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欣 《视听纵横》2009,(3):63-64
电视作品(本文特指电视纪录片、电视专题片、电视艺术片)是一项集体创作。在常规状态下,电视作品的负责人是编导,他是一部电视作品的灵魂人物,主导着电视作品的立场、走向、风格。在策划、拍摄、制作过程中,电视摄像师只是其中一个工作环节的主创人员。但笔者从事电视摄像师工作十余年,在工作中深感一个出色的电视摄像师,必须尽量介入电视制作的编导环节,  相似文献   

2.
李军 《声屏世界》2011,(10):39-40
对于一个电视摄像师来说.所谓的“第三只眼”就是电视摄像师的编导意识。编导意识就是在电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制作人员用电视技术讲述事件的意识。编导意识不仅仅是编导的职责,它同时存在于撰稿人、摄像师、后期编辑人员的心中。摄像师的编导意识是用摄像机为电视作品提供有效的画面.完成电视作品的二度创作。当一个摄像师建立起编导意识后,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由于其对拍摄题材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要求较强,且对摄像师的拍摄技巧有较高的要求,这样才能确保所拍摄的作品真实、鲜活而又吸引观众。因而作为摄像师必须具有强烈的编导意识,既能纵观全局,又能将每个细节拿捏到好处。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电视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摄像师如何强化自身的编导意识进行了分析,以促进电视纪录片创作者之间的交流,提高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质量。  相似文献   

4.
结合当前我国电视摄像的具体工作内容来看,在此过程中避免不了要对拍摄事物进行瞬时拍摄,这就需要摄像师具有良好的画面捕捉能力,才能为受众呈现出优质的镜头。本文主要阐述画面捕捉能力对电视摄像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摄像师开展画面捕捉工作的因素,最后详细分析了提高电视摄像工作中画面捕捉能力的重要性,希望能为我国电视摄像工作有序开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张述勇 《视听界》2006,(4):102-103
一、摄像师和编导摄像和编导是电视制作中两个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好的编导离不开好的摄像,好的摄像也需要好的编导提供平台。他们的工作是交叉关系。现在的情况是:很多摄像师在被动地工作,一切听从编导的安排,到拍摄地点就负责操机,拍完素材一扔,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摄像师不是合格称职的摄像师。摄像师理应比编导有更好的画面感觉,对画面元素的理解和摄像技巧的合理运用都应该比编导强,他可以帮助编导摄制更好更合理的画面,并最终确立整部片子的影像风格。二、什么是编导意识要达到上述的要求,摄像师首先要确立自己的编导意识。当摄像师…  相似文献   

6.
在各类题材的电视节目中,电视画面的拍摄,往往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有客观的拍摄对象存在;二是摄像师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摄像师主观审美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对客观拍摄对象的选择,最终会影响到电视画面的美感。因此摄像师对自身的主观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电视造型语言中的最基本元素就是电视画面,从另一角度来说,电视画面是摄像的效果展现,而能够充分体现出摄像师造型水准的则是摄像构图能力,可以说构图能力是衡量摄像师工作水准的指标,在画面空间范围之内,对景物、人物科学、合理的布置,进而让摄像构图能够展现出摄影作品的创作意图是当下每一个摄像人员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摄像师要有编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志毅 《视听纵横》2010,(5):118-119
摄像和编导是电视制作中两个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好的编导离不开好的摄像,好的摄像也需要好的编导提供平台。他们的工作是交叉关系。现在的情况是:很多摄像师在被动地工作,一切听从编导的安排,到拍摄地点就负责操机,拍完素材一扔,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摄像师不是合格称职的摄像师。摄像师理应比编导有更好的画面感觉,  相似文献   

9.
所谓"准电视摄像师",是指对即将从事电视摄像行业的人员的形象称呼.由于现在新走上电视摄像岗位的人员绝大多数足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因此,本文即用"准电视摄像师"代指那些正在高校学习电视摄像的莘莘学子.  相似文献   

