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豆》是新疆作家董立勃的成名作,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的故事。作品中白豆的命运一直被三个男性牵动着。三个男性的存在促进了白豆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也使白豆的命运更加悲惨。女性意识从苏醒到最终的确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女性人生中所遇到的男性对女性意识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正因为白豆女性意识的苏醒,我们更能够看到白豆命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复出的董立勃的长篇小说《白豆》既注重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深刻性——通过好看的故事讲述人性的复杂;又讲究叙述方式的新颖性、多样性——利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诗意的叙述。这样就改变了传统长篇小说重“史”轻“诗”的趋向,使他的长篇小说《白豆》取得雅俗共赏的效果,成为新世纪文学界引入注目的“西部经典”。  相似文献   

3.
看《当代》     
仿如一泓来自戈壁的雪水,本期当代开篇就带来了清新畅快的气息,董立勃的长篇《白麦》与发表在2003年本刊第一期的《白豆》可谓名副其实的"姐妹篇"。在当年那个发生在军垦区"下野地"、三个老兵争夺一个女子的传奇故事里,妹妹白豆清澈而又真挚的爱情选择曾让读者们感喟万千;而这次,作者则要  相似文献   

4.
最近几个月,在文坛上沉寂了许久的长篇小说,突然异军突起,硕果丰盈。老作家王蒙历时三年时间打磨出一部“精工之作“——《青狐》:女作家王安忆可谓江湖快手,《逃之夭夭》新鲜出笼:《羊的门》的作者李佩甫隆重推出《城的灯》:河南作家阎连科的《受活》大胆承诺,精装本如果没有收藏价值可以退货:张炜的《丑行与浪漫》、林白的《万物花开》、董立勃的《白豆》等,一经出版,便好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小说学会权威评定的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的六部长篇小说里,新疆作家董立勃的《白豆》名列第二,可以看出这部作品的分量和它给小说关注者带来的惊喜。未知这部小说从过往历史中钩沉出来的西部故事对大学里年轻读者来说会不会一样有趣——今天的大学生恐怕很少人有心思去读当代小说,即使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真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比小说更让人了解历史和人性。  相似文献   

6.
私下以为,阅读新疆作家董立勃的《白豆》和倾听西域刀狼的音乐一样,可以称之为2004年的两大享受。故事的开头,正像冬不拉等西部乐器演奏出的前奏一般,干净、直接地将读者、听者置身于富有传奇色彩的荒凉大漠,然后情节的发展又随着那极富民族特色的曲调百转千回,扣人心弦。而带有幽默意味的叙述,则像乐曲中随时穿插的碰铃、手鼓,在阐释深刻人性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我们始终相信一种真诚的爱情,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找一种真诚的爱情。在《白豆》里,我们找到了,一个西部原野叫做下野地的粗犷的爱情,用它最质朴的方式打动了我们。它在一个充满原始意味的地方描述了一些人为了爱情杀人或被杀的惨痛经历,给读者以深深的震撼。爱情少不了你争我抢,在《白豆》中,杨来顺、胡铁,还有马营长在发现了白豆这样一个真正的女人之后,  相似文献   

8.
以《静静的下野地》为例,阐述了董立勃小说的特点:既注重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深刻性——通过好看的故事讲述人性的复杂;又讲究叙述方式的新颖性、多样性——利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诗意的叙述。从董立勃小说的章节标题、开头、正文及结尾语言特点四个方面介绍了董立勃小说的雅俗共赏性。  相似文献   

9.
放弃     
每当我拿出约翰·汤普森的《简易钢琴教程》,弹起里面一首首曲子,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痛。瞅着似藤蔓般缠绕不清的黑豆、白豆(音符),手下流淌出来的旋律,并没有因为荒废许久而变得陌生,只是那琴键敲得我心里酸酸的——原来天书一样的五线谱,现在读起来并不难。可是女儿最终还是放弃了。女儿刚上一年级,功课不是很紧张。而每周一次的学琴课,却让她很畏惧。开始女儿并不知道害怕,老师让学生一个个上前弹奏,尽管她一首曲子也没练熟,她仍然能一脸坦然地回到座位上来,实在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她竟然不觉得羞愧?当然在她屁股还没落…  相似文献   

