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光伏发电技术的并网模式,接入呼和浩特配网中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和并网方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构成,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接入地区配电网的光伏电源技术要求进行了探讨。认为,光伏电站在配电网的规划中要综合考虑电能质量、保护配置、供电可靠性、电力平衡、系统接纳能力、电量计费、信息采集等问题,做到科学、合理规划,确保电网的可靠、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对用户侧光伏发电并网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经济技术和保护的选择性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用DIgSILENT PowerFactory软件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提出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并以及保护整定原则,为以后的光伏发电并网工程提供一定的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5,(24)
新能源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太阳能发电技术也在日益提升。并网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主要形式。本文阐述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以及应用分类。分析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对配电网潮流和电压分布以及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讨论了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的不同位置、光伏发电系统的不同容量对电力系统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何欣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114-114,121
随着分布式电源越来越多地安装在配电网中,它将对配网中的节点电压、线路潮流、短路电流、可靠性等各个方面都带来影响。这必然会给传统的配电网保护配置带来实质性的挑战,使得继电保护人员在对配电网进行保护配置时必须考虑由它所带来的影响。本文对杭能光伏电站的继电保护的配置进行了说明,并通过整定计算证明了在不同故障点保护均能够正确动作,希望计算结果能够对杭州地区并网光伏电站的接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此次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借助等效思想理论,重点阐述光伏电源并网在配电系统机电保护方面产生的影响。在Ma/Si中合理创建光伏并网系统与配电网模型,在实际仿真的基础上发现,配电系统的电源侧与光伏电源所在馈线上游发生短路的情况下,对于配电网继电保护装置并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如果光伏电源所在馈线的下游发生短路故障,则会使上游短路电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样一来,短路电流就会不断减小,而且继电保护出现拒动作情况,下游短路电流会增加,使得继电器保护发出误动作。  相似文献   

6.
高忠埴 《科技风》2014,(24):101-101
光伏并网即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相连,共同承担负荷的供电任务。光伏发电可以独立于电网运行,又可以并网运行。然而光伏发电并网后,给电网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大型集中式光伏电站并入高压输电网后,需要解决大功率电能的远距离传输问题。根据光伏发电自身特点,本文主要分析其对配电网的潮流、电压、保护、节能减排、电能质量、调度自动化以及可靠性等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程丽  李鑫  项兴尧  戚永青  刘凌宇 《科技通报》2021,37(5):31-36,112
当前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的电压影响分析结果忽略了光伏并网后配电网电压分布的计算过程,存在分析结果不够具体、精确的问题,提出分布式光伏并网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计算方法.根据光伏与配电网基础结构模型分析光伏与配电网结构,采用潮流计算方法对单点光伏接入对配电网电压分布影响进行计算,再通过前推回潮流计算结果判断支路功率数值分布,并根据叠加定理推算出多个光伏接入配电网电压的整体分布结果.以我国北方某城市为算例验证光伏并网对配电网电压的具体分布影响,最终得出二者间的具体、精确的分析结果,说明本文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能够使其光伏电源的并网对于配电网高压带来的影响作出一定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分布式光伏并网规划,需要利用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去建立起一个光伏电源受到环境、光照以及温度等方面影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模式,因其输出的功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对于光伏电源的接入点电压会带来相应的波动,同时幅度也比较大。因此针对于本文来说,是对光伏电源多接入点对于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相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下文内容,希望对于相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光伏能源并入电网规模的扩大,对电网影响越显突出。本文目的是综合了国内外对大规模光伏并网技术的研究情况,阐述光伏发电对电网带来的影响,总结了光伏电站的模型,并且光伏并网存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孤岛效应、电压与频率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措施,同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各行业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分布式发电越来越被关注。和之前的传统模式相比较,分布式光伏发电优势十分明显,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最常见的就是分布式光伏在并网的时候极易受到并网造成的影响,而且这种接入方式的特性就是随机性较强。同时,就配网系统来讲,其自身的电压也会因为并网而受到影响。鉴于此,对于分布式光伏并网产生的配电网影响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研究配电网电压受到的具体影响是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分布式发电情况的阐述,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为配电网电压受分布式光伏并网影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光伏组件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能量来源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且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过程中,不会给空气带来污染,不破坏生态,是一种清洁安全的能源,同时又具有在自然界不断生成、并有规律得到补充的特点,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太阳能的开发力度逐渐增大,尤其是并网光伏电站的设计建造,极大提高了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力度,这将会直接改变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本文针对我国并网光伏电站的设计、建造现状,提出了几点笔者的看法,以期为将来的并网光伏电站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分布式发电作为一种新兴的发电技术,可以附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分布式电源的并网后,改变了传统配电网结构,对配电网的继电保护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分布式电源并网后的继电保护整定。本文从分布式电源并入电网后产生的问题以及影响着手,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容量及接入电压等级的整定方案,保护电网的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13.
