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压电陶瓷弯曲元是一种多功能传感器,在国外已经被应用于测试土的剪切波速和研究土的工程性质.该文介绍了在HX-100型动三轴仪上开发的压电陶瓷弯曲元剪切波速的测试装置,并对多种不同物理性质的试样,用弯曲元测试装置进行试验,试验结果与共振柱仪室内试验的结果非常吻合.同时,利用此试验装置,参与了国际平行试验,并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2.
弯曲单元量测系统是一种实验室内用于无损检测土样最大剪切模量的土工试验手段。在综合研究国外同类系统的基础上,对弯曲单元测量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简化了其硬件组成,用带声卡的电脑实现了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相关功能;同时开发了配套的软件系统,使土工试验中可以进行实时检测和信号处理。该系统成本低廉、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已经被安装到清华大学动三轴试验系统上,并且在天津新港软粘土动三轴试验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
常规疲劳试验方法在油气管柱疲劳性能测试中存在实验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为了便于油气管柱疲劳科学实验与教学,基于共振原理研制了一套油气管柱共振弯曲疲劳实验平台,主要包括油气管柱试件、传动系统、支撑系统、安全防护系统以及测控系统。完成油气管柱实验平台的设计、加工、安装及测试。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可有效开展油气管柱疲劳性能测试,并采用油气管柱共振弯曲疲劳实验平台开展实验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学生可深入了解油气管柱共振原理及疲劳损伤过程,对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非饱和土的弹性剪切模量是预测土体变形和土工建筑物正常使用服役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旨在提出一个描述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的简化模型,减少标定模型参数所需要的耗时非饱和土试验,并考虑吸力、应力、干湿循环及孔隙比对弹性剪切模量特性的影响。创新点:1.提出考虑滞回效应的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简化模型;2.减少标定模型参数所需要的试验。方法:1.基于前人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试验结果,考虑非饱和土中土颗粒间的平均骨架应力及毛细水提供的法向应力作用,通过理论推导建立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的半经验简化模型;2.通过文献中不同非饱和粉土及砂土的弹性剪切模量试验结果验证简化模型的适用性。结论:1.得到一个描述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的简化模型,该模型仅需两个模型参数,减少了标定模型参数所需要的耗时非饱和土试验;2.通过四组不同非饱和土弹性剪切模量试验数据验证了简化模型的适用性,表明该模型能考虑吸力、应力、干湿循环以及孔隙比对弹性剪切模量特性的影响;3.由于进行了简化,该模型可能存在少量预测误差,在宽应力和吸力范围内运用该模型时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5.
在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弯扭组合变形实验的弯曲切应力测量误差较大,主要原因是三轴应变花±45°方向应变片敏感栅中心偏离被测点而引起了附加弯曲正应力。为提高弯曲切应力测量精度,详细讨论了几种受正应力影响小的实验测试方案,包括粘贴反向应变花、利用弯曲应变消去正应力影响、粘贴更换方向的双轴应变花。并就第二种方案,利用实验室现有设备对弯曲切应力重新测量,得到测量误差仅为0.215%,充分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平面假设,对纯弯曲条件下3层材料组成的层合梁的纯弯曲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应用电测技术对2组不同材料组成的层合梁分别进行了测试。通过对测试点应变的理论值和实际实验测试值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实验方法和理论解的正确性。对层合梁的实验测试和理论分析不仅适用于实际工程研究,同时也可作为材料力学中纯弯曲实验的扩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中心轴和复合材料概念的认识,具有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圆盘结构在工程上有广泛的应用,探讨其弯曲振动固有特性对于预防圆盘结构共振、提高圆盘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设计圆盘结构振动控制方案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圆盘弯曲振动的频率和模态的精确解无法直接求出。单独的数值仿真和实验测试难以确定正确结果,本研究采用有限元仿真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求解圆盘弯曲振动的频率和模态。首先使用有限元方法对中心固支圆盘前三阶弯曲振动频率和模态进行估算,然后对圆盘弯曲振动频率进行测试,根据有限元估算结果对测试结果进行确定,并比较了2种结果,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8.
利用DSZ-2型动三轴对固定纤维及石灰掺量的纤维加筋石灰土开展了循环加载试验,以探究其在交通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变形特性,重点分析了纤维加筋石灰土累积塑性应变随循环动应力水平以及循环次数的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加筋石灰土的累积塑性应变在不同动应力幅值下均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近似呈指数规律增长。基于试验结果并结合指数函数建立了可以同时考虑循环动应力和循环次数的纤维加筋石灰土应变累积模型。  相似文献   

9.
