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多维度和全方位的要求,信息素养成为智能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本文在梳理信息素养范畴的历史逻辑基础上,分析构建了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三维框架,即信息技能操作、信息思维训练和信息人文关怀,并提出“以人为本”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方案,以“通专融合”方式协同实践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以大数据为支撑优化信息素养培养方式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为智能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实践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分析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人工智能等关键概念发展演进及内在关联的基础上,结合知识、能力与素养之间的内涵与关系,阐述了面向K-12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的概念及特征:智能教育素养是以创意为内核,教师基于知识、能力、思维、文化价值协同发展,借助教育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创意设计、创意应用与创意生成的教学实践过程,体现内生性、关联性、持续性、创价性等特征.文章还以教师角色重塑为核心基点,以学习文化、社会活动文化、技术文化为境脉,构建了包含知识基础层、能力聚合层、思维支撑层、文化价值深化层的K-12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结构模型,并阐明了各层结构中的核心构成要素,以期为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供引导,为开发智能教育素养测评工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学习与生活。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现状,对于引导学生的发展和推动教师适应技术变革、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对学生整体学习效果(智能技术应用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与学生学习效果(智能技术应用效果)各维度呈现正向相关;人工智能技术对不同性别学生学习效果产生显著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文章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提出智能技术运用实践策略,以期推动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雁  张文秀 《教育研究》2023,(10):66-76
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积极行为的重要变量。从抗逆力理论视角出发,考察工作压力对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影响机制,可以发现,工作压力对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教师能动性在工作压力与教师融合教育素养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学校融合氛围对教师能动性和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对融合氛围较积极的学校而言,教师能动性对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提升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应倡导抗逆力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即“看到”适当工作压力的积极价值,进而挖掘教师成长潜能,充分发挥教师能动性的核心动力作用;积极创建和谐共生的学校融合氛围,使之成为教师融合教育素养提升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已经踏入"信息智能文明"时代,"智能资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智能资本"强调知识及信息的主动、高效获取、整合、转化、创新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核心素养的支持。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作者把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论学习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相结合,谈谈基于核心素养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各领域迅猛发展,其中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虽然能够在知识生产、知识计算和知识服务方面完成多种智能任务以提供教学辅助,但其在功能构建、数据收集与管理、教学测评和应用等方面仍存在局限,同时缺乏适用于多个教育场景的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基于此,文章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标准化的现状出发,对教育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概念、原则和属性做出界定,并提出教育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标准体系,包括总体框架、信息模型、数据规范、测评规范和教学应用要求等,以从指导角度对教育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研发、应用、管理和评估进行规范。文章通过研究,旨在规范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赋能、赋智于教育,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性蔓延,在世界教育领域掀起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在此背景下,教育数据开放共享与隐私保护之间矛盾关系日益凸显,世界各国均面临着教育数据安全治理与隐私保护的现实需求。作为在公民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上具备立法传统地区,欧盟已经在欧洲经济区内建立起以《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为基础,数据伦理规约相协调,欧盟数据保护委员会、各成员国数据监管机构以及数据保护专员相配合的教育数据隐私保护立法与治理体系,为我国教育数据隐私保护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师生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一种特殊形态,其与技术更迭引发的社会变革紧密相关,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以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为支撑的人工智能时代,师生关系构建面临着新的现实挑战:教学空间过度曝光诱发师生隐私侵权,师生角色失位导致主体间教育功能弱化,师生信息素养错位引发认知偏差,师生情感互动缺失招致关系淡漠.人工智能时代师生关系构建应关注四个方面:完善教学空间隐私风险监测与问责体系,构建以育人为本的师生角色偏差调节机制,关注指向认知改善的师生信息素养教育,创设落位情感浸润的师生智适应对话场域.  相似文献   

9.
目前处于概念的混乱期,对技术复杂性的理解也存在不同,迫切呼唤对人工智能素养进行系统化审视。对此,文章针对人工智能素养与其他技术相关素养存在什么关系、不同主体的人工智能素养内涵是什么、如何开展人工智能素养理论研究指导下的行动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具体来说,文章从纵向上梳理了技术相关素养的演进过程,将其划分为信息素养或数字素养阶段、类人工智能素养阶段、人工智能素养阶段、新一轮数字素养阶段;同时,从横向上辨识了不同主体的人工智能素养,主要涉及公众、学生、员工三类主体。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素养发展、素养体系、素养转变三个方面,剖析了人工智能素养理论研究的行动启示,以期为人工智能素养相关的理论良性发展和实践稳妥落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教育逐渐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热点。苏州市吴江区青云小学基于对学情和校情的深度调研,提出了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农村小学科技教育体系的实践思路。青云小学构建了“1+2+N”人工智能教育模式,助推学生信息素养发展;因地制宜地开发了人工智能教育资源,破解人工智能学习困境;构建“项目驱动”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设计跨学科项目,夯实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与日俱进,互联网信息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个人信息的不当利用有可能侵犯权利主体的隐私和其他数据利益,因此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具有紧迫性与必要性。