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8 毫秒
1.
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梳理我国现存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探讨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发展趋势。【方法】通过分析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结果】中国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主要有基于“质量评估”的“合格评价”和“优秀期刊评价”以及基于“影响力大小”的核心期刊评价,两种评价体系均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各评价机构应进行整合或合作,将倡导学术规范作为重要职责,建立统一规范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在遴选评价指标时,要更加注重评价指标对期刊质量的引导作用。【结论】只有各评价机构及管理部门深刻反思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我国学术期刊质量影响因素众多繁杂,科学合理地构建综合期刊质量评价体系,可为各个领 域学术评价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过程】本文对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常用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提出一种 基于模糊评价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期刊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于交通运输领域中代表性期刊 中。【结果/结论】在对抽取的16个期刊评价排序中,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可广泛地运用 于各个领域的期刊评价排序中。【创新/局限】本文提出的期刊评价指标模型科学合理,能够为学术期刊质量评价提 供指导方向和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为科技期刊国际化程度提供定量评价指标和方法。【方法】借鉴相关研究成果阐述科技学术期刊国际化的实质性内涵特征,分析科技学术期刊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的计算参数,提出以国际论文数量、国际引用频次、稿源国数量、引用国数量为基本统计数据的科技学术期刊国际化程度指标计算公式。【结果】给出科技学术期刊国际化学术贡献量、国际化广度、国际化强度以及国际化程度综合指标计算公式和计算示例,并简述其作用和意义。【结论】用期刊国际学术贡献量、期刊国际化广度、期刊国际化强度以及期刊国际化程度综合指标,可以对期刊国际化程度进行全面、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4.
赵蓉英  王旭 《情报科学》2019,37(11):3-10
【目的/意义】学术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多维度、多指标融合测评可为学术期 刊影响力评价指标遴选、模型优化提供借鉴,也为改善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现状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以国际 综合类期刊为例,结合13个传统引文指标并引入15个Altmetrics指标,构建基于传统引文指标和Altmetrics指标的 学术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模型,从3个维度系统进行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标准化处理、相关分析、信度 分析、效度分析、因子分析分别对该3个维度进行评价。【结果/结论】得到学术期刊原生影响力二维评价结果和学术 期刊影响力三维评价结果。3个维度下的测评指标间均呈较强的正相关,且3个数据库中各指标在整体上与内部间 都具有显著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耿海英 《情报科学》2018,36(12):101-105
【目的/意义】新创学术期刊的评价一直都缺席于各家期刊评价体系,但新创学术期刊作为我国学术期刊的 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评价不仅可以丰富完善现有的期刊评价体系,还可促进新刊的健康发展。【方法/过程】本 文以人文社会科学新创学术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人文社会科学新刊特点,并与其他期刊评价进行比较,指出了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新创学术期刊评价的目的应该是综合质量评价。而且从新刊的实际情况出发,评价指标体系宜 粗不宜细。【结果/结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新创期刊评价指标里可设置意识形态属性指标、学术质量指标和编辑出 版规范类指标,以评价期刊的政治方向、学术水准和编辑出版质量。此外,可考虑设置新媒体类指标以引导期刊适 应新媒体环境。评价过程中以专家定性评价结果为主,其他量化指标为辅。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单篇论文引证体现的期刊学科贡献性、重要性、长效性以及学术传承性4个维度,对期刊论文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析出重要的实质性引用并将其标准化,从而压缩被引频次的水分,实现更加有效和精准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立足“以文评刊”的理念,从单篇论文引证视角,采用论文引证标准化指数、论文复引频次、文献L指数及F1指数4个维度的6个指标,探索改进学术期刊评价的新方法。【结果】以自然地理学中文期刊为例开展实证研究,6个评价指标能更加准确地表征期刊的重要性和长效性。【结论】相比基于影响因子等传统评价指标的方法,基于单篇论文引证视角的期刊评价改进方法可更加合理地对期刊进行定量评价,有效促进期刊关注论文的学术质量及长期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期刊评价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我国学术期刊实现有效同行评议的策略。【方法】 针对我国期刊同行评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参考国外期刊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从顶层设计出发,探讨我国学术期刊在改善同行评议制度中可采取的措施。【结果】 提出加强政策的支持和鼓励,完善评审专家队伍,优化审稿方式和健全评价与反馈制度,提高学术出版质量的具体方法。【结论】 上述四步措施有助于实现同行评议在学术监督与把关中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数据库的对比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更好地了解我国科技期刊相关引证指标数据库的情况。