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就要求语文教师正确理解人文,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榜样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拓展教学的途径方式,丰富语文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正确理解人文,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切实注重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拓展教学的途径方式,丰富语文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3.
强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的明确的要求。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将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得以有效培养不仅仅是小学语文学科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符合的,满足小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因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首先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现状进行了探讨,然后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强化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是我们学会与人交流,传承我国传统经典文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教会我们每个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教育可以说是广大小学生们的启蒙教育,对学生们今后的个性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从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入手,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培养人文素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坚持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位,认为人文素养是现代社会一代新人的必备条件.那么在新的理念下,我们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6.
寇芸 《成才之路》2012,(12):46-46
高效课堂背景下,语文教学是知识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的过程,语文教师要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资源,挖掘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其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  相似文献   

7.
人文素养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文素养的培养和语文这门学科的契合度最高,中职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要在紧密结合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展人文素养的教育。本文详细阐述了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可行性,深入分析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理念之一.而人文素质的培养正是这一理念在文学科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不少语文教师却只看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严重地忽视了它的人文性.以至于整个教育过程中人文教育的丢失。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摆在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毛萍 《现代语文》2007,(2):51-51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宣示着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同等苇要,它们犹如语文教学的两翼,谁也不可缺。“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基于这一精神,作为一个与新课程改革同步的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有机地融为一体,就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其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是教师提升学生内在的平台,通过课堂的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今后他们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阐述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不仅是教师们追求的目标,也是当今时代赋予现代人的光荣使命。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现状语文教学往往决定着学生的人文素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学生对人文知识了解不足。初中生对人文知识的认识相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扩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由可能变为现实。在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人文素养又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因此语文课堂就成为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一个重要平台。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扭住人文素养培养这个基点,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钱国芬 《教师》2011,(18):55-55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掘人文因素,渗透人文思想,把握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情操,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现就如何实施新课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谈几点体会: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新课标》中对人文性的理解曾有这么一段话:“语文教学就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过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目标的要求。探寻新形式下“语文课”的特征与“人文素养”的内涵,剖析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所在。迈向新世纪,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更新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的理论导向机制.发挥教师人格感召力,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素养,教学方法上贯彻人文精神,教学评价倾注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则是培养和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的有效平台。本文以笔者曾经组织实施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家乡的银杏树”为例,浅谈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做法。一、以文为载体,用文意悟理语文教材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渠道。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因素,如:  相似文献   

18.
林义华 《亚太教育》2020,(5):134-135
人文素养的培育给语文教师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人文素养的培育也是目前我国素质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语文教师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陆义 《广西教育》2013,(26):32-3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作为语文综合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而中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负载着传承基础文化的功能.教师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彰显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认识,提高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感悟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内在气质,提升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