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产生的垃圾量也与日俱增。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变得愈发紧迫。但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下,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不论在设施投入、技术工艺、运营管理上都存在诸多问题。同时,农村生活垃圾具有的规模小、分布散、资金匮乏等特点,也加大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难度。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的分析,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策。一是强化垃圾源头分类,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二是加大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投入,规范化垃圾处理关键技术;三是融入"互联网+"理念,激活资源回收系统;四是优化垃圾转运环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区内河大部分河段输水能力不够,且缺少日常的维护和清理,生产和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等排入河道导致内河水质下降,特定的山区性地理环境使内河的防洪和排涝问题突出。城区内河整治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金力 《科技风》2013,(21):234
当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仍然是一片空白,"脏、乱、差"的垃圾污染现象普遍存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文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与发展趋势为研究对象,首先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和可能性去处进行概述,然后再根据生活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提出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并对这种模式进行效益分析,最后对生活垃圾发展提出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及其治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全国7省的大规模实地调研,从治理对策角度定量分析了我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量、排放结构及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我国2010年农村生活固体垃圾人均日排放量约为0.95公斤,且增速快于城镇,区域间差异十分显著;垃圾排放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可回收废品类。计量经济学模型结果表明,农村生活固体垃圾人均日排放量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急需加强农村生活固体垃圾的管理,尤其要重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生活固体垃圾治理。  相似文献   

5.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陕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地区的调查,从供给主体视角出发,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比较4个试点村的基本情况、分类处理实践模式及供给主体,进一步综合评价各试点村的生活垃圾末端分类程度、资源化利用率、年单位成本资源化利用量、减量化及无害化处理效果。分析发现:资金投入是解决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关键之一,对于大多数的普通农村来说,并不能简单复制,而是要借鉴试点村的实践模式,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选择有效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因此,要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不仅要鼓励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农村社区及农户多主体参与合作供给,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而且要加强宣传与奖惩力度,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迅速增加,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本文分析了生活垃圾问题产生的一系列原因,然后提出了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对策,有利于促进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广西区农村生活垃圾产排污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广西横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崇左市江州区、平果县、钟山县5县区9个乡镇21个行政村153个自然村9432户农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监测及入户调查的方法对农户生活垃圾污染物产排系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区农村各地生活垃圾产排污系数有一定的差异性,但生活垃圾产排污系数之间不成正相关。农村收入水平对生活垃圾产生量和排放量影响不显著。生活垃圾的产排污情况与农户平时的生活习惯关系更大。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主要的污染物是全氮。各地生活垃圾中全氮和全磷的产排污系数相差均较大。  相似文献   

8.
在"三年大变样"政策的背景下,通过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与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在农村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情况下,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与特殊性,研究制约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提高农民参与全省"三年大变样"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的产生量迅速增长,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刻不容缓。生活垃圾的处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卫生填埋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有条件的城市应加快垃圾焚烧处理的脚步,实现以"焚烧为主、填埋为辅"的垃圾处理模式,真正做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相似文献   

10.
贾亚娟  赵敏娟 《资源科学》2020,42(12):2370-2381
农户是生活垃圾分类的源头主体,其分类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成效,关系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成败。基于农户分类行为的微观数据,本文结合“个体层面”与“集体层面”因素,分析生活垃圾污染感知、社会资本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水平的影响机理,并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陕西农村1374份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个体层面”的生活垃圾污染感知对农户分类水平具有明显提升作用,农户对生活垃圾在生态环境、社区环境以及身心健康方面产生的污染及影响感知越强,其生活垃圾分类水平越高;②“集体层面”社会资本中的社会网络、制度信任、社会参与及社会规范显著提升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水平,但人际信任对其分类水平并无显著影响,说明社会交往频率较高、制度信任度较高、积极参与农村垃圾治理公共事宜以及认为村庄垃圾治理较好的农户,其分类水平较高;③女性的生活垃圾分类水平相较于男性更高一些,低收入家庭相对于高收入家庭的分类水平更高。因此,要实现生活垃圾可持续分类治理,全面建设生态宜居新农村,不仅要强化农户污染感知,而且需要构建良好的社区环境,通过网络沟通以及信息共享加强农户交往频率、提高农户的制度信任度以及公共事务参与度、强化社区约束机制,提升农户生活垃圾分类水平。  相似文献   

11.
姚成喆 《科技风》2014,(6):264-26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一些环境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大量的厨余垃圾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到河道中,造成河道污染、堵塞,所以加强河道管理成了城市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文章对河道管理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就产生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面临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生活垃圾问题。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广安市农村生活垃圾的种类、处理方式及预防技术现状进行的阐述,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时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总结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生活垃圾处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量也随之增加,如何将垃圾放对"地方"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成为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城区精致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提升市容环境质量的最基础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以海沧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海沧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及问题的分析,提出优化完善海沧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红梅 《科技风》2011,(11):275-276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农村垃圾的产生量迅速增长,垃圾组成也日趋复杂,加之农村垃圾收集和处理系统不健全,随意弃置的垃圾成为农村环境的污染源之一,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给地方病防治工作带来危害,严重影响了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张霞  陈丹 《科技风》2014,(18):258-25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的大幅度增加,生活垃圾也越来越多。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垃圾填埋场污染物的排放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受到环保部门的关注。本文对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垃圾场的环境监测问题,对垃圾填埋场的环境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突破垃圾围城,垃圾分类收集利用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向。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最初环节,是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苏敏  冯淑怡  陆华良  樊鹏飞 《资源科学》2021,43(11):2236-2250
为提高农户参与生活垃圾治理的积极性,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本文基于心理学视角,综合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和大五人格理论,分析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行为机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潜在类别分析和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对河北省邯郸市1779户农户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对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为有显著影响。农户对正确投放生活垃圾的评价越积极、越愿意遵从家人和朋友的环保期望、在正确投放时感知到的困难度越低,其正确投放生活垃圾的意向就越高,最终正确的投放行为也越容易实现。②人格特质对农户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为的心理机制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且该调节作用由稳定性人格特质元产生。随和性和责任性能增强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但也会削弱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神经质能增强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向的正向影响。据此,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建议政府在增加资金投入、优化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并充分考虑农户的人格特质,制定出更多个性化的环境治理方案,引导和激励农户的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8.
大力开发垃圾资源,实现垃圾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代志 《软科学》2003,17(2):70-71
文章在阐述开发生活垃圾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垃圾产业的步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利部副部长翟浩辉近日表示,目前我国农村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的大量使用已经造成了严重的面污染,许多河道发黑,河岸杂草丛生,垃圾成堆;不少农田土壤层有害元素含量超标、板结硬化,农村水环境的恶化不仅危及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东辽河源头区农村生活垃圾的特征,结合当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探讨性的提出适合东辽河源头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