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国知网、万方、维普404篇撤销论文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学术不端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三大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到370篇撤稿声明,分析对应的404篇撤销论文期刊分布、学科类型分布、对期刊评价影响、“撤销论文、被撤销论文、发表当年被撤销论文”年度分布、“撤销论文年篇均滞后月数、被撤销论文年篇均滞后月数”、整体撤销论文和医药卫生类撤销论文的撤稿原因、撤销论文被引情况。【结果】医药卫生类撤销论文占比最高;撤销论文数量对期刊影响因子及被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情况没有非常显著的影响;2020年、2021年撤销论文数量远远大于被撤销论文数量,撤销论文年篇均滞后月数在波动中缓慢增大,被撤销论文年篇均滞后月数逐渐减小;在整体撤销论文和医药卫生类撤销论文中,学术不端撤稿原因占比最高;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后的2012—2021年的被撤销论文、学术不端撤稿原因记录数量比使用前的1997—2011年分别增加206篇、155条;在3个数据库中,中国知网的撤销论文可检篇次、被引篇次、被引频次最多,撤销后论文被引情况时有发生。【结论】要解决撤销论文问题,需对科研人员开展学术道德培训,编辑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影响力国际期刊撤稿论文的特征及撤稿原因,有利于深入认识撤稿现象,为撤稿论文的管理和科研诚信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Cell、Nature和Science创刊以来的232篇撤稿论文,采用科学计量方法分析撤稿论文的时序变化、撤稿时滞、学科分布、撤稿原因、撤稿主体、撤稿前后被引频次等基本特征。【结果】近20年来撤稿论文数量波动上升;基础生命科学领域撤稿论文数量最多,绝大多数撤稿论文的通信地址为美国、英国和德国等科技强国;论文在撤稿后仍然获得大量引用;最主要的撤稿原因是伪造数据/图像和结论不可靠,结果不可重复问题较为严重;诚实性错误撤稿论文数量远超科研不端撤稿论文数量。【结论】正确认识期刊撤稿现象,关注“可重复性危机”给科研不端治理带来的挑战,深入总结诚实性错误撤稿的真实动因,加强对科研不端撤稿论文的独立分析,并进一步探究撤稿论文的引用价值和引用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学术期刊撤稿声明的规范化写作模式和发布形式,以期能给同行提供参考。【方法】对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截至2015年12月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出38篇撤稿声明类文献,撤销论文59篇。分析我国学术期刊撤稿声明的写作和发布情况,提出撤稿声明的规范化写作模式和发布形式。【结果】我国学术期刊撤稿声明的撰写尚不规范,撤稿声明的发布各期刊之间也不统一,尤其是网络版和数据库中的后续处理多未完善。由此归纳出撤稿声明的规范法化写作模式,提出撤稿声明发布的注意事项。【结论】我国学术期刊撤稿声明的写作和发布需要规范,这将有利于维护编辑部、编委会、作者、读者等各方的权益,有助于净化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调查科学图像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并进行描述性分析,为科研管理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使用“image”作为“Reason(s) for Retraction”字段的检索关键字,获取撤稿观察数据库中与图像学术不端相关的全部数据,结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对数据进行编码后,进行中外作者对比、出版机构与期刊、单位类型与区域等3个维度的分析。【结果】我国作者的图像学术不端情况严重,目前处于高发期,呈现学科集中、区域集中、机构类型集中的特点,严重影响我国作者的学术形象。【结论】建议从国家层面建设学术出版图像库,并集中力量开发图像检测技术;建立学术出版伦理联盟,形成期刊对作者和单位、联盟对主管机构沟通机制,高效通报学术不端行为;推动改变不合理的考核制度,从源头消除科学图像造假动机;在医院和医学院开展图像学术不端行为教育工作,建立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量化分析2011—2020年全球肿瘤领域论文的撤稿时滞及其影响因素,探究近年出现的新变化,使科研工作者和期刊工作者在日常实践中理性把握撤稿时滞的意义。【方法】 在撤稿观察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数据,以非参数检验和参数检验方法共同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撤稿时滞的影响。【结果】 纳入肿瘤领域的撤稿1262篇,2011—2020年撤稿时滞呈两阶梯式下降(P<0.001),中位撤稿时滞为545.00天(约1.49年)。论文发表年代较近、临床研究、非合作论文均是显著缩短撤稿时滞的因素,但近年的数据或趋于稳定。