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阮章竞在建国后特殊的政治时期完成的童话诗,以"童心""童趣"来赞美真诚、良善的美好品质,既容纳了他对现实的思考和批判,又承载了他的故园之思、文化乡土之思。童话诗的创作,为作家提供了慰藉灵魂、安顿诗心的精神栖息地,又为他丰富的诗艺美学提供了一个探索的全新空间,具有立体而多元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作为唯美主义大师的王尔德,其童话作品中充满了唯美主义浪漫气息、讲述了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个至真至纯的心灵世界.然而,细读其作品不难发现,其笔下的童话世界既是唯美的虚幻世界也是残酷的现实世界,这样的“唯美的现实”是其童话作品之独特之处.本文通过剖析其童话中的唯美主义与现实性,解读了王氏童话是把现实用艺术和美进行了升华,创设了一个源于真实又高于现实的唯美世界.  相似文献   

3.
安徒生是世界上最为有名的童话作家,他的童话历经几百年,仍然散发出独特的光彩.其童话作品以1845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早期作品充满了对幸福的憧憬和奇妙的幻想,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晚期作品中现实因素大大加强,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同时又不失童话应有的特点.本文着重分析安徒生晚期童话浪漫与现实相结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顾城弃城"是上世纪90年代震动文坛的一个重大事件。"童话诗人"顾城是朦胧诗派的典型代表,他执意打造一个理想王国。本文分析了其"童话"诗歌的构成因子,并探讨其"童话"风格形成的主观与客观原因,以期对其"童话诗人"名称的由来做一番发掘,从而为其悲剧结局提供了一个思维分析角度。  相似文献   

5.
安徒生几乎用他一生的经历与情感来叙写他的童话,现实并不如童话般美好,但他却用最美丽的方式来呈现一切。在动植物、没有生命的物的世界中,安徒生用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将耐人寻味的幽默渗透到字里行间。他用幽默来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感受与思考,也用幽默来使读者感受与思考现实世界。可以说,在这样一个想象的世界中,再也没有第二个安徒生能让你如此微笑着去感受他的经历、他的情感、他的幻想,还有普遍的哲理。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库弗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典型的元小说特色,反映了他对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虚构体系与现实世界之关系的深入思考。本文以库弗的短篇小说《门》为例,层层剖析,指出作者对经典童话叙事模式的后现代主义反思与颠覆,以及在粉碎神话残余、破旧创新方面的努力。同时指出《门》不仅是一篇关于童话的童话,还是引领读者进入库弗文学虚构世界的一篇寓言。它以戏仿的方式将嘲讽与批评融入文学创作,促使读者思考文学,思考人生与现实。  相似文献   

