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智能时代,技术的革新给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行各业不断带来深刻的影响。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推动人类进步的聪明的工具,给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等教育本质性问题的反思。ChatGPT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推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以及重塑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创造了更多的需求和可能。  相似文献   

2.
ChatGPT带来大型语言模型的时代变革。ChatGPT的诞生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取得的一个阶段性进步,其作为科技与日常生活融合背景下的突破性成就,对其引发的安全风险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文本梳理了ChatGPT带来的安全风险,在人工智能治理基本框架的基础上,展开基于风险议题、治理主体和治理手段的三维分析,提出应对大型语言模型安全风险的治理原则和思路,并建议从法律规范、协同治理、部门监管、技术攻关和伦理约束五个维度,推进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安全风险治理。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ChatGPT对人类学习方式和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变革效应备受关注。职业教育是与技术连接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教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关键主体,其专业发展过程势必会受到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影响。从技术功能角度出发,在先进算法和海量数据的支撑下,ChatGPT在信息检索、知识生成等方面展现出强大优势,为职教教师专业知识增长、专业技能提升以及专业素质形塑提供了新机遇。但是,ChatGPT所带来的内容生产“失真”、功能运用“高阶”以及人机关系“紧张”等问题也使职教教师专业发展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充分释放ChatGPT对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赋能效应,迫切需要打造技术与教师共生发展的良性格局。具体来说,需要理顺人机关系,激发“想用”意识;增强数字支撑,厚实“能用”条件;重构育训体系,形塑“善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生成性人工智能ChatGPT不断迭代升级,引发各国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GPT-4版本已经推出,功能之强大令人叹为观止。文章基于ChatGPT的强大功能,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国传统教育教学将会面临的挑战,阐明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出现为教育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最后,提出我国未来教育应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人工智能工具互促共进,从而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良性发展。面对人工智能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避免其潜在的风险和弊端,是我们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强势影响教育领域并得到广泛应用。社区教育作为面向社区全体成员的教育活动,新时代正面临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泛在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一方面需要依托ChatGPT的优势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应对由此带来的各种问题,关键是需要寻求ChatGPT赋能社区教育的有效策略。ChatGPT赋能社区教育有助于弥补社区师资能力短板、有助于促进社区教学资源拓展、有助于推进社区学习方式创新;同时也存在某些风险隐忧、一定知识局限和若干教学缺陷等问题。鉴于此,ChatGPT赋能社区教育可以以共生理念重构教学机制、以素养提升重塑教师能力、以制度建设强化教学规范。  相似文献   

6.
ChatGPT的强势崛起,引发了教育领域的巨大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在为教师教学提质增效的同时,也给教师发展带来了全新挑战,如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被撼动、师生关系中的教师角色面临转型。推动教师角色重塑,成为当前亟待完成的重要工作,应该从以下方面着眼:教师要基于ChatGPT带来的知识生产改革,扮演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合理利用ChatGPT数据采集功能,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分析师”;通过知识教学思维训练的创新,成为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者”;基于全面育人的深层次需求,转变成学生道德的“引领者”与情感的“陪伴者”;借助ChatGPT的远程通信技术打破时空壁垒,成为共享交流的“合作者”。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地理教育成为热题。本文在阐明ChatGPT的定义及其对地理教育的价值与意义的基础上,探讨ChatGPT给中学地理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发现ChatGPT助推中学地理教师地理专业知识更新、地理教学资源拓展和地理专业技能提升的同时,也会使中学地理教师角色转变陷入困境,以及面临地理专业知识的增长与辨别和道德伦理问题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智能时代下中学地理教师需从立德树人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数字素养能力以及地理课程教学评能力上获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在《西游记》中,美猴王出世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历史性事件。OpenAI的ChatGPT就是智能化时代的“美猴王”。对于2022年底ChatGPT的横空出世,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它将引爆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加速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引发社会结构剧变,改变未来的产业生态以及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可能给人类经验的所有领域带来变革,而变革的重点最终将发生在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上,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化时代,借助人工智能推动教育革新是必要举措。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的爆火,使技术主义在教育界进一步蔓延升温,亟需对这一现象作全面冷静的思考。伴随ChatGPT介入教育生态,教育系统将迎来全新变革,包括自主学习迎来新定义、教师教学迎来新变革、学校课程迎来新挑战、人才培养标准迎来新转向,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享受ChatGPT带来技术红利的同时,其自带的风险将乘势进入教育场域,包括知识异化风险、学生主体性异化风险、教学过程异化风险、数字伦理风险以及数字教育治理风险,等等。文本指出,为有效抵御ChatGPT带来的风险挑战,应加强自主研发,完善顶层设计;辨明技术本质,回归育人本位;提高师生数字素养,走向和合共生的人机交互;坚守数字伦理,共筑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0.
