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燕华 《考试周刊》2013,(39):192-193
小班科学活动是小班小朋友接触科学知识和科学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也是乐学、会学这些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但是小班小朋友能力有限所以需要选择浅显的科学游戏,有效地投放材料,使小班小朋友有效地探索科学。  相似文献   

2.
黄荔华 《天津教育》2022,(5):118-120
<正>幼儿的探究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小班幼儿通过尝试操作发现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可以激发幼儿学习探究的动机和兴趣,从中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在自然环境和实际生活中探索其中的奥秘。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小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运用巧妙的引导,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着重展开分析结合有效的策略,促进探究的发展;选择恰当的材料,提供探究的条件;鼓励质疑,支持有意义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陈瑜 《福建教育》2010,(9):44-47
科学探究主题活动的持续观察与探究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首先.他们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兴趣易转移,无法持续观察;其次,缺乏探究的技能,从观察到记录,从记录到分享,这些都是不小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纲要》的深入学习,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也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单纯静态知识的传递转向为注重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幼儿有关自然界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幼儿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育活动,我认为相比其他领域的活动,科学领域有其特殊性,比较难组织。按幼儿年龄阶段来说,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决定着小班的科学活动就更难设计。小班科学活动到底从何而来,该怎样设计呢?通过工作实践,我认为可以按以下角度来进行。  相似文献   

5.
科学区活动是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一种,是指教师依据简单的科学原理投放各种可以感知和操作的材料,幼儿通过观察、探索、操作等各种方式与材料进行相互作用,从中萌发科学探索兴趣,获得粗浅的科学经验,从而提升科学素养的一种低结构、开放性的教育活动。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探讨科学区创设和活动指导的研究尚不多见,可见小班幼儿科学区的创设与研究难度比较大,但是小班的科学区活动对于幼儿科学素养的启蒙又非常重要。因此,以"科学区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探究兴趣"为主题,试图在结合研究者自身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中梳理出相关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幼儿园科学是让幼儿感受到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活动兴趣,掌握一些科学技能。小班要感官观察的多一些,一定要把科学活动变成游戏。小班科学活动一定要创设得非常好玩,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生成。在观察中产生一种对比,要有简单的记录,培养幼儿从小就养成观察、记录习惯。选择科学教育内容应该是幼儿感兴趣的,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  相似文献   

7.
磁铁,作为幼儿科学教育领域的内容之一,历来受到教师的关注和孩子们的喜爱。对于这一材料,教师如何引导幼儿用“做中学”的方式去探究呢?通常,有关磁铁的科学活动在大班进行,中班幼儿有所接触,小班不开展。但是我们的小班教师进行了大胆尝试。我们可以看到:小班幼儿对磁铁也很感兴趣。虽然小班幼儿对于磁铁的一些特性(磁性、两极等)还不能理解,但教师创设条件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初步观察到了这种物理现象。幼儿不但丰富了经验,而且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这对初步培养小班幼儿乐于探究的品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瑛 《教师》2013,(12):42
在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已经感觉到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同样的情境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幼儿探究的主动性、深度和广度是完全不一样的。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技术之一,它能激励幼儿专注于探究活动和内部心理活动,真正实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幼儿园小班的孩子认知发展易受外部作用影响,以无意识记忆为主,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基于以上特征,本文以小班科学活动《瓶中取球》为例,谈小班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记录是幼儿表达科学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在帮助幼儿获得科学信息,建构科学概念,促进探究能力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的实验记录既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幼儿成长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是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丰富社会经验,增加观察与发现自然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班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相关教学显得十分必要,其中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更是无比关键。本文拟从小班幼儿教师应采取的教学方式进行分析和探究,通过搭建家长与教学的衔接桥梁、搭建幼儿对活动的接受桥梁、搭建幼儿彼此之间的协作桥梁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1.
<正>小班幼儿受兴趣、已有经验、思维特点以及注意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科学探究中往往出现探究兴趣短暂、探究目的不明确、易受周边干扰、探究内容随时变化等情况。如何助推幼儿科学探究持续和深入呢?笔者通过小班科学区中“汽车跑得快”的探究个案,探讨如何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材料为幼儿搭建“鹰架”,实现幼儿有目的地深入探究,丰富幼儿科学经验,提升幼儿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2.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与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小班幼儿刚进园不久,好奇、好动、好探究,但观察探究能力很大程度上受自身水平的限制,我们要投放适宜的探究材料,正确处理好幼儿与物的互动、与人的交流,关注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的需要,支持幼儿探索经验的获得,用有效的教育策略实现幼儿的发展,让幼儿在趣味探索中求真,在生活教育中启智。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我们从中体会到,《纲要》对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要求.在传统的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们往往注重知识的简单传授甚于幼儿的操作和探索活动,注重活动的结果甚于活动的过程.根据新的《纲要》精神,教师应如何组织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应重过程,还是重结果?本文以小班的科学探究活动--"五彩的气球"为例,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种植活动蕴含的教育契机无法用言语表达。如何有效地开展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呢?一是游戏让种植活动富有趣味;二是在观察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三是记录让科学探究活动更有成效;四是在交流中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五是在合作探究中收获成长。要学会“等待”、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发现”,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开放的探究场所,引导幼儿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种植活动中和孩子一起体验、探索、收获,促进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为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袁茵  杨丽珠 《教育科学》2005,21(6):54-56
本研究以幼儿探究活动为载体,分别在小班的观察探究活动、中班的游戏探究活动、大班的学习探究活动中,以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实验结果表明: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探究活动形式和内容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好奇心的发展;观察探究、游戏探究、学习探究活动是幼儿好奇心培养的有效途径,小班是幼儿好奇心培养的关键年龄。  相似文献   

