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在深入揭批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的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受骗上当者中不乏知识分子,甚至是较有成就的科技工作者.这看上去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一个搞科学的人怎么会陷入迷信邪说的泥淖之中呢?但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下科学发展史,不难发现古今中外不乏这样的事例.其中,克鲁克斯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二、漫画略赏 这幅漫画讽刺了不作努力,只托迷信的糊涂的思想行为。一位青年坐在桌前用扑克算命,算算自己“明年能不能考上大学”;一位青年手握书本看着算命者身后的书架。漫画是靠细节取胜的。站立的青年手上握着一本书,表明他是一个勤奋好学者;用扑克算命者则相反,他身后书架上都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书,这表明算命者根本就不是一个勤奋学习专业知识的人。两个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漫画家讽刺什么,赞扬什么,虽然没有明  相似文献   

3.
这是两篇同题作文,它们有以下几个相同点:一是材料都来自我们小学生的生活,这说明作者善于从生活中寻找作文材料;二是主题都十分鲜明,不信菩萨信科学;三是文中的主要人物都是我们小学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小学生坚信科学的素质在不断提高;四是文章中是非清楚,爱憎鲜明,情感丰富,对科学就爱,对迷信就恨;对科学拥护,对迷信反对,旗帜鲜明。文章的不同点在于:一是迷信的内容有别,  相似文献   

4.
卡尔·波普尔是西方享有较高声誉的科学哲学家,他针对当时盛行的对科学的盲目信仰与崇拜提出了挑战。他认为“科学理论就是真理”及“科学理论来自经验事实的归纳”是两个迷信,并非正确,从而提出一系列具有独到见解的哲学思想,为他后来创立证伪主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无产阶级革命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反复证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无产阶级的领袖人物,制止对领袖人物的歌功颂德,反对对领袖人物的崇拜和迷信,这是关系到革命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今年七月四日《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的文章——《正确认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说得好:“个人迷信必然要被野心家、阴谋家所利用。林彪的阴谋活动就是从搞个人迷信入手的。搞个人迷信,是他们打向领袖人物的糖衣炮弹。一个执政党的领导如果被阴谋家的糖衣炮弹打中了,党和国家就处在极其严重的危险境地。”这说明个人迷信的危害性和反对个人迷信的重要性。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一生始终反对个人迷信;不仅是对别人,就是对自己也毫不例外。他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个人及权威,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向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进军的新长征中,我们是多么需要这种敢于解放思想,正确对待权威的科学态度啊!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宗教化、神化,使人们盲目地迷信和崇拜。而是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要通过用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提高辨别能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发挥相互教育与自我教育等一系列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对理性的迷信在社会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迷信压抑了人的自然天性,使人异化。D·H劳伦斯提出了"血的信仰"来救赎人类,这正与尼采的"酒神精神"有所契合。本文旨在说明"血的信仰"和"酒神精神"在劳伦斯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中的体现,并指出劳伦斯的"血的信仰"的不足。另外,本文主张引入尼采的"日神精神"来弥补,使陷入现代困境的人们肯定生命的价值从而异化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虽没有空灵清秀精灵,也没有神奇奥妙怪兽,但这仍是个充满美好幻想的世界。而将我们带入这美好世界的是一位名叫桂正和的漫画大师。他是从流行“超人”、“大勇者”的时代就走入漫画界的人,从他的第一部长篇漫画《飞翼人》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对信仰自由和拥有信仰呈现一种宽容的态度;而略占多数的大学生有信仰,并且在有信仰的学生中有近一半的人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对宗教和迷信、伪科学,持信仰态度的学生不多,并且不太坚决。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各个国家由于历史的或现实的原因,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与科学逻辑背道而驰的信仰或者称之为迷信,本文通过对西方社会种种迷信现象的概括,旨在帮助人们在与西方人交流的时候,更加的顺畅,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11.
人才分为四级,即市县级人才、省级人才、国家级人才、世界级人才。培养世界顶尖级的人才的方法是“不要迷信权威,因为权威有错;不要迷信老师,因为老师有错;不要迷信书本,因为书本有错”。用这一方法使两名学生的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三个学生在全国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省级一、二、三等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包丹丹 《中国教师》2013,(11):76-78
一做历史者大体不出三路:信古者,疑古者,以及释古者。过分迷信,有如信仰,做出的不是历史;过分怀疑,自坏根本,败坏的可能是文化。所以在这三者中,个人欣赏最后一种,即释古者。尤其欣赏陈寅恪先生那句人所共知的"同情与理解"。在民国那样一种学术氛围下,这并不是史学者的常态,与之持相近观点的钱穆先生在  相似文献   