10.
《湖北教育》2010,(2):52-52
近日。一段由厦门市东浦幼儿园制造,被网友们称为“史上最牛的搞笑幼齿版《新闻联播》”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它几乎照搬了《新闻联播》的几大新闻板块及惯用措辞,男女主播则由两个幼儿园小朋友担任,播报的是幼儿园的“时事”,所以又被称为《幼闻联播》。在《幼闻联播》中,我们看到孩子们亲身演绎的2009年大事:比如红豆幼儿园园长会见白豆幼儿园园长,双方签订《红白联合声明》,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世纪文学界的“西部经典”,《白豆》叙写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革命战争文化的服从命令、男女平等与传统民间文化的自由恋爱、贞操观念,在新疆建设兵团垦荒农场这个特殊的生存环境里碰撞、冲突产生的一幕又一幕的情爱悲剧。  相似文献   

12.
新疆实力派作家董立勃以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文学体验与丰富的生活积累,创作了一部场景恢宏、壮阔的人生与历史巨作《暗红》。作品在对历史的民间审视中塑造出了人性的复杂,透视出了人性的本真,展现出了民间世界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3.
臧芳 《语文知识》2014,(11):65-66
在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背景下,现行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部分课文历经教材的多次改版,仍然保留了下来,如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材中的《背影》《苏州园林》《白杨礼赞》《活板》《孔乙己》《变色龙》等。这些文本,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是课文中的精品、经典。面对经典文本,再次教学时,部分教师的思维已有了定势,往往以自己的习惯思维方式来设计教学,以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左右解读,不能通过对文本的再度研读,发现熟悉中的“陌生”因素,设计“陌生”问题,引导学生步入创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田梦园 《音乐世界》2010,(11):46-47
对在中来说,出演《无法坦诚相对》绝对是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团队、陌生的演员,一切都需要靠在中自己慢慢摸索。好在,在中开朗的个性使他很快和剧组成员打成一片,大家也感受到了属于在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赵树理捡豆的启示●张树俊据说,赵树理很小的时候,在爷爷的指点下,采用捡豆的办法来记录自己的善恶行为。例如,做了好事,就往小罐里放一粒白豆,做了坏事,就往小罐里放一粒黑豆。在他的小罐里,白豆总比黑豆多。捡豆避免了小树理的骄气和任性,养成了小树理与人为善...  相似文献   

16.
赌一场陌生的爱情,赌注是一生。而付出是唯一的手段。这句话或许可以概括电影《来信》的内容吧!“陌生”用来形容爱情让人觉得有一点难以理解但却又相当普遍,大概是对爱情没有把握,所以才觉陌生。看过电影之后,心里一直莫名的郁闷,搞不清楚为什么,直到现在。当我准备下笔的时候,我终于知道了,那是因为看了这部电影。  相似文献   

17.
法国第一部成功的古典主义悲剧——《勒·熙德》评介刘凤鸣对我们的广大青少年朋友来讲,如果说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都比较熟悉的话,而《勒·熙德》也许就显得陌生了。但实际上,它也是一部世界名著,也在欧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曾对欧洲...  相似文献   

18.
孟子说《诗》理论及其实践探蕴孔慧云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热情倡导学《诗》、用《诗》的大师,他的说《诗》理论对后世的《诗经》研究和文学理论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其“以意逆志”的说《诗》理论,今人亦不陌生,但有两种认识有待商榷。一是认为孟子虽提出了“以...  相似文献   

19.
《三字经》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甚至可以说,是我们自以为熟悉其实非常陌生的一部书。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汉族人的心目里,《三字经》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有谁会承认自己不知道  相似文献   

20.
正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所说,“数感”是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说它熟悉,因为我们生活在数字化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和数交往;说它陌生,多年来谁也没有明确提出过培养学生“数感”意识这个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