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奏与合奏     
"你为什么会另辟蹊径送女儿去练二胡,而不是别的乐器?"记得当初采访朱良俊老师时,我问过这个问题." 培养她的艺术感觉,不一定非要随大流去弹钢琴,学习二胡也一样可以达到目的,关键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选择学什么."时间过去近两年,我依然记得他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女儿始于1993年的二胡学习,开局顺利而效果良好。看着她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我们夫妻俩真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可保持如此美感的时间并不长,原因并非是她学琴不努力,也不是她进步不快。恰恰相反,随着琴技的迅速长进,她进入"二胡世界"开眼界、经受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多。可就在这每次机会后。女儿对二胡的热情不增反降。  相似文献   

3.
独奏与合奏     
“你为什么会另辟蹊径送女儿去练二胡,而不是别的乐器?”记得当初采访朱良俊老师时,我问过这个问题。“培养她的艺术感觉,不一定非要随大流去弹钢琴,学习二胡也一样可以达到目的,关键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选择学什么。”时间过去近两年,我依然记得他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女儿始于1993年的二胡学习,开局顺利而效果良好.看着她一天一个样,三天大变样,我们夫妻俩真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可保持如此美感的时间并不长,原因并非是她学琴不努力,也不是她进步不快.恰恰相反,随着琴技的迅速长进,她进入"二胡世界"开眼界、经受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多.可就在这每次机会后,女儿对二胡的热情不增反降.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     
在家教咨询中,曾有一个家长这样说到:我女儿今年10岁,她从5岁时开始上兴趣班,我们做父母的也一直尊重她的意愿。到现在为止,她分别上过绘画、声乐、舞蹈、二胡和古筝5种兴趣班了。她是从去年开始放弃了二胡选择古筝的。她的古筝老师对她很满意,认为她进步很快。我也很高兴女儿终于不再改变了。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的这些日子,我一次次被美国人送的礼物惊得目瞪口呆。一次,女儿的朋友、文学硕士Lisa要来我家做客。听说她特意为我准备了一份礼物,我非常高兴。我想了整整一个星期:她到底会送我什么礼物呢?我知道美国人很热情,大方起来甚至连汽  相似文献   

7.
在家教咨询中,曾有一个家长这样说到:我女儿今年10岁,她从5岁时开始上兴趣班,我们做父母的也一直尊重她的意愿。到现在为止,她分别上过绘画、声乐、舞蹈、二胡和古筝5种兴趣班了。她是从去年开始放弃了二胡选择古筝的。她的古筝老师对她很满意,认为她进步很快。我也很高兴女儿终于不再改变了。  相似文献   

8.
蒋丹 《新读写》2008,(4):40-40
蒋丹同学的这篇《心灵贺卡》写得比较感人。 感人处有两点。一、在母亲节,女儿给母亲送了一张贺卡。这是女儿精心挑选的。尽管价格不菲,她还是买了下来。送给妈妈时.还“很兴奋”,还“略带点神秘感”。文章通过“挑”贺卡的过程叙述和“送”贺卡的神态描写,反映了女儿对母亲的爱,应该说是能感动人的。  相似文献   

9.
那年我和前夫离婚时,女儿才8岁。法院受理我们的离婚案后,法官来到我家里给我做有关工作,刚好女儿在家,我让女儿先出门去玩。可当我送法官出门时,时却发现女儿一直站在门外听我们谈话。当女儿明白她只能跟父亲或母亲其中一人的事实后,她抱住我哭着说:“妈妈,我要跟你在一起,你别不要我。”  相似文献   

10.
礼物(随笔)     
新年了,给老师送什么礼物为好? 念小学的女儿12岁了,也懂得一点人情世故了。她说别人都给老师送了挂历什么的,她也喜欢老师,也学着要送点什么才好。我很惊讶,能说出这一番话,也是一种进步,现代社会,人除了能力以外,就是学识就是人际关系,否  相似文献   