13.
以S机构小组工作"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项目"这一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小组工作在关爱进城务工者子女的运用中存在投入经费不足、小组工作者的专业技能不足、小组活动节目设计不足等三个问题。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建议分别是:多方筹集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社工机构加强对小组工作者进行督导训练,同时小组工作者需不断总结经验;小组工作者要依据进城务工者子女的能力和兴趣科学设计活动节目。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精神信仰及其方式的哲学透视与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取向、价值标准和价值实现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精神信仰及其方式也必然呈现多元化的倾向。但其归结起来无外乎三种基本方式:一是以宗教为基本方式,以信神为基本特征的信仰;二是以正确处理现实与理想、个人与社会、理性与非理性三大关系为基本方式的合理的、科学的信仰;三是以盲目的、伪科学的迷信为基本方式的信仰。所以,社会转型期人生哲学的研究要倡导积极理性与高尚信仰的结合,维护两者必要的合力与张力,以造就人们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和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从理论上论述了科技插图作为一种科技语言形式在表达科学思想、传递科技信息中的一般作用。探讨了使科技插图能够在科技写作中充分发挥其科技语言作用的一般编辑学要求。这一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科技插图内容的科学性要求;二是对科技插图出版方面的技术性要求。本文的目的是要从科技编辑学的角度上,较为全面地总结和认识科技插图这一科学表述形式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6.
二、漫画略赏 这是一幅关于环境保护的漫画。地球原有的大片森林被持斧者乱砍滥伐,变“森林”为浓烟滚滚的烟囱,最后导致的是砍伐者的“自我毁灭”。画面上展示的是砍伐森林,其实,它反映了一切破坏自然,破坏环境的错误现象;漫画要告诉我们的,就是人类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我。  相似文献   

17.
漫画选例赏读点示:漫画反映科学知识,应该说是漫画家的一大创造。夸张,简洁是漫画的特点,严密、准确是科学的生命,用科学内容武装起来的漫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远大的前途。科普漫画在阐明科学道理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小到原子结构,大到宇宙天体,都可以去表现;另外,科普漫画还可以展开想象,把未有的科学幻想内容表现出来,启人心智。所画的内容,现在虽然没有,但通过科学研究,也许很快就会变为现实,这也正是科普漫画的价值所在。当然创作出优秀的科普漫画,作者首先要有科学知识,科学知识的深与浅决定科学漫画的水平高低,在这方面,漫画家是要做出艰苦的努力的。  相似文献   

18.
一、漫画类试题的特点在近几年各地的中考政治试题中,漫画类试题大量出现,并呈现出“简”“、新”、“活”等特点。“1.简”。这是就漫画题的命题形式而言的。漫画虽然形式简明,但寓意深刻。用漫画作材料,既简洁明了又形象生动,能够给人以震撼和启发。例1左面漫画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有()①要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②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③要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A.①②④B.③④C.①④D.①②③参考答案:B。该题用漫画作材料,形式十分简明,但寓意深刻,形象地讽刺了只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精神…  相似文献   

19.
漫画是近年来高考试卷中命题者比又较喜欢使用的一种情境设置方式,在2010年全国各省市14份高考试卷中,漫画类选择题共7个。这7道试题,有难有易,其中有些较难的试题在中学教师中引起了争议。这些争议,有的确实是试题本身存在缺陷引起的,有的则是读者在阅读漫画时没有掌握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将人从愚昧的迷信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却又对现实的伦理道德提出质疑,使人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与孤独。这种迷茫与孤独的产生实质上是由于传统价值观与现实价值观发生了冲突,人们在价值观的选择上无所适从。要消除这种现象,就需要建立人类的共同信仰——一种共通的文化信仰,和加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