智能时代ChatGPT强势崛起,生成式人工智能惊艳大众,引领人工智能走向场景落地,为教育领域变革带来巨大机遇。ChatGPT为教育创造有益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伦理风险。本文阐述了ChatGPT的发展脉络和内涵特征,揭示ChatGPT教育应用存在的伦理风险,包括:数据隐私的泄露与滥用、机器算法的歧视与偏见、师生关系的弱化与破坏、学术公平的失信与失衡。本文从博弈论视角出发,从道德伦理角度剖析“教育-ChatGPT”之间的最优关系,提出ChatGPT教育应用伦理困境的规避建议:唤醒大众意识与保护数据隐私,警惕惯性认知与防范算法偏见,把握任务重心与调节师生关系,规训道德行为与重塑学术公平,以此增强“教育-ChatGPT”的应用价值利益,共建教育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促进教育人工智能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名为ChatGPT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产品一经问世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它表现出的教育创新价值更受到热烈讨论。由于具有先进算法、强大算力和海量数据基础,ChatGPT可以在与用户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从而智能化地提供问答、翻译、写作等服务。此外,最新发布的ChatGPT升级版——GPT-4还可以更好地解决实时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完成创意写作。在教育领域,ChatGPT既可以成为教学辅助工具、解答专业学术问题、搭建自主学习平台、节约人力资源成本、重构学校教育结构等,为教育创新提供新的机遇;同时,它也会带来一些风险与挑战,比如对教师角色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传统学校秩序等产生冲击,进而导致技术依赖、学术滥造、智能歧视等问题。当前,技术变革正在不断推动教育创新,这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且谨慎地对待新型技术,通过加强有组织科研实现智能技术自立自强,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筑牢国家数字安全屏障,通过明确数字伦理标准增强应用服务透明度,通过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形成教育评价灵活思维,力求在迈向人机共教的进程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2.
ChatGPT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有了一次飞跃性的发展,其强大的功能引起了成人教育领域相关学者的关注,成人教育如何享受技术带来的红利并且有效地规避风险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分析ChatGPT在成人教育领域适用性的基础上,本文认为ChatGPT介入成人教育仍有潜在风险:师生会产生技术依赖并造成思维机械化,ChatGPT会冲击考试评价制度并影响学术诚信,使用过程存在道德伦理风险致使信息行为失范。可以看出,ChatGPT对成人教育影响深远。为有效规避风险,我们应提高数字素养及创新能力、完善监督政策并注重人文关怀、制定伦理指南并提供安全保障,以此促进成人教育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承超  姜朋明 《大学教育》2023,(23):97-99+113
2022年11月,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的发布引发了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ChatGPT因其具备自然语言理解能力与多维感观文本、图片、视频等素材生成能力,深刻影响着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方式。文章以土木工程学科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为目标,从专业英语学习、教学内容情景模拟、学习指导等方面展示ChatGPT的教育应用潜能,并通过教学案例分析验证ChatGPT在工程地质课程双语教学方面的优势,揭示了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与学当中带来的巨大变革以及所面临的局限。  相似文献   

14.
