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在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及自我与自然关系时出现的非理性心态与非理性行为,法律、纪律等外约束力效果有限,需要挖掘、培养人们的自我约束力量.实际调研数据表明,大学生内约束力水平总体呈正态分布;在群性认知、友好交往两个维度上相对较高,在关怀社会、抵制诱惑和抑制冲动三个维度上相对较低;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党员及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内约束力水平呈现显著差异;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内约束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生德育中知行背离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大学生接受了十多年的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文明的熏陶,具有较高的道德认识水平,但"知行背离"的现象比较突出.探讨和研究高校学生德育中出现的知行背离现象及其成因,对于寻找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大学生德育的知行统一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确的知行取向是大学生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和表现.文章从大学生认知取向、价值取向、行为表现等3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知行取向主要特点进行探讨,并就其偏差的成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大学生如何确立正确的知行取向,促进自身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相结合,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中“知行不一”的困境.将“知行合一”的现代价值与大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机制相结合,扩大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覆盖面,从而系统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水平和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大学生呈现出思想开放、价值观多元化的特点。与此同时,他们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受外部约束的力量有限,而内约束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着重研究了高校学生的内约束力的心理维度,并且探索了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力的有效途径与策略,建立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证研究,促进了高校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内约束力培养研究是应时代发展而提出的一个新思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社会利益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在处理各类关系时非理性心态逐渐显现。面对这些非理性心态,通过外在法律规章制度的限制作用有限,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内约束力。  相似文献   

7.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载体。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统一,能促进大学生形成新的价值观念,能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为服务社会做准备。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道德“知行分离”的教育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接受了十多年的学校道德教育和社会文明的熏陶,具有较高的道德认识水平,但“知行分离”的现象比较突出。高校要实现“知行统一”的德育培养目标,必须遵循道德教育的规律,唤醒和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关注和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因素;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无论是灌输还是对话,实质上都是一种单面论证,单面论证易造成大学生的认知失调,有可能引发道德怀疑主义和知行不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德育工作者的价值分歧以及对德育信息的熟悉程度,客观要求高校德育适度引入负面道德现象.高校德育进行双面论证,有利于大学生更好的理解“善”;有利于大学生进行道德反思;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道德免疫力;有利于大学生适应和超越社会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10.
受西方文化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比如政治信仰动摇、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扭曲、社会责任感淡化、诚信意识缺失、自私冷漠、懒散拖延等。培养大学生内约束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髓是培养大学生内约束力的三个阶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