11.
“妈妈,抱抱你。”这句话女儿常常说。两岁的女儿去保育院已经半年了。她刚刚去保育院的时候,爷爷奶奶就提前声明只负责接不负责送,他们说见不得孩子哭。于是,每天早上都是我抱着娇小的女儿去保育院。一路上,她在我怀里高兴地听我给她唱歌、讲故事,可到了教室门口,她就仿佛知道我要离开似的,搂着我的脖子不肯松手,还伴之以号啕大哭。我转身离开,可走出好远还能在一片哭声中分辨出女儿的声音,弄得我心里也酸酸的。  相似文献   

12.
掌声响起来     
女儿很怕我,见了我就像老鼠见了猫。时间一长,她对我产生了对立情绪,她心里不服我,背着我还是老样子。为此,妻子说我不懂养儿育女,靠恶言冷语和拳脚相加,只会伤女儿的自尊。有一件事,彻底的改变了我。一天,女儿在客厅拉二胡,也不知是什么曲子,反正很好听,我就情  相似文献   

13.
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将女儿送上床,为她掖好被子.也许是忙碌了一天太累了的缘故吧,我忘了吻她.我刚走到门边,就听到女儿急切中略带责备地问道:"那么,我的吻呢?"我笑了,回身在她的额头上吻了一下,同时想起这个"那么,我的吻呢?"的由来.  相似文献   

14.
感动在路上     
不知不觉中,我的二胡之路已经有两个春秋了。蓦然回首,这一路上走过的点点滴滴都让我感动不已。一开始,是妈妈送我去学二胡。每个星期六上午,妈妈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她那辆破旧的新日电动车充电。  相似文献   

15.
她们母女俩相依为命。母亲3年前就下岗了,靠摆地摊卖烧饼油条为生,生活得很艰苦。女儿是她生命的全部,为了女儿她可以放弃一切。刚上小学的时候,懂事的女儿学习很用功,成绩在班里也名列前茅。邻里的赞誉,让她感到莫大的安慰。每天早晨5点,她就起来,走好几里路去出摊。没有时间为女儿准备早饭,便悄悄地在熟睡的女儿枕头底下,放上1元钱,让她在街上随便吃点。有心计的女儿常常从这仅有的1元钱里,省出一两毛来,到了月底凑在一起,为妈妈添置些手套、棉袜之类的御寒用品。女儿说,妈妈早晨起得太早,外面天太冷,手脚都冻坏了。她看…  相似文献   

16.
这学期送女儿上学,我陪她当"走学"族,不论风吹雨打,每天来回走路1小时。6岁的她渐生不满。那天下雨,一辆小车从她身旁极速驶过,溅得她裤子上开满了"泥巴花"。她突然委屈地对我嚷嚷:"凭什么人家的孩子小车接  相似文献   

17.
这位母亲哽咽着,对记者讲述起为阻止女儿早恋,不得不把她送到新西兰南岛留学的事。不过,如今她很后悔。两年来晓晓的早恋搅得我们家宅不宁,无奈之下才决定让她去新西兰留学。送她到机场时,我看见那男生也来了,在分手的瞬间,她扑到那男生的身上,他们就那么旁若无人眼泪汪汪地拥抱着,那份真挚和热烈像生离死别似的。可她对家人只是淡淡地说了声“Bye-Bye”。她走进海关通道,转身朝大家挥手告别时,我忽然发现她手指上戴着一枚银光闪烁的戒指。莫非是那男生送她的?我的心剧烈地震颤着,忽然觉得女儿离我远了,变得陌生了。晓晓小…  相似文献   

18.
也搞"金元"外交 信息:东北新闻网报道,王女士反映,一天晚上,上小学二年级的 女儿带着哭腔跟她说,"我上课说话被班干部批评了,明天给他送点礼 吧!"没办法,王女士带女儿去了文化用品市场,买了30个各种各样的文 具盒,花了600多元.女儿当时让王女士多买点,说以后给班干部一人 送一个.怕孩子在学校受委屈,王女士连个"不"都没说.  相似文献   

19.
我自己知道     
朋友的女儿喜欢拉二胡。朋友为女儿买了两把二胡:一把是蟒皮制成的,发出的声音清越纯净,价格自然也非常昂贵,所以这把二胡只在参加  相似文献   

20.
一天,女儿拿着一本精美的连环画对我说:“这是同学送给我的。”“她为什么送你礼物?”“老师让我选一个小组长,她想当。”女儿是班长,班主任很信任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