16.
3-6岁幼儿科学探究的年龄特点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6岁幼儿在探究的兴趣点与目的性、所适宜的探究方法与探究记录方式、表达结果与交流等方面既具有共性又存在着明显的年龄差异.一般来说,小班幼儿更喜欢探究自己日常喜欢、熟悉的事物,探究兴趣不稳定,其探究方法更多局限于直接的感知与操作,探究视角小,对操作过程感兴趣,但不喜欢记录与表达,同伴间较少主动交流,对教师的提问虽能给出实时的回答,但说得极为简单,通常是重复已有的想法或同伴的表达.中班幼儿对生活中时有接触但不太熟悉的事物更容易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喜欢观察特征明显、多元、有变化且好玩的事物与现象,会主动记录自己探究的猜想或结果,但还缺乏逻辑性与层次性,经常是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围绕问题进行整体有序观察或两两比较探究,乐于与同伴交流.大班幼儿则开始逐渐对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或问题表现出探究兴趣,喜欢关注事物的变化、细节特点与功用等,活动前预测、活动中检验与求证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开始乐意尝试多元化、个性化的记录与表达方式,常常会边探究边交流讨论,甚至还会出现争论与协商.教师应关注不同年龄段幼儿科学探究学习的需求,提升自己研究幼儿发展、提供支持性教育的能力,以增进幼儿科学教育的适宜性,最终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在小班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教师投放材料的适宜程度不仅是活动成败的关键,也是幼儿能否理解科学活动中核心概念建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安全是各级教育部门和幼儿园一直非常关心的问题。幼儿年龄较小,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安全意识淡薄,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方法,在活动中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本研究通过对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及归因,进行多种可行性强的实践活动,最终得到了科学的教育策略,提升小班幼儿的安全意识并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9.
科学小实验现象明显,操作性强,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幼儿可通过对材料的操作、观察、比较、分析,从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中发现或推断事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因而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幼儿园通常将科学小实验活动安排在中、大班开展,小班幼儿是否适宜开展这类活动呢?通过实践探索和案例分析,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提供符合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和认知规律的材料,科学小实验活动也能在小班开展得有声有色。一、小班幼儿关注事物表象——材料应有助于凸显科学现象小班幼儿的观察水平较低,往往只关注事物的表面特征和非常明显的现象,对多…  相似文献   

20.
幼儿是科学探索活动的主体,在科学活动中是通过尝试、探索、发现来进行学习的。在与幼儿生活、学习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当小班幼儿被好玩的东西吸引时,思维便异常活跃,求知欲特别强。如何组织小班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