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论文发表年代与撤稿时滞的缩短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501,P<0.001)。【结论】 2011—2020年全球肿瘤论文撤稿时滞呈阶梯式下降,论文发表年代与撤稿时滞的负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中文学术期刊撤销论文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论文撤销数量不断攀升,论文撤销现象正在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从CNKI数据库检索得到83篇撤稿声明,共回溯了92篇撤销论文,并分析了论文的撤稿原因、撤销时滞、所属期刊学科和高被引撤销论文。归类出4类撤稿情况,通过对撤稿声明分析发现因学术不端引起的撤稿总占比为67.4%,其中因抄袭及剽窃他人成果撤销论文在92篇中占比28.3%。92篇撤销论文的平均撤销时滞为1.5年,撤销论文集中分布于医药卫生、工业技术和自然科学三大领域,并初步探讨提出作者、编辑部及国内数据库对撤销论文处理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论文出版前作者单方面撤稿的原因进行探讨、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对策。【方法】从小木虫网站论坛归纳总结了作者单方面撤稿的5个事例,将撤稿行为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按撤稿原因将撤稿行为分为正常撤稿行为和非正常撤稿行为,正常的撤稿行为是作者的权利,应予尊重和保护;而非正常的撤稿行为属学术不端行为,应予抵制和惩戒。【结论】针对两种撤稿行为提出:约定双方责任,完善撤稿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服务意识;采取多种措施,抵制学术不端等对策;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对作者单方面撤稿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并结合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探讨不同学科、不同影响力期刊、不同撤销时滞的撤销原因差异,为国内学者、科技期刊、科研管理部门积极应对论文撤销和学术不端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撤稿观察数据库,逐项检索统计2016—2020年国际期刊撤销中国学者论文的原因,论文发表时间、撤销时间、所属学科,撤销论文所在期刊等数据。通过WoS数据库,检索撤销论文所在期刊的JCR分区,比较分析不同学科、不同影响力期刊、不同撤销时滞的撤销原因差异。【结果】国际期刊撤销我国学者论文的原因较为复杂,学术不端行为是主要撤销原因,重复/剽窃问题最为常见。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文章重复、数据重复、图片重复等。不同学科、不同影响力期刊、不同撤销时滞在总体撤销原因及一级、二级学术不端行为分布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国际期刊撤销我国学者论文的原因呈现不同特征。建议结合相关特征,持续重视撤销原因多样性和复杂性,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防范重复/剽窃问题,建立健全相关论文撤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Retraction Watch在线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法,多维度分析中国学者在妇产科学领域国际期刊发表论文的撤稿现状及原因,并根据撤稿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结果显示:被撤稿论文数量在近10年不断增加,并多发于妇科肿瘤和乳腺外科两大亚学科;撤稿原因主要集中在存有争议、涉及复制品和研究错误.因此,抵制和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推动科研诚信建设是缓解论文撤稿现象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聚焦科研不端撤销论文,深入探究科研不端撤销论文的发现机制,为期刊参与对科研不端论文的治理提供参考,为出版伦理与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834篇我国高校科研不端撤销论文的撤稿声明为数据来源,综合使用科学计量、内容分析、文本计量方法,分析科研不端撤销论文的发现途径、调查过程、撤稿主体、撤稿原因等。【结果】第三方举报是发现科研不端论文的最主要途径,科研不端论文通常经期刊编辑部或出版商调查核实,由期刊主编或编辑发起撤稿。撤稿原因主要为虚假同行评议和剽窃,并且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趋势。