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乐表演指的是表演人员在原音乐作品当中融入理解与情感,为原作品赋予跟多的定义和内涵,将其称作是原作品的一种"再创作"。"再创作"的声乐表演要求表演人员不但要忠实于原作,同时,还需要融入自身对原作的理解以及感悟,进而创作出一种可以表达自身情感的作品。鉴于此,本文将对声乐表演的艺术在创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声乐表演,是指表演者在原音乐作品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赋予原作品更多的内涵,称为对原作品的"再创作"。声乐表演的"再创作"要求表演者既要忠实于原作,又要加入自己对原作的理解和感悟,创作出能够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品,对表演者的技巧和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演绎创作指投入智力对现有作品的再创作,通过修改、翻译、注释、校点、汇编、改动等方式进行。修改是作品创作的基本形式,造就新人的重要途径,精品创作的独特方式。将演绎权视为作者对其作品演绎的权利,与著作权立法宗旨格格不入。演绎权是演绎者再创作完成自动产生的著作权。对演绎权的保护,要制定出版法,开放出版市场;厘清保护演绎权的思路,消除"保护作品完整权"内涵的矛盾,对著作权转让合同的管理采取备案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高级日语教学中,对日本文学作品的讲授,除了欣赏这些作品的创作风格和写作方法之外,作品当中潜在的对事物的感觉、发现、再认知等创作特点也是讲解这些作品内涵的关键所在.表达母爱与人生、人与自然相处之中所焕发出来的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信念的执著正是战后日本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歌颂自然的美、赞美动物世界的情感,以此挖掘出人性的美是这些作品所要表现的主线及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部声乐作品的完整表达,需要歌唱者对声乐作品进行准确的内涵分析和情感的再次创作,声情并茂地演唱。在声乐表演过程中对情绪情感更好地调控是声乐表演用之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刘蔚 《华章》2012,(26)
声音表演艺术不仅展现了声乐作品创作者的原始创作意图与人类宝贵文化遗产的风貌和内涵,而且展现了声乐表演艺术家创作的劳动成果.本文主要从声乐表演艺术的本质和作用等方面对声乐表演艺术再创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声乐艺术即歌唱艺术,是人们用美妙的歌声来诠释声乐作品,表达深刻思想内涵的音乐艺术。文章以《月亮颂》为例,分析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创作手法、创作背景及故事情节、旋律、曲式结构还有伴奏织体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作品的了解及演唱技巧,对歌曲进行处理和创作,并得到自己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朗诵的二度创作是对朗诵文本理解、感受、想象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表达手段,把诉诸于视觉的文字符号变为诉诸于听觉的声音符号的过程。它既是对朗诵文本的展现和再延伸,也是对朗诵文本的升华和重塑。朗诵者可以从选择作品、理解作品、表现作品几方面入手进行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9.
民间文学艺术再创作的完成有赖于作品的在先存在,但它是独立于民间文学艺术的作品,更类似于演绎作品。再创作者对再创作的作品享有著作权,但是由于再创作作品是以民间文学艺术为题材进行创作,因此其著作权的享有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再创作者借鉴其他再创作者的创作可以划分为两种方式:直接借鉴与间接借鉴。在认定不同的再创作者之间的借鉴关系时,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  相似文献   

10.
声琴合一是指歌者在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中,唱伴互相融合、互相衬托,完美表现音乐作品的最佳艺术效果.即兴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它需要准确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绪,帮助演唱者正确处理和表现声乐作品的内涵,生动完美地塑造音乐形象,共同完成音乐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11.
安吉拉·卡特通过对经典童话故事《小红帽》的改编创作出了《与狼为伴》这部作品。虽然是改编自《小红帽》,但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却有着颠覆性的效果。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解读,分析文本中的意象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展示女性形象,揭示其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技法在水彩画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作离开了技法将无从表现。作为一名水彩画家,总是要探求某种表现形式,并借助某种表现技法来表现并展示自己内在的心灵情感。在表达作品立意过程中,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好技法语言,则更将极大地丰富水彩作品的表现力,并为水彩作品内涵的挖掘和表现更好地服务。然而,技法虽然重要,但它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塑造形象,表达及深化作品思想内涵,这才是最终目的。水彩技法要为作品内涵服务,一切都要从表现对象表现主体出发来调整技法的重点。当然,要创作思想内涵丰富、深刻、艺术价值高的水彩作品,除了运用多样化的技法表现外,还要求画家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杨丽萍的舞蹈作品,对杨丽萍舞蹈作品的创作思想及内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杨丽萍舞蹈创作形式的创新和具有原生态的舞蹈表演,并结合杨丽萍舞蹈作品分析其舞蹈风格和特征。在此基础上也揭示了在杨丽萍舞蹈作品创作思想及内涵背后所产生的舞蹈影响和对后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歌德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灵”。音乐对人类产生的震撼力量令人无法抗拒.凭借其丰富的内涵,变幻莫测的想象,广阔无限的音乐语音来表达喜、怒、衰、乐,借助人们听觉,走入我们的内心世界。一首好的作品,必须由作曲家的巧妙构思,创作与演奏者的精湛表演、展现来共同完成。也就是说,乐潜的音符需要演奏者的表演给予生命。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作曲家的思想,同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补充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给作品赋予新的诗意,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相似文献   

15.
舞蹈作品的审美意蕴是渗透在作品中的内涵、情感以及创作者要表达的某种精神或主旨。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带给观众视觉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在舞蹈创作过程中,技巧、构图、表现手法等都与作品的审美意蕴息息相关。学生创作的作品往往只有结构框架而缺乏内在灵魂,是舞蹈编导课程要克服的最大难题。从舞蹈教育的内涵着手,在系统分析当下舞蹈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帮助学生提高舞蹈创作审美意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声乐表演中,音色的表现力量艺术作品灵魂的载体和途径。成功的表演不仅能展现出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与风格内涵,而且还能展现出作品表演的再创作,不仅赋予作品新生命,而且在原作基础上增加新的光彩,有时候甚至能超出声乐作品创作者的原始构想。  相似文献   

17.
歌唱是通过有情绪的演唱传递思想感情的艺术,从而达到歌唱者与听众心与心的交流。演唱者是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作品,挖掘作品的内涵,用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声乐技巧相结合进行二度创作,从而在演唱中做到声情并茂。  相似文献   

18.
在声乐教学实践重想要让学生唱"会"一首声乐作品并不难,但想要唱"好"实属不易。这就需要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学会对声乐作品进行艺术处理,通过对声乐作品"二度创作"的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挖掘声乐作品当中的内涵与表达情感,从而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活动,以便于发挥出声乐教学的效果,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一首声乐作品要被世人所接受和喜爱,除了具备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高质量的再创作即二度创作.本文从掌握纯熟的歌唱技巧、如何挖掘作品深层内涵以及表演中要贯穿心理机制的自我控制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解决了如何进行歌曲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赋予作品新意和活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首声乐作品要被世人所接受和喜爱,除了具备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高质量的再创作即二度创作。本从掌握纯熟的歌唱技巧、如何挖掘作品深层内涵以及表演中要贯穿心理机制的自我控制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解决了如何进行歌曲艺术表现的再创造.赋予作品新意和活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