10.
在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广播电视设备也进入了广播电视制作领域,作为电视摄像师——广播电视制作行业的重要成员,面对波涛汹涌的数字电视技术大潮,应该如何学习和应对,对于广大电视摄像师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部电视作品除了主题思想外,能否吸引观众眼球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摄像师能否即兴拍摄到作品中生动、感人、富有戏剧性的生活元素,而摄像师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就应该具备敏锐的“发现”素质和即兴拍摄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专业电视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和光圈的设定是每一个专业电视摄像人员最常接触的两项基本技术,下面谈谈自己实际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白平衡 我觉得一个有经验的摄像师在没有开启摄像机之前就应该对拍摄场景的光照色温有一个大致的估计,除此之外还应对自己所拍画面的色彩有一个成形的预想。  相似文献   

13.
一、电视摄影与图片摄影的共性 1、可视性 摄像艺术是空间艺术(或称视觉艺术)又是时间艺术,表现时间过程。经过摄像师和导演演员合作拍的电视剧其屏幕形象则是具体可视的,人物的外貌、行为动作、性格、生活环境历历在目。因此创造具有视觉吸引力、感染力和冲击力的屏幕形象是摄像艺术对摄像师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电视自问世以来,就以其神奇的魅力征服了世人.电视新闻伴随着电视的出现而诞生,并以其声、画兼优的形象性发挥了独家优势,在新闻媒介中异军突起,后来居上.进入新世纪以后,技术手段的进步使电视新闻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ENG(电子新闻采摄手段)的普及和卫星传播手段的广泛运用;电视新闻栏目的多样化、连线的日常化、直播的经常化,以及现场报道、现场采访手法的推广……加之电视新闻摄制不是一般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工作,而是一项关系党、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切身利益的舆论宣传工作,观众对于信息传递速度和解读深度的需求空前加剧,对电视新闻摄像师(以下简称摄像师)的表现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  相似文献   

15.
何燊 《记者摇篮》2007,(10):47-47
在电视行业不断向专业化、规范化乃至数字化的进程中,电视摄像师作为电视制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成为提高电视节目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电视记录场理论是一种精细地描述电视拍摄现场要素对记录性质影响的理论.电视记录的场是拍摄现场诸要素(被摄对象、摄像机/摄像师、记者等)及其带有的权力关系共同构成的客观实在.电视记录的场因不同的质可以细分.这些场对电视记录的内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文章阐释了电视记录场理论及其在业界实践中的运用和具体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7.
付连州 《记者摇篮》2004,(11):54-54,62
电视画面主要是由线、型和量、色彩、影调及平衡等要素构成的。在电视构图中,正是摄像师对线、型等要素的撷取提炼,从而使得所拍摄的电视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强烈的空间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节目拍摄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各种类型的拍摄互相配合,例如即兴拍摄、瞬时拍摄等等,因此这就对电视台摄像师的画面捕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具备综合的素养以及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对画面捕捉的重要性引起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够保证其捕捉到的画面的质量。本文主要对画面捕捉的概念、重要性进行分析,提出电视台摄像师应该具备的条件,找到提高他们画面捕捉能力的方法,为电视艺术的进步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编导"意识,是一种既统观全局、又兼顾细节,既体现个性、又考虑协作的,具有全局性、创新性和协调性特征的电视艺术创作观念。电视艺术中,影像是电视节目艺术表现的重要元素,摄像师以"编导"思维来指导自身的影像摄录工作,将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工作人员协同合作完成影像摄录任务,为后期编辑制作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艺术素材,最终实现自身艺术道路上的创新与突破,为推动电视艺术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电视画面构图是电视造型语言的基本要素,是电视摄像的成果体现.画面构图是摄像人员拍摄电视画面的一个主要环节,电视画面构图好的比画面构图差的更具形象的吸引力,更令人爱看、耐看,也更能传达摄像师的表现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