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要求,设计无碳小车按双8字轨迹运行.分析了运动轨迹,得到了驱动机构与转向机构的关系;设计了凸轮机构实现小车的转向,并通过MATLAB仿真得到小车运行轨迹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辆将重力势能通过动力转换装置及转向机构来实现自动避障的‘8’字凸轮小车。小车采用伯努利双纽线作为主动轮的行驶轨迹,并推导刻画出凸轮以实现转向功能。利用MATLAB仿真工具模拟主动轮行驶的实际轨迹,并对小车关键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总结变化规律,降低调试难度。进一步运过补偿分析,综合调节关键参数来降低因零件加工误差对轨迹的影响,合理地控制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3.
以偏置直动尖顶推杆凸轮机构为对象,运用C#设计了一个直动推杆凸轮机构图解法教学软件。介绍了凸轮廓线图解法设计的反转法原理和基于旋转变换的软件实现原理,包括点的坐标旋转变换理论、推杆位移函数C#类库设计方法等。详细给出了凸轮机构图解法教学软件的设计步骤与运行过程。通过4个不同设计参数的应用案例说明该软件在展示凸轮廓线图解法设计原理与步骤方面的灵活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凸轮机构广泛运用于各种机械,特别是自动机和自动控制装置。传统的凸轮设计方法有图解法和解析法两种。图解法简单、直观,但设计的精度有限;解析法设计精度高,但计算量大,往往需要编写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利用ADAMS/View强大的分析仿真能力,以负半径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构为例,通过推杆的运动规律设计出凸轮的轮廓,最后进行运动仿真,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反转法建立解析式求出凸轮理论廓线方程,再根据包络原理求出实际廓线方程和铣刀加工中心轨迹方程。同时计算出凸轮压力角及其曲率半径验证凸轮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通过编程运算可对复杂凸轮轮廓曲线精确求解而获得数控加工过程中走刀路线上各点的坐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例分析齿轮一凸轮组合机构,介绍了按给定的轨迹曲线来设计齿轮一凸轮组合机构的凸轮廓线的解析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平面四杆机构的连杆曲线上存在包含尖点与拐点的连杆曲线,在尖点处的两枝曲线在该点具有一条公共切线,可用于动点速度瞬时反向的机构设计;曲线在拐点处的曲率为零,同时法向加速度也为零,可用于动点具有一段近似直线轨迹的机构设计,但包含尖点与拐点的连杆曲线只有动画或动点坐标数组生成的曲线才能展示出来。通过建立平面四杆机构以及其他机构中连杆上这二类点的数学方程与动画制作,展示了这些机构的尺寸关系与连杆曲线,作为虚拟实验项目,实现了机构设计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既激发了学生做机械原理课程实验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计算机编程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西省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的主题,设计了一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且自动绕行"8"字轨迹的小车。首先,通过Matlab软件模拟计算出小车绕行的最佳"8"字轨迹,根据轨迹的大小确定小车后轮直径和齿轮机构的传动比;然后,通过不完全齿轮和曲柄摇杆机构相结合来设计小车的自动换向系统,当不完全齿轮有齿部分和无齿部分周期性地进入啮合时,小车相应地绕行"8"字轨迹的非圆弧部分和圆弧部分;最后,采用UG NX软件对小车的各组成机构进行三维建模、装配及运动仿真。在仿真取得理想的效果后,对小车进行加工制作与调试。经过参加省赛的实践检验,证明了该机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虚拟样机软件ADAMS/VIEW获取了凸轮轮廓曲线,建立了凸轮机构虚拟样机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凸轮机构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曲线,从而验证了该方法设计的正确性,为虚拟样机技术在凸轮机构开发中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凸轮轮廓曲线上各点压力角的分析,运用应用程序Excel准确地绘制出了凸轮在不同的从动杆运动规律情况下压力角的变化曲线和不同基圆半径时压力角的变化曲线.为设计凸轮机构时保证机构具有良好的传动性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无芯模旋压旋轮轨迹曲线对其成形精度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验证无芯模旋压工艺可行性,同时深入探究此新型工艺机理,研究并获取旋轮轨迹曲线参数化控制及其对于零件成形精度的影响趋势。创新要点:基于贝塞尔曲线实现对于无芯模旋压旋轮轨迹曲线的参数化控制;通过构建包括成形与回弹工艺过程的无芯模旋压仿真模型,研究参数化轨迹曲线对成形件壁厚及形状精度的影响趋势及关系,同时对成形过程变形区应力应变进行了深入探究分析。研究方法:1.基于三次贝塞尔曲线实现对于旋轮轨迹曲线的拟合以及参数化控制(图3);2.利用LSDYNA软件实现对无芯模旋压成形及回弹工艺综合仿真及其过程、结果数据的提取;3.研究不同参数化轨迹曲线下成形件壁厚及形状精度变化趋钟(图12和13),获取量化轨迹曲线对于零件成形精度影响关系(表3),并通过增加实验组验证所获关系模型;4.提取成形过程中及成形后板料变形区应力及应变数据(图14-19),深入探究上述变形机理。重要结论:凹轨迹曲线下,坯料中部出现最大减薄及变形程度,且降低曲线曲率,形状精度提高;凸轨迹曲线下,最大减薄及变形区域出现在坯料后部,且降低曲线曲率,壁厚及形状精度均提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验证无芯模旋压工艺可行性,同时深入探究此新型工艺机理,研究并获取旋轮轨迹曲线参数化控制及其对于零件成形精度的影响趋势。创新要点:基于贝塞尔曲线实现对于无芯模旋压旋轮轨迹曲线的参数化控制;通过构建包括成形与回弹工艺过程的无芯模旋压仿真模型,研究参数化轨迹曲线对成形件壁厚及形状精度的影响趋势及关系,同时对成形过程变形区应力应变进行了深入探究分析。研究方法:1.基于三次贝塞尔曲线实现对于旋轮轨迹曲线的拟合以及参数化控制(图3);2.利用LS-DYNA软件实现对无芯模旋压成形及回弹工艺综合仿真及其过程、结果数据的提取;3.研究不同参数化轨迹曲线下成形件壁厚及形状精度变化趋势(图12和13),获取量化轨迹曲线对于零件成形精度影响关系(表3),并通过增加实验组验证所获关系模型;4.提取成形过程中及成形后板料变形区应力及应变数据(图14–19),深入探究上述变形机理。重要结论:凹轨迹曲线下,坯料中部出现最大减薄及变形程度,且降低曲线曲率,形状精度提高;凸轨迹曲线下,最大减薄及变形区域出现在坯料后部,且降低曲线曲率,壁厚及形状精度均提高。  相似文献   