7.
博尔赫斯以"作家中的作家"而闻名,但笔者认为他独特的世界观才是他文学世界的根,他更应该是"思想家中的作家"。在《永生》中,我们不仅领略了他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的文学叙述技巧,更折服于他对永生的独特理解和阐述。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他特殊的人生经历、独特的精神诉求以及由此决定的"宇宙主义"的大世界观和其"卡夫卡式幻想"为特征的文学迷宫。博尔赫斯将我们生活的世界"悬置"了,将我们生活的世界陌生化了。他的文学以独特的观照世界的方式,让我们充分体验了思想的快乐,拥有了超越现实的"精神财富",他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8.
童话是世界给予孩子最好的馈赠,孩子在温暖的童话精神家园中学会成长与进步,慢慢融入真实的现实生活,实现了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过渡与缓冲。本文结合小学中年级童话教学实际,通过设置情境、尊重童真、培养想象力、童话创作与展示活动等方面探究童话教学与创作指导途径。本文对于进一步做好小学中年级童话教学及创作指导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阚晓茵 《江苏教育》2013,(12):50-50
童话,是儿童的精神食粮,承载着童年的梦想。童年离不开童话,好比幼苗离不开雨露甘泉。童话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养料,在构建学生真、善、美的精神世界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性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我校(江苏省张家港市白鹿小学)以校名"白鹿"为起源,开发"小白鹿系列童话",作为校本德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得到了师生的认同与喜爱,更为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提供了着力点。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具有"泛灵性"的特征,它是指儿童总是赋予物质世界以心理的特征。在他们眼里,物质世界似乎是有心理活动的,是有人性的。而童话中的主人公都是"泛灵"的。正如周作人先生所说:"童话者,原人之文学,亦即儿童之文学,以个体发生与系统发生同序,故二者,感情趣味约略相同。且顺应自然,助长发达,使各期之儿童得保其自然之本相,按程而进,正蒙养之最要义也。"可见童话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而让童话步入低年级的读写生活,无疑是给孩子们的读写提供了一根拐杖。一、开窗放入大江来——大量阅读,精品感悟童话作品丰富多彩,儿童对此喜闻乐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一般推荐他们读有拼音和配图的、简短易懂的童话。如《小巴掌童话》《小猪唏哩呼噜》《小精灵的秋天》《安徒生童话》等和绘本童话。我通常会带领学生采取多种读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方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格林童话》中部分作品的令人惊异、超越性的宗教世界,显示了神圣的超自然的力量;一些童话超越了有限的狭隘的视角,为人类在神性的高度对人的精神和人性进行审视提供了可能;《格林童话》中的宗教童话在彼岸世界和此岸世界的明确的界限中,为儿童提供了终极价值的关怀。《格林童话》中的宗教世界植根于西方特殊的文化。宗教价值观的认同,使《格林童话》超越了德意志民族,走向西方,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论王尔德童话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尔德打破传统童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撰写正反人物性格鲜明的、扬善惩恶为主题的创作模式,他多以善无善报的悲剧结局为主题,折射人世间的冷酷和丑恶.人物多重性和可变性性格的塑造;花和心等传统意象的反义运用,童话篇名的反义设置;非童话生僻词、复杂句式和刻意修辞的使用,都是王尔德童话的特点.他以童话为"面具",对现实社会的冷酷与丑恶进行揭露和抨击是其童话的主要特点,也是其童话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自弗洛伊德开始,童话在心理治疗中沿用已久.精神分析学派是把童话应用到心理学研究中最多的心理学流派.近年来童话的心理治疗作用再一次得到重视.童话是适合儿童心理治疗的有效工具.童话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童话具备投射测验的功能,能够投射出儿童自己无法说清的情绪和内心困惑;童话能够处理儿童的心理情结,帮助儿童整合与理清混乱的情结,并且促成儿童的心理成长;童话中还隐藏着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与人交往的典范,儿童通过对童话的阅读能够潜移默化地吸收成人世界的经验,由此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黎族民间童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显示了黎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特征和民族性格,从而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就四种类型(创世童话、自然童话、爱情童话和风俗童话)对黎族民间童话进行了分析,并和相似的其他民族的民间童话做了初步比较,最后从地域、民族和艺术等方面归纳了黎族民间童话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统观安徒生165篇童话可以发现,安徒生童话呈现出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交流受阻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当两者正面相对时,其中一方(主要是人类一方)并不知道另一方的存在。在安徒生的童话中,“沉默”作为一种幻想方式被运用。“沉默”是安徒生成功在“有生命与无生命的灵魂里出入自由”的法宝之一,它成为安徒生童话打破幻想与现实僵局的重要方式。“沉默”的存在在彰显出两个世界的同时,勾勒出安徒生暖昧的幻想观。  相似文献   

16.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民间文学的滋养下成长。20世纪中国创作童话中的民间童话以两种质态存在:其一,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文本提供素材和故事原型;其二,民间童话为创作童话提供创作技巧经验。民间童话在创作童话中以隐蔽的方式和全新的审美价值呈现出来,而创作童话源于民间童话又跳出了民间童话的窠臼,通过作家文学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一个多世纪以来,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一直被广为流传和喜爱,这些经典的童话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拙朴,幻想与现实,美好与邪恶,勇敢与怯懦的矛盾丛生又绮丽多彩的童话世界,透过作品本身去发现作者,还原一个本真的安徒生,了解作者真实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思想,对于我们挖掘安徒生童话最本质的精华,重新发现其作品的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洪水神话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水神话作为世界各族的一个共同主题,已成为人类对童年期灾难的共同记忆。本文在概括总结20世纪洪水神话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中国洪水神话的研究大致分为萌芽期、初步繁荣期、萧条期、复苏期、繁荣期。  相似文献   

19.
论儿童文学与巫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巫术是从远古时代起就有的民间文化形态,在神话中就有巫术浑融于其中,在中世纪的民间口述童话中,巫术成为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成为超自然力量的一部分,是创造奇迹的根源之一。在艺术童话中,出现了对巫术文化的颠覆性表现,巫术童话的结构因素转化成童话素。儿童文学与巫术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是儿童文学与古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儿童文学对武术意义不同的城县,体现出历史文化的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20.
格林童话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成为民间童话的经典。文章通过对格林童话独特的叙述方式、精简的民间语言风格进行分析,从叙事风格上阐释格林童话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