短期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洋  孙银川  常俾林 《资源科学》2013,35(7):1474-1481
提高短期光伏发电预测水平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并入现有电网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开发利用的关键问题,对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开发利用、保证并网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短期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测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纳总结,对各类方法的发展趋势、优缺点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统计智能类预测方法是国内外小型光伏电站短期光伏发电量预测技术发展的重点,总体平均预测误差在3.0%~ 11.0%之间.简单物理模型类预测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大中型并网光伏电站业务运行采用最多的短期光伏发电量预测方法,总体平均预测误差在5.0%~20.0%之间.复杂物理模型类预测方法是未来大型光伏电站短期发电量预测技术研究和发展应用的主要方向.文章结论对我国短期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测技术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光伏并网后配电系统产生的电能质量、继电保护、供电可靠性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建立了典型的三相两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仿真模拟、实现了光伏并网过程,并对并网过程产生中的谐波问题及孤岛效应问题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分布式光伏发电遵循因地制宜、分散布局的基本原则,可进一步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分布式光伏电源有效接入配电网后,接入方式与传统电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会对配电网诸多方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15)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光伏发电技术迅猛发展,光伏电站建设步伐持续加快。随之,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工程层出不穷,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紧张、用电需求量日渐增加间的矛盾,促进不同行业与领域健康稳定发展。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是近十年出现的一种新型能源供应型式,文章分别其系统特点、发展状况、与配电网并网问题、对继电保护的影响、技术研究重点以及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分布式冷热电联产系统经济环保、缓解电力的供需矛盾,节省了运行费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6,(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也在不断进步。现阶段电网中,利用光伏发电系统和电网进行良好衔接,对我国的电力系统具有非常有利的积极影响。本文首先对光伏并网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概述;而后,利用实际的案例分析了光伏电站介入系统的方案;最后,光伏接入电网对电网负荷曲线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工业园区光伏并网控制中,电力控制驱动过程中呈现阻尼振荡,影响系统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动态属性权重人工智能前馈神经网络的电力控制方法,提高工业园区光伏并网电力控制性能。控制系统设计中,采用两个PI控制器,并结合使用磁链控制器和转速控制器,在转子磁场坐标系下,利用仿射PARK变换,使得工业光伏并网控制电力系统所有运算在转子磁场坐标系下实现。构建人工智能前馈神经网络,通过功率前馈控制加快并网系统的响应速度,采用动态属性权重预测电流控制技术补偿延时,实现无差拍控制和正弦脉宽调制。系统测试表明,采用该控制方法进行工业园区光伏并网电力控制,能有效抑制控制延时和电感量偏差对并网电流造成的畸变,控制系统鲁棒性和稳定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吕祖旭  胡永军  胡冰颖 《科技风》2014,(18):114-115
本文介绍了相关技术规范对分布式光伏低压并网开关的要求,分析了低压并网开关在电网故障时的动作行为,分析了低压并网开关相关定值的由来,对接入配电网低压并网开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