ChatGPT的火爆引发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畅想。文本系统梳理了ChatGPT的涵义、技术架构、产业链及企业布局情况,指出对ChatGPT的认知不应局限于智能聊天软件或大型智能类语言模型,应将其理解为一种依托人工智能技术与人类实现互构的智能式认知理解模式。从整体看,ChatGPT释放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创新商业模式、驱动产业转型、催生应用场景,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ChatGPT会引发技术层面、社会层面、伦理层面及法律层面等诸多挑战。ChatGPT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因此,应趋利避害,坚持包容审慎的态度,通过研发自主可控技术、构建人才培养系统、完善相关法律体系等,引导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在带给人类教育变革新机遇的同时,也对教育应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次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变革,“教育何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在“ChatGPT与未来教育”沙龙上,教育研究者联合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家,首先从ChatGPT的基本原理、智能涌现、能力边界以及工具价值等维度,讨论了其特性与功能对于人类教育的价值与影响;然后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引发的现实挑战”,探讨了“教育如何保存做人的尊严?”“教师如何绝处逢生、教以成人?”“学生最重要的能力素养是什么?”以及“中国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问题,提出应加强高质量数据与真实有价值知识的相互转化、加强教师育人能力的自我更新、加强学生全方位数字素养的培育、加强五育融合一体化教育发展模式的设计等策略。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的深度融合,将重塑人类教育与学习形态、改变教育的历史叙事、启发未来教育变革、影响教育科研。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预示着一种“复合教育者”的诞生,将驱动未来教育底层逻辑重塑、教育生态转向共生以及学术生产新场景转换。学界应基于科学理性、哲学审辩和价值清醒...  相似文献   

16.
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引发了热议。通过介绍ChatGPT,探讨ChatGPT的出现将对市场营销行业客户服务、个性化推荐、广告投放、数据分析与预测、社交媒体管理以及内容创作等工作岗位所带来的替代性的影响。面对这些变化,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也应当进行相应调整。教师则应该与时俱进提升数字素养,专注于专业能力的提高,做数字伦理的遵循者和引导者。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一经推出就引发广泛关注,其为社会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法律风险,主要包括知识产权归属争议,数据来源合法性与用以训练的数据质量问题,生成不良或违法信息,挑战学校及学术伦理规范,等等。对此,监管机构与立法机构应提供相应的规制对策,包括明确类ChatGPT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知识产权取得规则,构建合理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严格的责任承担制度,加强全链条监管;研发机构应履行合规义务,推出学术抄袭检测模型,提高类ChatGPT人工智能系统服务人类的水准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的崛起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重大变革,伴随着类ChatGPT技术强势介入人力资源生态圈,如何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来有效助推人力资源管理变革需要全面冷静的思考。研究以ChatGPT等生成式AI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其核心特征,探讨在人才招聘选拔、员工培训与发展、员工体验提升、人才画像分析、赋能绩效管理和雇主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ChatGPT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可能引发的风险,即工作替代与岗位流失、用户隐私泄露风险、信息滥用与虚假操纵、决策误导与生成偏差,以及数据安全与网络风险。面对ChatGPT可能引发人力资源的深刻变革,人力资源领域应主动吸纳ChatGPT带来的创新动能,建立科学的生成式AI规范框架和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应用ChatGPT引发广泛热议,被认为是继互联网、智能手机之后,带给人类的第三次革命性产品。互联网开辟了“空间革命”,智能手机的出现带来“时间革命”,ChatGPT的横空出世有望形成“思维革命”,通过替代人类进行创作、创意、解答、咨询、翻译和客服等改变人类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由此重塑各行业生态乃至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20.
ChatGPT引发了国内外对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的大讨论,尤其是技术与教育的关联受到了广泛关注。相较于ChatGPT,GPT-4作为一种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已然超越前者,在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到来前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梳理的GPT-4历史发展,未来大学教学将迎来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将呈现出全新的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视野。这些视野包括因材施教的未来图景、教育元宇宙的实践样态、课堂教学的创新转向、教学评价的手段再生等。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反思GPT-4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技术陷阱”,其中包括全景敞视中的信任危机、失范模式下的诚信危机、谷歌效应下的知识危机以及认同威胁下的伦理危机等。面对技术变革,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技术、完善技术使用的指导手册以及提升数字素养并共同构建智能时代的教育内容。让技术成为培养“社会人”和“自由人”的工具,而不是让其成为“奴役人”和“异化人”的藩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