13.
联动凸轮机构和凸轮——五杆机构作为轻工业机械的常用机构被编入中等专业学校轻工专业试用教材《轻工业机械设计》(轻工业出版社,1989年)。根据多年从事设计和教学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这两种机构的设计示例欠妥,在教学中需作必要的补充和修正。 一、联动凸轮机构 联动凸轮机构由两个简单的凸轮机构组成,其设计是根据生产中要求的预定轨迹,先绘制出两个从动杆的位移线图,然后再根据位移线图设计凸轮廓线。根据位移线图设计凸轮廓线的方法,机械原  相似文献   

14.
基于第二界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要求,我们设计了一辆无碳小车。该无碳小车驱动的动力来源为5焦耳的重力势能,小车前行过程中完成的所有动作所需的能量均由此能量转换获得。小车结构为三轮结构,一个转向轮,一个主动轮,一个从动轮,将1千克的重锤通过缠线轮轴升高为500mm,当重锤下落后通过齿轮传递带动主动轮轴转动,小车前行,同时小摩擦轮与摩擦盘摩擦传动动力给曲柄滑块连杆机构使得小车前轮周期性摆动,最后小车实现按一定周期的S型轨迹自动避障前行。本无碳小车最好的成绩是直线行走距离为34米,绕过障碍为33个。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设计了一种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机械能来驱动小车前行的装置,采用齿轮来传递力矩进而带动驱动轮,采用空间机构RSSR实现转向轮的转向,推动小车运动.通过MATLAB对小车运动轨迹进行优化设计,实现小车按照8字型路线绕过障碍物并呈现周期型运动.采用Pro/E建模,导入ADAMS中进行运动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为后续加工无碳小车样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微分几何中的曲率为工具,通过对圆锥曲线和空间曲线的曲率圆问题研究,获得了关于椭圆、抛物线、双曲线以及空间曲线的曲率圆等6个轨迹结论,从而为解决圆锥曲线和空间曲线曲率圆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摆动从动件凸轮轮廓曲线的几何分析,运用办公软件Excel准确计算出轮廓曲线上各点的坐标后用Word或CAD精确地绘制出摆动从动件凸轮机构中凸轮的轮廓曲线。  相似文献   

18.
四连杆机构是工程上广泛应用的传动机构,按照预定的轨迹曲线设计平面连杆机构,就是要确定机构的各尺寸参数和连杆上的描点位置,使该点所描的连杆曲线与预定的轨迹相符。利用软件Matlab优化工具箱进行优化设计,使得实际运动轨迹与预定的轨迹误差最小,得到最优的连杆参数。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指导第二课堂及毕业设计中,采用TURBOBASIC语言编制了对心直移式滚子推杆盘形凸轮廓设计程序,及参数化凸轮零件工作图绘图程序,同时把设计程序的数据结果存入数据文件,由参数化凸轮零件工作图绘图程序自动读取后自动生成命令组(SCR)文件。 将其装入AUTOCAD12.0计算机绘图软件中,即可绘制凸轮零件工作图,实现凸轮机构的设计绘图一体化,具体作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内曲线液压马达在重载工况下凸轮环与滚子接触产生的弹性变形,改变了预设的运行轨迹,使得马达产生较大的转速转矩脉动。本文提出一种凸轮环变形预补偿的优化设计方法,在设计阶段耦合弹性变形的影响,以降低马达在实际工作时的脉动,从而提高马达的稳定性。创新点:1.通过赫兹接触理论和马达结构的受力分析,建立凸轮环弹性变形非均匀分布的计算方法;2.建立凸轮环弹性变形预补偿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方法:1.通过理论推导建立凸轮环非均匀弹性变形与工作压力之间的直接关系,基于此提出凸轮环弹性变形预补偿的设计方法,并给出完整的流程与计算方法。2.通过仿真模拟,对凸轮环变形计算进行验证,初步证明所提方法的正确性。3.通过实验验证,对在不同工况下,马达的脉动率进行分析,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论:1.提出凸轮环变形预补偿优化设计方法,包括初始的整体补偿和二次局部补偿。2.在对马达进行详细运动学和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出凸轮环变形的计算过程,并用有限元仿真方法进行实例验证。3.脉动降低率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45 MPa工作压力下可以实现40%的高脉动降低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