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尽管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城市政府将承担起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责任,且北京、上海等城市均出台了关于农民工子女可就地入学的相应政策并出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但随父母进城就读的农民工子女仍是凤毛麟角.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仍被留在家里,由农村家中的单亲、祖父母或亲朋代为抚养,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体--"农村留守子女",并由此引发了一个现实而紧迫的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何涛 《课外阅读》2011,(7):140-141
目前留守儿童问题具有复杂性和普遍性,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做:建立和健全关于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相关政策法律;打破户籍制度的束缚,给进城务工的农民以城市居民待遇;将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政策落到实处.社会和家庭同时采取措施,注重对留守儿童家庭及社会环境的改善。总之,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资源应相互整合、相互协力,构筑起以学校为中心的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立体化网络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闵行区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行区是上海进城务工人员比较多的一个区,农民工子女也比较多,为了更全面了解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状况,使农民工子女教育更加规范有序的发展,我们近期对闵行区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和谐社会中难以回避的重大社会问题,不断困扰着教育公平的实现.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应该综合社会、学校、家长各方面的力量,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纳入城市教育规划,促进城乡的教育公平;促进并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政策,并落实到位;明确教育任务,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重视孩子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两会”热点问题,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他们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尤为突出。民工进城后,许多民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由隔代亲人或其它亲属监管,由于体力、知识等原因,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家庭教育成为空白,长期不同父母生活,许多孩子“情感饥饿”而产生厌学、逃学、辍学。因此,许多农民工把孩子从乡下接到城里,形成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农民工进城有多方面因素:城市就业收入高的吸引力;城市发展机会和生活环境的拉力;农村家庭内部及外部社会关系的拉力;农村家庭生产生活的推力;农村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规避的推力。在此基础上。农民工将孩子带入城市的多方面原因是亲情因素的支配;城市教育政策;城市教育质量;城市职业的稳定性:农民工自身的经济状况。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需求与日俱增,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数量也不断扩大,随之产生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焦点。阐述了进城农民工子女存在的教育问题,并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之后提出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以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8.
进城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是城市义务教育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进城农民工子女即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从农村来到城市并在流入地居住半年以上的有学习能力的6-14(或7-15)周岁的儿童少年(不包含留在家乡的留守儿童)。目前,我国流动人口主要是指从农村流人城镇的劳动力或从一个城镇迁移到另一个城镇的就业,进城农民工是目前中国流动人口构成的主体,约占流动人口总数的70%。流动儿童是指随流动人口迁入城市的儿童,其中进城农民工子女占74%,是流动儿童的绝对主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突出,研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课题。一、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一)家庭教育的不当1.父母教育不得法。虽然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对子女也有较高的教育期望,但限于自身外出打工等各方面的原因,民工无法营造出有利于子女成长的家庭氛围。他们多用物质满足来补偿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农民工进城步伐加快,其子女教育的公平问题也日益突出.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性问题的因素有:户籍的门槛;农民工弱势群体的地位,城市边缘化;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接受机制尚不完善;农民工子女自身存在的某些问题.可通过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差别化对待农民工子女教育,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等对策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伴随我国工业化进行加快,城市化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打工就业。随之而来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受教育成为考验城市教育资源与教学体制的问题。社会对于农民工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关注使得这一情况得到国家政策与地方教育部门的支持,但是农民工子女初中后续教育问题的关注度很少。农民工子女接受初中后续教育也是农民工教育的一部分,研究其政策既有宏观的教育研究意义,又有在农民工子女教育研究基础上的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伴随而来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公平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社会公平及和谐稳定。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性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基于此,本文以福州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状况的调查为例,对其在城市上学子女的教育权益及其保障机制进行宏观分析,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保障机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丽琴 《甘肃教育》2014,(24):20-20
正近年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大批学龄儿童也随父母转入城市学校就读,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加入,使城市学校教育面临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在实践中分析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勤劳、朴实、善良,但受家庭、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进城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农村涌入城市,他们弃农从工,一部分是为赚取更多的收入维持家庭生活,另一部分是向往城市生活努力赚取获得离开农村的资本,这些进城务工人员的到来虽然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进城务工子女教育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笔者通过走访赤峰松山区老府镇了解,22岁至27岁之间外出务工人员占打工的72%,留守子女教育问题十分突出.本文试图从该乡镇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现存的问题入手,分析其潜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今年秋季开始,国家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这一政策惠及全国2821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为200多万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就读进一步消除了障碍。同时,教育部门要求各地为农民工子女进城就读提供与城市学生同等的就学待遇。然而近目在重庆调研时发现,重庆进城入学的农民工子女数量近年来持续增长,使原来就不足的城市教育资源更显紧张,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从户籍制度、农民工自身和学校分析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赵柯 《学周刊C版》2019,(17):189-189
随着中国城镇中大批农民工的出现,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出现了留守妇女群体。留守妇女家庭的亲子关系直接影响着子女未来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通过重点阐述亲子关系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农村留守妇女亲子关系现状,并提出了通过亲子关系促进留守妇女子女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西教育》2012,(16):9-9
问:如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答: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和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2012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对于留守儿童,要针对安全保障、身心健康、行为习惯培养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多角度思考我省农民工进城后引发的社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和农村大量劳动力的闲置,我省农民工进城人数也在大量增加。他们的到来不 仅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发展,而且也大大增长了农村经济收入,改变了农民收入偏低的状况。但这一弱 势群体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逐渐增多,如:“留守农民”、医疗保障、失业保障、拖欠工资、 子女教育、农民工的再教育及农村妇女进入城市卖淫等一系列问题,值得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在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显。随迁子女在城市中入学公立学校困难重重,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学与管理问题颇多。因此,研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甚为迫切和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