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驾驶疲劳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引起疲劳的主要原因,介绍了当前世界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疲劳检测方法和减少疲劳的主要对策,介绍了驾驶疲劳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驾驶人的视觉特性引起的人因隐患是引发交通事故的核心原因,其表现为驾驶人观察不当、注意力不集中、动态视敏度较差,由视觉特性引起的驾驶疲劳和觉醒水平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纵观近30年,驾驶疲劳检测的方法大致分为车辆状态检测、驾驶员生理信号检测、驾驶行为检测以及驾驶员眼动特征检测4种。前3种检测方法条件要求苛刻、过程复杂,而且和驾驶人因中重要的视觉特性没有直接关联,所以成效不高且不易推广使用。近十年来随着视线跟踪技术的发展,基于视觉特性的驾驶安全眼动研究以其准确性、可靠性和非接触性成为检测驾驶疲劳的首选。文章就眼动技术在驾驶安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调查与分析,总结了有关驾驶疲劳的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并将其与基于视觉的眼动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提炼了眼动态特征、静态特征和眼动视线特征等3大类5种指标对于驾驶安全的检测方法;同时指出了目前基于视觉特性的驾驶安全眼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进行交通工程,人因研究和视觉特性研究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疲劳检测逐渐取得人们的关注,疲劳检测技术层出不穷,对预防疲劳驾驶、减少交通事故具有现实重要意义。试图从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两个生理因素来分析驾驶员是否疲劳,以期为疲劳驾驶检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驾驶员驾驶前和连续驾驶不同时间的各个状态进行研究,探究人体疲劳时的生理反应机制,确定司机的疲劳积累程度,防止司机的疲劳上岗与疲劳驾驶。开发了一套简易检测驾驶员疲劳程度的方法,它能够快速、方便、准确地检测出驾驶员的疲劳程度,可以有效防止驾驶员疲劳驾驶,减少该类交通事故的发生。以疲劳问卷为基础,应用视觉暂留理论,结合反应速度与心脑电图分析等手段开展研究,通过设计简易实验并综合利用它们进行疲劳程度检测的方法,确定上岗前司机可以驾驶的时长,并通过心脑电图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正>司机连续长时间驾车后将会产生疲劳,疲劳将导致司机心理、生理机能的失调,从而导致驾驶机能下降。疲劳驾驶是当今社会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减少疲劳驾驶带来的危害,疲劳驾驶自动预警系统应运而生。疲劳驾驶自动预警系统通过各类传感器检测驾驶人状态,并对其状态进行评估;当评估为疲劳时,通过报警提示提醒驾驶人关注自身状态。疲劳驾驶自动预警能够有效降低由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6.
疲劳驾驶是影响安全行车的原因之一。本文针对疲劳驾车与道路交通安全的关系、产生原因及对驾驶行为的影响,提出了预防驾驶疲劳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一大重要因素,目前已发展为国内外交通安全研究热点之一,对疲劳驾驶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本文将检索到的涉及图像分析的疲劳驾驶专利申请进行人工去噪、标引梳理、归纳总结,分析了该领域的申请趋势、技术原创国、申请人,力求还原基于图像分析的疲劳驾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疲劳驾驶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8.
疲劳驾驶是交通肇事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疲劳和行车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充分认识疲劳驾驶的种种危害,找到疲劳驾驶的各方面原因,加强防范意识,切实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安全行车。  相似文献   

9.
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安全也备受人们的关注。相关数据表明,驾驶疲劳导致的交通事故约占交通事故总数的60%以上,驾驶疲劳检测也显得尤为重要。驾驶员疲劳检测的方法众多,本文建立了基于图像处理,采用PERCLOS的方法并在Microsoft Visual C++6.0环境下的驾驶员疲劳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疲劳驾驶和危险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文章基于YOLOv5目标检测算法和dlib人脸识别库,分别从人脸朝向、位置、眼睛开合度、眨眼频率、驾驶员手持物品定位,分析物品形态、物品大小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利用YOLOv5算法实时地计算出驾驶员是否存在疲劳驾驶和危险驾驶的行为,若存在则通过系统及时给出相应的安全提示。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9)
驾驶疲劳研究是汽车主动安全领域研究方向之一,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车辆和人体的操作行为,二是基于人体的生理信号。本文总结和评价了国内外关于驾驶疲劳的研究现状,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驾驶疲劳研究应该朝着定量描述、阈值算法和多指标整合建模方向努力,最后对驾驶疲劳研究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产生疲劳驾驶机动车辆的主要原因、表现形式、危害后果,并提出了预防或消减疲劳驾驶机动车辆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3.
驾驶人警觉性缺失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单调环境下。在高速公路上,由于驾驶任务简单,环境单调,道路可预测性高,驾驶人的警觉性容易涣散。为研究单调环境下驾驶人的警觉性时变规律,利用仿真软件构建驾驶环境,共有10名驾驶人参与了驾驶模拟器试验。利用主观疲劳量表测量驾驶人驾驶前后的主观疲劳状态,运用MP150采集驾驶人的心电数据,驾驶人在驾驶时需发现某种特定信号并报告。结果发现,在单调环境下,驾驶人在驾驶任务开始后30 min,其信号的漏报率在不断增加,从8%增加到32%.驾驶人的心率在驾驶过程中并无显著性差异,但其主观疲劳程度有显著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在单调环境下驾驶1 h,驾驶人未发生生理疲劳,但其警戒性发生了变化,30 min后警觉性开始下降。也说明了单调环境会导致驾驶人警觉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徐永红 《科教文汇》2008,(20):285-285
本文首先阐述了疲劳的定义和分类,然后分析了导致驾驶员疲劳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预防疲劳驾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阐述了疲劳的定义和分类,然后分析了导致驾驶员疲劳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预防疲劳驾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程艳 《大众科技》2013,(5):124-125
文章从汽车防疲劳驾驶技术的研究现状背景出发,重点介绍了当前汽车防疲劳驾驶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了各种驾驶员疲劳监测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当前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该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后期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0,(24)
目前眼动特征的非接触式疲劳检测方法中采用的眼动疲劳指标很多。为了比较各眼动指标的性能,本文采集了7名受试者清醒和疲劳状态下的眼动数据,并从中提取了Per-clos、眨眼时间均值、瞳孔面积等5个常用眼动特征参数,分别从显著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分析了这5个眼动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perclos、眨眼均值和瞳孔面积3个眼动指标在清醒和疲劳状态下变化具有明显差异,可以作为有效的眼动疲劳特征指标;作为检测驾驶疲劳的指标,眨眼时间均值最为稳定,其次是瞳孔面积。  相似文献   

18.
因为疲劳驾驶而导致事故发生的事件层出不穷,一款好的疲劳检测系统能够有效的避免事故的发生,以特征点检测以及面部特征(长时间闭眼、打哈欠)为核心设计疲劳检测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0,(24)
自动驾驶被认为是缓解驾驶员驾驶压力、减少交通事故的一项技术,但就目前所能达到的自动驾驶水平而言,还需要驾驶员承担监督者的角色,这会使得驾驶员更容易进入被动疲劳的状态。本文首先介绍了被动疲劳的概念和产生机制,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最后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疲劳驾驶极易引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本文结合疲劳驾驶的概念与成因,重点就疲劳驾驶的预防对策加以探讨,以期减少疲劳驾驶可能引发的交通事故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