本文认为,目前大数据的存在削弱了知情同意原则效力,个人信息保护处于行政监管效果不佳、权利救济不力的困境。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后,应逐步弥补现有体系的不足,加强行业自律,创新监管方式,完善救济体系,以实现对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教学评价智能化转型的内涵与逻辑,本研究以内在主义技术伦理为考量视角,提出教学评价智能化转型的内在主义技术伦理考量框架,即:智能评价主体应关注技术的道德协同性,智能评价技术应关注道德算法设计,智能评价过程应遵循公平伦理规范,智能评价行为应依赖“人-智”伦理秩序。研究发现,内在主义视角下教学评价智能化转型存在的伦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应用僭越教育主体尊严,智能评价数据挖掘违反信息道德界限,智能评价算法偏误破坏教学决策质量与公平,以及智能化教学评价活动偏离人本伦理轨道等多个方面。为此,从内在主义视角提出教学评价智能化转型的技术伦理规约路向:关注人文情感与技术理性的结合,树立需求本位的人机关系准则;实现有道德的算法设计与优化,合理保障师生教育自由与隐私安全;聚焦智能技术蕴含的积极伦理,增强对智能评价算法的动态监测;发挥智能评价的行为影响,构建以人为本的评价伦理秩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引起了全社会的持续关注,以GPT-4为代表的大模型被认为已初具通用人工智能的雏形。智能技术链式突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与风险性引发社会对教育系统变革的普遍担忧,迫使人们对人才定位、教育诚信、核心素养、科技伦理与技术治理等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新一代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影响将全面引发教育观的改变,包括众创共享的知识观、智联建构的学习观、融通开放的课程观与人机协同的教学观等。应对智能技术对教育领域的持续渗透,学校应着力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智能时代的学习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拥抱智能技术,发展人机协同教学的能力;开展学校人工智能社会实验,营造智能时代教育教学环境。只有不断提升师生智能时代的生存力与适应力,并持续优化学习环境的联通性与智能性,才能规范而有序地推动学校高质量且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基本具备跨领域解决问题的文本生成能力,逐步接近通用人工智能。本研究对ChatGPT进行各项能力测评,发现其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与批判性思维水平,但在创造力方面,ChatGPT没有明显的创造力倾向偏好。在教学能力方面,ChatGPT已经能够通过中国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部分。可以预测,此类生成式人工智能具备四方面应用潜能,有望成为教师准备教育资源的助手、学生开展自主自学的助手、课堂增强学习互动的助手、课外作业自动批改的助手。展望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包括:形成多元协同的“师—生—机”关系;推进“人机融合”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重塑课程体系结构与学习科学研究;全面关注“智能鸿沟”以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使教育教学形态发生革命性变革,传统教师角色因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受到冲击,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成为制约智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教师角色焦虑的概念界定,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的具体表征为:知识飞速更新与教师自身发展滞缓引发的专业素养焦虑,智能教育场域的无界化与教师谋求稳定引发的职业前景焦虑,智能教育期望与教师主体诉求冲突引发的伦理焦虑.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焦虑的纾解路径:一是厘清智能教育场域下教师的知识诉求,构建校本化教师信息素养培育体系;二是建构教师技术领导者身份,坚守教师在智能教育场域中的职业优势;三是精确诊断与满足教师的智能教育诉求,关注基于证据的焦虑消解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反垄断法和隐私保护法的动态发展,二者打破了单纯的正向关联,展现出相当的复杂性。一方面,数字平台以隐私保护为由进行竞争抗辩,另一方面,以数据访问为代表的反垄断救济措施也可能侵害消费者隐私。这些竞争与隐私不可忽视的负相关性凸显了破除反垄断与隐私保护困境的现实需求。我国应结合国际理论和实践,辨明反垄断法和隐私保护法的互补关系界限,促进数据共享与数据控制的动态平衡,构建相辅相成、统筹兼顾的利益最大化数据框架,完善细化详明严谨、灵活透明的法规,倡导跨机构合作下的共赢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线教育逐渐迈入“质量改革”的智能教育时代,以学习者视角探究学习支持、信息素养与在线学习投入的关系是提升在线教育质量的关键。研究构建了基于信息素养调节的在线学习投入影响关系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方法分析其影响关系和调节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学习支持、信息素养与在线学习投入均呈现显著相关性;信息素养在学习支持对在线学习投入关系中存在七种正向调节作用和两种负向调节作用;信息素养的调节效应主要通过学习支持中的评价支持和情感支持两个变量影响在线学习投入的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文章尝试对研究结果进行阐释,并提出提高数字情感智能、建立有效学习分析以及重视信息素养培育等相关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选取湖北省16个市州的17,592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运用SPSS 26.0、AMOS 22.0及Mplus 8.3统计软件,对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数学动机、知识熟悉程度与数学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数学动机、知识熟悉程度对数学核心素养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数学动机对知识熟悉程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对数学动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学动机在学生的学与数学核心素养之间,以及教师的教与数学核心素养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知识熟悉程度在学生的学与数学核心素养之间,以及教师的教与数学核心素养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数学动机、知识熟悉程度在学生的学与数学核心素养之间,以及教师的教与数学核心素养之间存在显著的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ChatGPT的出现意味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又一次掀起了信息化革命的浪潮。本文详细概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该技术存在不透明性和不可解释性、数据隐私和安全、个性化和公平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四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然后从个性化教育、智能教学、联合教育及虚拟教学四个方面,展望了未来教育领域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未来智能社会的公民,需要具备与社会相适应的智能素养。当前有关低龄儿童人工智能教育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了培养未来社会有竞争力的公民,有必要探讨面向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低龄儿童的人工智能教育的价值取向、教育内容和途径等。本研究基于相关理论和低龄儿童认知特点,探讨低龄儿童人工智能教育价值取向、人工智能教育教育目标和内容、实践形式、实施途径等,强调低龄儿童人工智能教育要承担好启蒙作用,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培养计算思维、创新能力和人工智能应用意识、促进人工智能素养的后续发展作为AI启蒙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提出通过趣味性方式、简易性工具和方法、生活化和情境化活动的途径开展包括认知体验、思维训练、编程创新和伦理理解等的AI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