在原有的矩形梁纯弯曲实验中增加工字梁的纯弯曲实验,分别测量两种梁的应变值,并将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不仅验证了工字梁具有更优越的抗弯性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吉林省板庙子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利用渗透实验、压缩实验、三轴试验、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试验,整理并得到了用于描述堆坝材料物理力学特性的试验数据和实验曲线,为开展堆坝材料研究,系统分析堆坝材料物理力学特性及开展坝体稳定分析和抗震性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大连理工大学的大型静、动真三轴试验机,对强度等级为LC40的全轻页岩陶粒混凝土和掺入钢纤维的钢纤维页岩陶粒混凝土进行了等比例三轴受压试验。试验中,观察了试件的破坏形态,测得了试件的三轴受压极限强度、塑性应变、峰值应变、总应变以及应力-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全轻页岩陶粒混凝土以及掺入钢纤维以后的钢纤维陶粒混凝土在三轴受压状态下,强度和变形较单轴受压有显著增大,并伴随有明显的平台流塑现象。因此,在工程设计中将应力平台流塑段强度及其对应的塑性应变作为轻骨料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设计应变。最后,基于八面体应力空间建立了其相应的破坏准则,拉、压子午线与静水压力轴在高压应力区有交叉点,其破坏曲面是闭口的、子午线光滑、外凸的曲线,且钢纤维页岩陶粒混凝土的破坏包络面被相应的不掺钢纤维的页岩陶粒混凝土所包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团结应力σc、团结比kc对软粘土振动弱化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可以将振动应力比与初始剪应力比作为归一化参数,建立动模量、阻尼比、累积偏应变与振动弱化参数之间的归一化关系,从而为软粘土动力特性参数的测试及应用提供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的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分析了在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在三轴固结不排水应力路径下考虑土应力应变非线性的孔隙水压力方程,根据有效应力路径唯一性原理,推导出适用于其他应力路径下正常固结饱和粘性土的孔隙水压力方程,并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验证方程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蜂窝结构抗剪性能实验研究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蜂窝结构以优异的力学性能,如比刚度大、比强度大、重量轻、良好的隔音隔热等,在建筑、工业锅炉、航空等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抗剪性能是蜂窝结构主要力学性能之一,本文利用剪切实验和四点弯曲实验对PVC材料的圆形错排蜂窝结构的等效剪切模量及抗剪强度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两种实验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两种实验测得的等效剪切模量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比较吻合。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数值模拟对蜂窝结构的力学性能参数进行估算,并通过数值模拟为实验设计和工程实际设计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针对滚动轴承实验需求,提出一种基于LabVIEW开发的远程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实验系统。该实验系统通过校园网进行远程实验操作,通过实验客户端,可以完成振动实验台的控制和监视,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采集和分析。信号采集可以同时采集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的振动信号。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分析方法包括共振解调法、短时Fourier变换、Hilbert-Huang变换、小波变换和自适应最优核(AOK)时频分析等方法。应用表明,该实验系统使用简单方便,可以节约实验成本,最大限度利用实验室资源,能够满足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实验的要求,也为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实验设备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行动静载荷组合作用下的深井矿山岩石破裂特性的研究,自行研制了型号为TRW-3 000的岩石真三轴扰动诱变实验系统。该系统与其他真三轴测试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该系统具有动-静载荷独立加载功能。基于地下工程开挖路径,利用该实验系统开展了真三轴卸载条件下动力扰动诱发破岩实验,初步证明相同幅值不同来向的扰动载荷可以诱导致特定应力状态下岩石的破裂。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纤维增强材料加固砖柱的轴压性能,进行了17个(6组)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条带加固砖砌体柱的轴心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加固方式能不同程度提高砖柱的承载力,还能有效地提高砖柱的峰值应变与极限应变,同时,对改善砖柱的抗压刚度以及延性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电阻应变片的贴片位置、栅长大小以及横向效应均会对测量的精确度产生影响。该文从以上3个方面对《材料力学》课程的电测综合性实验——圆筒的弯扭组合实验中,利用全桥接法测量弯曲切应变的误差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测量误差主要是由于电阻应变花的敏感栅中心偏离中性轴所致。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准确定位海洋电磁探测设备的高度,基于海洋声波分层介质射线声学的声线轨迹方程,短基线定位原理,采用海水声速经验公式和主动声纳方程,推导出了适合本系统的浅海超声波定位算法。同时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测试,并将算法仿真测试结果值与实际高度值进行了比较。硬件实现部分采用拥有低功耗模式的MSP430单片机,逆变H桥路,WBT-30海底超声波换能器,换能器匹配电路,滤波器电路和放大接收电路等元器件构建了浅海海底超声波定位系统硬件结构,并在吉林大学的实验室模拟海水水池中进行了实验和标定。通过对定位系统在水池实验中获得的结果和与设备真实位置的比较,证明该系统可以满足对水下目标设备的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20.
饱和粉土振动孔隙水压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饱和粉土的动三轴试验,总结和分析了饱和粉土的振动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提出了振动孔压力比与振次比之间满足幂函数关系的孔压发展模式,说明了饱和少粘性土振动初期孔压急剧上升随之逐渐趋于稳定的特点,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及其粘粒的影响,验证了Lee提出的振动孔压比U/σ0'可以表示为大主应变ξ1的单一函数这一结论,推导出振动孔压发展极限值与团结比民间的关系,为实际工程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