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小燕 《中国教师》2004,(12):36-37
当前我国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教育观念,到教育行为、教育方式等正发生着一系列变化。教育探索和教育创新,成了当前教育的一大亮点。自主学习、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成为许多教师课堂教学的特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人为本,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等诸多新教育术语也成为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南。在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如,“在素质教育前提下,是否提倡考试”,教育界一直对此争论不定。笔者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对此有一点粗浅看法,不足之处,敬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联系密切,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改变或提升了教育的技术基础,而且对现行教育教学模式产生深刻影响。教育信息化除了影响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者对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学生评价、师生关系、教学管理乃至教师功能等的理解,并相应地引起一系列变化。因此,必须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使教育信息化与其他各项教育要素的现代化建设相互促进,才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由于确立了“抢占教育现代化制高点”的意识,在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中,行动快,起点高,讲科学,循规律,成绩大,为基础教育的现代化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宝安区的经验表明: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建制、建队、建网、建库和科研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强指导,提高效益。 第4部分的另一篇文章《“海岛中学”跨越“数字鸿沟”》,从一个侧面说明,尽管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但是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工作中,遵循的规律是共同的。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一直承担着“尺子”的功能,用于衡量各种教育事物的好坏、高低与优劣,大家对此也很少有异议。但日前在浦东新区召开的第二届浦东教育展示周上,市教委基教处颜慧芬副处长提出,教育评价要逐渐从一把“尺子”向一面“镜子”过渡的说法,给全场教师以极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李合胜 《云南教育》2007,(10X):31-31
当前,中小学开展的教育活动着实让人眼花缭乱: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消费教育、创业教育、理财教育等等。诚然,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有利于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丰富中小学德育的内涵,有利于中小学学生陕乐、健康地成长,好处多多。  相似文献   

5.
杨瑰 《辅导员》2014,(14):100-100
近年来,我们娄底一小积极创建全面发展理念下艺术教育特色,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实施素质教育,依托艺术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活动,努力发挥艺术教育育人功能,提高了学生艺术素质,培养了众多艺术人才,培养了学生艺术实践与创新的思维品质,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成为学校开展德育1=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教育中的许多问题,既来自校内,又来自校外。一方面,校内外的各种教育主体一直对教育中的很多问题存在着分歧和矛盾,在家校教育方面尤为突出;另一方面,社会上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存在着有效参与教育的巨大潜力,关键就在于要通过有效渠道和机制让各种教育主体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2009年,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学校成立了以家...  相似文献   

7.
陈根荣 《江苏教育》2007,(11):38-38
“快慢班”,一度成为教育的热点、焦点,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终因其“蜕变”(违反新《义务教育法》),而成为众矢之的,被勒令叫停,成了不应有的教育“闹剧”!笔者以为,问题不在于“快慢班”.而在于其变质:“快慢班”是教育“行政化”、教育“产业化”、教育“功利化”的必然“乱象”。“快慢班”成了教育“三化”的“替罪羔羊”。  相似文献   

8.
生活教育理论确立之前大约存在10年的探索期,在这个时期陶行知诊断出中国教育的症结在于一个字“死”,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清末以来的所谓洋学堂教育,依然延续着科举传统——死读书、读死书和读书死,迷信书本教育。另一方面,他在积极批判中国死教育的同时,也大力提倡和实践以自主、自动、自治、试验、创新、做事为核心的教学做合一的“活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在教育领域,“快乐教育”、“愉快教育”、“赏识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追求。对于当前的教育现状来说,教育确实需要注入“快乐”的因子,但是,如果不把“快乐教育”仅仅作为一个口号,而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或教育理想的话,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辨析。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做为一项现代人的教育内容,为现代教育注人了新的活力。现在的很多学校主要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和进行心理咨询来实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无疑是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两条重要途径和方式。在我看来,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应为主渠道,以各学科教学为主要载体。即充分发挥学校各科教学的心理教育功能,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这才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1.
诸葛萍 《考试周刊》2010,(19):210-211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先生的这一番话,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我国的教育,从最初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到今天“素质人才”口号的提出,正在向纵深处发展。高分低能的现象引起全社会的反思,于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地登上教育的舞台。一时间,“爱的哲学”“情感教育”也成为近年来教育界的一种主流。作为班主任,我也反对传统教育,  相似文献   

12.
尹云 《吉林教育》2009,(6):90-90
1.用“爱心”打开心灵。爱胜过一切语言,涵括一切行为。它是教师自觉的人格修养,是教师职业崇高与神圣的核心。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丰富的,神奇的,独特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树立“三创教育”理念 培养“三创”人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很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我认为,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思想都是符合现实需要的教育思想。三种教育思想的着眼点和针对性却有异,都存在彼此不能涉及的“盲区”,因此,大学教育不能只提倡三者之一,而忽视其余二者;只有把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综合在一起,熔炼为“三创教育”理念,才会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共存,对大学的人才培养将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1.“三创教育”是创造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机统一创造、创新和创业是一…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科学论坛》2009,(7):59-59
《教育科学论坛》自2009年第1期起,新增设“教育漫画”栏目.受到各方好评。“教育漫画”主要关注教育热点、焦点问题,正面讴歌与讽刺、鞭策相结合,追求回到教育原点,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的价值取向。欢迎关注教育的漫画作者不吝赐稿!  相似文献   

15.
乐兵 《天津教育》2008,(11):43-44
教育,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育是智慧的结晶。秉持这一理念,自毕业从教十年来,我多次拒绝学校领导让我带“实验班”的安排,接手的全是清一色的“双差”(学习差、纪律差)班。在教育过程中,我运用稍显“另类”的教育智慧,净化了班风,活跃了班集体氛围,改善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张美玲子 《教育》2011,(1):21-21
《教育》旬刊记者采访李蒙恩是在2010年12月14日上午,他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把教育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运用系统论方法分层次、多角度、动态、全面地观察研究教育系统工程,使教育的目标、结构、组织、  相似文献   

17.
这里所说的“生命教育”,不是通常理解的珍惜生命的教育,不是只对生死存亡的极端事例有意义,而是要服务于生命个体的成长、融会于学校教育全过程。这种人性化的教育,以提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命质量为宗旨,是教育目标的本质回归。  相似文献   

18.
所谓“不平常的教育”,一是指教育非其他事业可比,其性质、意义、价值也就非同寻常;二是指我国教育事业演变过程中不时出现的异常现象。道其“异常”,是以现今教育与以往教育相比,以本国教育与别国教育相比,相对而论。这种异常现象相对于正常现象,又有超常发展与非常落后于客观需求及反常现象之别。惟其如此,关于“不平常的教育”,尤其是社会转型期的教育,才有说不尽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沈洪建 《班主任》2008,(5):39-40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老师去内蒙古一所学校讲学时指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脆弱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此话一出,引起轩然大波。不少教师惊讶不已,现在谁还敢批评、惩罚学生啊!  相似文献   

20.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最根本的教育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部分。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并且说“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教育的第一特点是,“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农民是大众的最多数,教育首先要为农民服务。他指的大众也包括工人和其他劳动群众,他是为工农教育奋斗终生的。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以“工农劳动阶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