【方法】对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数据库(CSCD-JCR)、《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CJCR)、万方数据的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维普资讯的中文科技期刊评价报告、中国知网的个刊影响力统计分析数据库这5个科技期刊引证指标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详细分析比较了其引证指标组成及用于评价科技期刊的功能。【结果】由于统计数据源不同,各引证指标数据库的引证指标数据差距较大。【结论】用综合评价指标对期刊排名较单一指标排名能更准确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和行业影响力;基于大型数据库的引证指标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期刊被引用和传播情况,但基于源期刊的CSCD-JCR和CJCR引证指标更具有代表性,能更准确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话语权视角构建学术期刊四维评价框架,推进话语权与期刊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方法】采用文献调研、比较分析等方法梳理国内外期刊评价的研究现状,对话语权与学术话语权的概念进行界定,论述学术话语权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术期刊四维评价框架与学术期刊话语权提升策略。【结果】学术期刊话语权由主体、内容、客体、渠道、效果5个话语形成要素有机配合、相互作用而成,其评价可从引导力、原创力、影响力和传播力4个维度展开,评价方法可从数据获取、数据分析、模型构建和模型应用4个方面进行创新。【结论】以多维度、多要素、多指标、多方法融合评价学术期刊话语权是大数据环境下的必然选择。要提升学术期刊话语权,就要树立学术地位,挖掘热点领域,构建多元立体的传播格局,紧跟全球挑战和需求变化,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徐小莹  李辉 《情报科学》2019,37(12):71-77
【目的/意义】针对学术期刊多指标评价中存在的复杂指标关系,提出一种新的基于深度自编码器的学术期 刊综合评价方法。【方法/过程】考虑到评价指标间存在的复杂相关性,首先分析了两两指标之间的四种关系;其次, 构造深度自编码器将多指标映射到三维隐元空间;然后,利用该空间分析学术期刊影响力;最后,利用非线性曲线 拟合分析预测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指数。【结果/结论】以法学类期刊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综 合具有复杂关系的多指标因素,能够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学术期刊影响力,能够自动发现指标值异常的期刊,并能 够应用学术期刊影响力分布规律精确预测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指数,是一种有效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针对学术期刊多属性综合评价中指标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 DEMATEL和 Choquet积分的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应用 DEMATEL方法对学术期刊指标间 相互影响关系予以分析,由此确定各指标的中心度和原因度;然后,在考虑指标间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测 度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建模;最后,利用 Choquet积分计算学术期刊的综合评价值并排序。【结果/结论】以图书情报 类期刊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考虑指标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关系,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学术期 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期刊评价指标的统计分析数据阐明目前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以下简称“高校学报”)在中国科技期刊中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指出新时期制约高校学报整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方法】 以进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遴选出的2017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卷)中高校学报为研究对象,结合同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中期刊评价指标,统计分析高校学报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的占比,及其各项评价指标与其他核心期刊和非核心学报的差异。【结果】 2017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高校学报占比14.6%,与其他核心期刊相比,高校学报整体评价指标偏弱;不同层次、类别高校学报的评价指标差异明显。【结论】 以期刊评价指标衡量,高校学报整体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偏低。现阶段制约高校学报整体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办刊定位固化、主办高校综合创新能力不均衡、科研评价体系的偏向,以及僵化的办刊模式和缺乏竞争的办刊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提出比较不同语种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新指标——高频作者指数,比较中、俄文图书情报学(LIS)领域的期刊学术影响力。【方法】 以中、俄文不同学科的期刊数据为研究对象,根据期刊作者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发文情况评价期刊,检验新指标在不同学科、不同语种期刊评价中的适用性,以期刊新指标得分、期刊数量等为依据,比较中、俄文LIS领域期刊学术影响力。【结果】 社会科学类期刊的新指标得分比较理想,并且期刊的新指标排名与影响因子排名的相关性较高;中文LIS领域期刊在新指标得分、期刊数量等方面均好于俄文LIS领域期刊。【结论】 高频作者指数目前更适用于评价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文LIS领域期刊的学术影响力高于俄文LIS领域期刊。