家 B.研 究机 构和 语 言学 家 C.研 究机 构 3.根 据《中 华 人民 共…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三种误区:重"言"轻"文";重"文"轻"言";"文""言"并重,但关系僵化。笔者基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及学生长远发展,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以文促言,以言悟文",由"文"到"言"再到"文",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实效。近期,笔者有幸聆听了几节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市级公开课,其中课题为"《记承天寺夜游》的同题异构课"观摩了三节,授课者皆为市区级骨干教师,授课对象为八  相似文献   

14.
马叙伦先生的《说文解字研究法》一书,颇有见地,且言而有据,对初学《说文解字》的人来说,有指点门津之功.此书包罗甚富,从部首、字体、本义到六书,以及《说文》研究的其他各个方面,均有专门章节论述.特别是对本义的探求,用力最多.专门分辨本义、别义的,有《说文说解以别义为本义》、《说文说解以本义为别义》、《说文说解本义、别义互讹》、《说文说解本别一义》、《说文说解别义有其本字》等章节,此外,还散见于别的章节之中,如论述初文、假借字及流俗用字时,也常常论及本义.  相似文献   

15.
<正>我有幸拜读了沈庆波老师《例谈文言文教学中"言""文"关系的处理》(见《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08期)一文,受益颇深。沈先生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以积累语言,学会阅读并能赏析文言文,认识、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为目标,综合依据文本的价值、文本难易程度、学生认知水平以及编者意图,灵活而科学地处理‘文’‘言’的关系。"沈老师依据"四  相似文献   

16.
从五帝时代到商朝,"诗言志"是统治者用语言向神表达感情、表露心迹的一种方式.到了周朝,人文精神觉醒,"诗言志"蕴涵了更多的人文关怀.《诗经》中的有些"诗"开始"言"劳动人民之"志".《诗经》中的"恋歌"开始"言"人对人本身的而不是对神的感情.中国古代重视"立言",古人借"立言"来表达自己的哲学观点.扬雄将自己的哲学代表作叫《法言》.在明代,小说家将小说或小说集叫做"言",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小说和古代阐释哲学观点的说体文有渊源关系,在古人眼里,可以用小说来反映世界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发掘《论语》关于“言”“文”方面的论述中对现代语文教育有启迪意义的观点,进而论述现代语文教育如何对这些观点进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应该教学什么?应该教学"言"和"文"。这两者的基本教学顺序是"先言后文"。至于教学原则,是"先生后师"。即无论是"言"的学习还是"文"的学习,教师都不走在学生前面做现成的讲解和单向的灌输,而是先让每个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研习,然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下面以《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为例说说笔者对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理解。该教学设计采用教师引导下"自主疏理"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文本,自主疏通整理文本"言"和"文",后相互检测,达到独立过关,自主掌握。  相似文献   

19.
夷《说文》:“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狄《说文》:“赤狄,本犬种,狄之为言淫辟也,从犬,亦省声。” 蠻 《说文》:“南蠻,蛇种,从虫(?)声。”羌《说文》:“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对以上说解,文字、训诂研究者多认为许慎怀有极严重的民族歧视心理,释义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前人评价《牛氏家言》"其事为日用饮食之事,其言为家人妇子之言,其文为布帛菽粟之文,而其义则足以补圣经贤传之所未发"为视角,具体阐述其内容和文风等方面的内涵特点,并进一步阐发了《牛氏家言》通过父母、夫妻、兄弟之间的亲情和关切爱护,在美风俗、厚人伦等方面所具有的思想性和示范性,揭示了《牛氏家言》所独具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