【结论】期刊和出版商应当建立专门举报渠道,注重保护举报人隐私信息;不断完善对科研不端论文的撤稿依据和撤稿政策;制订统一的撤稿声明撰写规范;完善论文检测和审核机制,加大论文查处力度;关注频繁的、异常的、主动的撤稿行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物医学科技论文存在的主要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COI)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方法】通过检索Retraction Watch数据库,收集2016—2021年生物医学期刊中因COI相关问题被撤销、更正或关注的95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论文及其处理(撤稿、更正或关注)声明的主要特征、存在的COI问题及处理措施。【结果】本研究纳入的95篇论文中,72篇被撤销,23篇被更正或关注。论文存在的主要COI问题包括COI披露不完整(46.3%)、确实存在COI(18.9%)、对已披露COI的完整性存在质疑(12.6%)、潜在的COI披露不完整(12.6%)、COI披露错误(5.3%)等;具体COI表现为作者与企业(42.1%)、其他研究者(9.7%)、其他作者(7.0%)、研究机构(6.1%),以及期刊编辑或审稿人(5.3%)等之间存在的潜在COI或COI。【结论】生物医学期刊论文发表过程中存在多种COI问题,并且表现形式多样。建立并完善COI相关编辑政策,可预防COI相关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发表偏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研中国近5年来的光学论文发表情况,为光学学科与光学期刊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 对2011—2015年间中国在SCIE光学类期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中国作者在90种SCIE光学类期刊上发表了37371篇文章,总被引161069次,篇均被引4.31次。中国作者的文章发表数量逐年上升;中国与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在光学领域均有合作研究;中国研究机构在光学多个分支领域发展活跃。【结论】 提升我国已有英文光学期刊的质量、创办细分学科方向的新期刊、培养光学领域年青学者可以促进我国光学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科技期刊被撤销论文特征,以期为我国科技期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NKI数据库自开始收录至2016年12月31日发表的撤销或撤稿声明,逐条分析被撤销论文的来源期刊、撤销时间、发表时间及被撤销原因,并根据论文撤销时间和发表时间计算论文撤销时滞。【结果】 共检索到210篇被撤销论文,分布在146种期刊中,且全部为科技期刊。2007—2016年被撤销论文数量逐年增加,2015年最多。210篇被撤销论文的撤销时滞为1~145个月,平均撤销时滞为15.8个月。因学术不端问题被撤销的论文数量最多,占48.6%。【结论】 我国被撤销论文的比例和涉及期刊的比例均较低,科学界自我净化力度仍需加强。对于存在的学术不端等问题,尚需编辑界和学术界进一步加强审核监督。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NHC)通报的医学学术不端论文情况,探讨医学学术不端论文的有效防范对策。【方法】以2021年6月3日至12月31日NHC通报的309篇医学学术不端论文为研究对象,对其作者特征(职称、科室、工作单位、署名作者数)、论文特征(发表与撤回时间、被引用情况)、学术不端行为及处理措施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09篇学术不端论文共有署名作者1378位,被通报作者数为1019位,共计被通报1168人次。除不知情作者(36位)外,有174位署名作者未被工作单位通报处罚。1019位被通报作者中,69.08%的作者工作单位在山东;81.24%的作者拥有中级或副高级职称;医师与护师分别占84.09%与11.49%;骨科领域作者最多(占7.85%)。(2)截至2022年1月31日,309篇学术不端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为13.6次;有撤回声明并注明撤回日期的论文有201篇,撤回后其新增被引频次平均为3.9次/篇。仅30篇(14.93%)论文撤回后未再被引用。(3)论文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数据造假(162篇,52.43%),第三方代写、代投或买卖论文(138篇,44.66%),编造研究过程(101篇,32.69%),不当署名(74篇,23.95%)与图片造假(31篇,10.32%)。【结论】NHC通报的医学学术不端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包括数据造假,第三方代写、代投或买卖论文,编造研究过程;部分作者存在多次学术不端行为。我国医学学术不端论文防范与医学科研诚信建设任重道远,国家层面、医学科研机构、国内医学期刊等需要携手共筑抵抗医学学术不端行为的围墙,维护学术道德、净化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研究学术文献被撤销的规律和特征对于客观认识撤稿现象、净化学术环境、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对于撤稿的研究集中于期刊论文,很少关注会议文献。