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俊省 《金秋科苑》2009,(6):175-175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都保持着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徽派建筑作为中国古代最经典的建筑文化代表之一,在建造、选址、规划、装饰等方面不但融合了传统哲学思维、地域风俗文化,更完美地遵循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生态思想,其科学的环境意识、精湛的建筑工艺、精巧的构思设计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的典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3.
刘爽  于雪 《大众科技》2011,(5):76+79-76,79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工艺、文化、艺术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文章以皖南查济村的古建筑群为例,详尽地描绘了徽派建筑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赵飞 《科教文汇》2010,(4):160-161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其色彩有着鲜明的特色。本文试着从历史与文脉的角度入手,剖解徽派建筑的成因、了解徽派文化和徽派建筑产生的根源与历史沿革,进而解释徽派建筑色彩产生的原因,理解徽派建筑的色彩美。最后,感悟徽派建筑色彩对于现代设计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23)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世界和中国建筑学界推崇备至,其村落选址布局、民宅建筑风格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徽派建筑中的祠堂、牌坊是封建思想文化的产物,其中最具特色的马头墙、天井、三雕等也都体现了明清时期徽州居民的思想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无一不渗透着徽派文化的侵染和影响,研究徽派建筑中的文化元素,对于我们深刻了解历史、欣赏古徽派建筑和构建现代建筑设计理念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旭 《科教文汇》2011,(19):90-90,93
地域文化对徽派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古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徽派建筑的基本雏形,徽商崛起带来的第二次文化变迁从意识形态和经济资本上对徽派建筑走向定型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师晶 《科教文汇》2012,(32):F0003-F0003
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距今已有2300年.悠久的历史渊源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形成了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为代表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系.雄踞徽州的国之瑰宝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是徽州文明的历史遗存,古建筑体现了徽州远古的繁华和富荣;矗立的牌坊代表着徽州人的精神家园;横亘黄山南北的新安江、太平湖,更增添了黄山水之灵秀.  相似文献   

8.
梁婧 《中国科技信息》2008,(3):74-74,77
本文通过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图书馆徽派建筑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探讨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建筑装饰更加直观地、敏锐地、深刻地体现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近现代建筑装饰发展进程中,设计思想异常活跃和复杂,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建筑装饰风格和流派。各流派之间的设计思想和主张方面,经常相互影响、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在掌握各流派共同设计思想和风格特征的基础上,逐步深入了解一些优秀设计师的设计主张和设计手法,对建筑装饰历史以及各种风格流派全面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宏村独出机杼的艺术布局、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念以及其特有的徽派建筑特征,是我国民居艺术的典范,它体现了聚居村落对当地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尊重。本文从经典的民居艺术出发,探讨其艺术价值对当代居住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走进徽州     
詹倩 《知识窗》2001,(11):30-31
看徽园   自古徽州以其博大精深、叹为观止的徽文化享誉海内外,深厚的徽文化积淀为后人留下了许多胜迹,而今新兴的徽园则因徽派园林和建筑名扬天下,更因独具匠心的构思、神工奂美的创造写进史册.   ……  相似文献   

12.
滋芜 《科教文汇》2011,(11):F0002-F0002
歙县,从外表看,一座典型的江南小城,徽派建筑,秀山媚水……然而,就是这样的小城,留下了多少文化古迹,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  相似文献   

13.
黄肇祖先生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派版画代表性传承人,本文对其徽派版画的治学历程、创作成就、艺术特色及其虬村黄氏版刻世家传承谱系作了简介,并阐述了他在徽派版刻学术研究上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4.
师晶 《科教文汇》2010,(13):209-210
黄肇祖先生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派版画代表性传承人,本文对其徽派版画的治学历程、创作成就、艺术特色及其虬村黄氏版刻世家传承谱系作了简介,并阐述了他在徽派版刻学术研究上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5.
何勇  曹英 《科教文汇》2011,(31):102-102,147
据了解,当前我国老年人高龄化逐年快速增加,独生子女家庭对双方老人的养老负担也相应增加,而综合型养老院条件苛刻,费用昂贵等,很难满足大众型需求,所以更需要新的养老体系出现家庭式养老院。由于家庭和老年人自身的诸多因素的原因,单一的社会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方式都是不适宜的。本文分析了家庭式徽派养老院居住空间设计的基本特征,具体是以徽派养老院建筑风格的独特性为载体,并根据老年人自身属性与生活行为为依据,分析了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的要点和方法,为今后家庭式徽派养老院建设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清水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流派,保留了混凝土本身具有的自然的颜色和机理,体现建筑与人、建筑与自然和谐的完美。海河三期结构工程后挡墙采用清水混凝土技术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宗教建筑自古具有象征作用而遍布华夏,其信仰内涵通常直观地表达在建筑的艺术创造上.巴渝文化是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因此巴渝文化发展下的佛教建筑无疑是中国文化发展中较为独特的流派之一.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同时也为城市建筑的蓬勃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中国建造界的设计流派也逐渐开始明朗,在近二十多年的建筑实践过程中,建筑设计的几种倾向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中国当代建筑的几种倾向,并浅谈了一下建筑形式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龙革  刘国霞 《今日科苑》2007,(16):138-138
近十余年来我国的超高层建筑建设可谓突飞猛进,其建设速度和建造数量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少有的。我国的理论研究多偏重于介绍国外的思潮流派,或是探讨文化、艺术、美学等与外在形式相关的东西,而对于功能组织和空间构成模式的研究却较少有人问津。然而,当今的建筑学早已超越了工程和艺术范畴,需要我们从更多方面对其进行的研究。超高层建筑在施工及建筑材料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本文针对超高层的材料的选用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超高层建筑的节能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公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潘昱竹 《科教文汇》2009,(17):F0002-F0002
在艺术发展史中,流派的形成可以说是其艺术样式、门类发展到相当程度,趋于成熟、繁荣的标志之一。既然是成熟繁荣的标志,又为何说成“成也流派,衰也流派”呢?归其原因是中国戏曲表演流派在形成发展之后,背离创新的精神,消极守成,疏于进取,走进一个认识、实践中的误区。表演流派的迅速衰落也就成了背离艺术规律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