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政治学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发展现状,探究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与期刊学术影响力之间的关系,为学术期刊影响力的提升和期刊运营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政治学类CSSCI来源期刊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2023年29个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近15000条推文及其社交媒体指标,结合政治学期刊的综合影响因子指标,使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评价指标与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单篇推文社交媒体影响力与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呈负相关,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与其微信公众号的粉丝量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当前政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对提升学术影响力的效果有限,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有助于期刊社交媒体账号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SSCI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期刊为例,分析JCR最新公布的期刊评价位置指标——影响因子百分位与h指数、累积h指数等位置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对期刊的评价效力。【方法】 计算SSCI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期刊2015年的2年、5年、7年、10年的h指数和累积h指数,在WoS中下载各刊2015年的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和影响因子百分位,对上述指标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各引证时间窗口h指数和累积h指数及影响因子百分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00),各指标与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均为P=0.000)。【结论】 影响因子百分位与h指数、累积h指数对期刊的评价效力一致,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针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性不足,提出优化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五维路径,以完善期刊评价体系。【方法】 以期刊评价指标的属性特征为切入点,在剖析《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现有评价指标维度的基础上,指出其在整体性、重要性、完整性、时效性和网络传播力5个维度的不足。【结果】 在分析现有评价指标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区分不同期刊引文质量差异,深化整体性评价指标;考量重要论文的数量与强度,凸显重要论文影响力;引入反向指标,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补充时效性指标,呈现期刊生命周期;充实网络计量指标,促进引文指标与网络指标的平衡。【结论】 五维路径优化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有助于达到多主体、多维度、科学合理地评价期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为发展和评价我国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调查法,以全评价体系为理论框架,探讨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的概念和特征,搭建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提炼出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的相关指标。【结果】构建包含形式评价、内容评价、效用评价3个一级指标,学术影响、新闻传播等9个二级指标及其下属33个三级指标的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实现对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系统、全面、专业的评价。【结论】所构建的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是合理、可行的,能够对科普研究类学术期刊评价领域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中国现行学术评价体系和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导向下,中文学术期刊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发展中文学术期刊是一个重要课题。【方法】 对比分析了8种具有代表性的中文光学期刊,以《光学学报》为例总结了提升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的一系列措施。【结果】 通过提高学术质量、提升服务质量、加大宣传力度等全方位手段发展期刊,更好地为科研工作者服务。【结论】 中文学术期刊的需求客观存在,而且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正在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希望《光学学报》发展之路能为其他中文学术期刊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梳理和分析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有利于构建和优化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促进科技期刊健康发展。【方法】明确科技期刊相关跨学科评价指标的概念和特征,并据此来检索相关文献,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结果】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可分为基于被引频次绝对数值、基于被引频次排序位置、基于引用量绝对数值3种类型,但这些指标大多存在引文同质与自引操纵等缺陷,需要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索。【结论】要构建跨学科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不仅需要提高引文区分度,纠正偏态分布,还需提升新指标的认可度和使用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梳理并综述期刊跨学科性测度及期刊跨学科性对期刊评价影响研究的发展态势,总结期刊跨学科研究的内容和进展。【方法】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CNKI数据库检索期刊跨学科性和期刊评价的相关文献,通过筛选和分析重要文献,对期刊跨学科性及其对期刊排名或期刊评价指标的影响进行系统综述和述评。【结果】在不同学科领域,期刊跨学科性对期刊评价或期刊排名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学科领域的跨学科期刊在期刊排名中占据优势,而有的学科领域的跨学科期刊在期刊排名中处于劣势,在有的学科领域中期刊跨学科性对期刊排名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在评价跨学科期刊或利用期刊排名进行学术评价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