[方法/过程]以撤稿观察数据库中7579篇被撤销会议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总结被撤销文献的时间、来源和学科分布特征以及被撤销原因和时滞。[结果/结论]会议文献撤稿与期刊论文撤稿在原因和时滞上存在重要差异,中国是会议文献撤稿的“重灾区”。研究认为,科研人员、审稿人、出版商、科研管理机构亟需共同努力,加强对于学术会议的质量控制,提高相关主体行为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参照国外案例,为国内期刊处理利益冲突提供标准处理流程。【方法】 实例论述NEJMChestTranslational Neurodegeneration等期刊处理利益冲突的典型案例,针对可能存在未披露的利益冲突,结合出版伦理委员会的标准建议,制定不同处理流程和处理结果,并提出预防和规避利益冲突的方法。【结果】 提出审稿阶段发现作者存在没有披露的利益冲突和出版后发现论文存在没有披露的利益冲突的处理流程和具体处理结果,处理结果包括刊登撤稿、更正、关注申明等。并提出提高学术期刊对论文涉及的利益冲突的重视程度及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政策;促进作者对利益冲突的认识并指导其主动披露利益冲突以预防和规避利益冲突。【结论】 医学期刊、编辑应当规范和完善针对利益冲突的相关规定和处理流程,推进期刊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深入探究论文作坊的现状及其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论文作坊的特点、行迹和危害,进而设计系统有效的甄别方法,防范论文作坊的滋蔓。【方法】使用Python对撤稿观察数据库中涉嫌论文作坊的撤稿进行撤稿时间趋势和国别对比分析,并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撤稿观察网站公布的多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近年来由论文作坊引起的国际期刊集体撤稿事件频发,被撤稿的作坊论文数量激增,且绝大多数来源于中国学者。论文作坊常通过抄袭剽窃、数据造假、图片重复使用、大规模同行评议造假、不当署名、基金标注不实、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等手段作伪,既会损害科学的独创性,割裂署名的权责关系,还会增加审稿和撤稿环节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甚至对地域的学术声誉造成重创。【结论】论文作坊近年来有上升势头,且以中国为甚。这种“作坊式作弊”涉及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积弊綦深、为害甚烈。可根据写稿、投稿和撤稿环节的异常情况对作坊论文予以甄别。写稿环节数据来源异常,修图痕迹明显;内容质量粗劣,专业素养缺失。投稿过程操作混乱,代投痕迹明显。面对质疑和撤稿问询,作者往往选择消极推诿而非积极申诉;邮件交流中英文表达不畅,回复内容空洞浮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途径。【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及Excel统计分析功能,以石油天然气工程类科技期刊为例,分析该领域综合排名前列的期刊近十年高被引论文特征,结合期刊发展动态探索中文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途径。【结果】 高被引论文数量逐年增长,热点内容论文较短时间内易达到高被引;拥有核心学术力量的研究机构发表的论文、重点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被关注度、引用率普遍较高;学术大师与知名专家不仅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率较高,合作者论文被关注度也较高;作者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与发文数量关系不大,但与研究选题直接有关;热点、重点领域的引文贡献突出。【结论】 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应以内容建设为核心,重点提高引领学术创新的能力,周密组织策划出版内容,提高期刊论文质量,增强出版内容多样性。同时,倡导编委、审稿专家、编辑、作者、读者等的知识回报与价值体现,并从“快”“推”“宣”三方面提高期刊“三度”,使辐射效应在提升期刊影响力方面的作用得到最佳发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结合江苏省科技期刊发文、引文、作者、基金项目等元数据,结合被引次数、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文献半衰期与h指数等文献计量学指标,综合分析江苏省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方法】 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2—2016年)为原始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比较江苏省科技期刊的发文数量、篇均引文数量、篇均作者、作者地区分布、机构分布、篇均基金项目、论文选出比例、引用期刊数量、总被引次数、他刊引用次数、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h指数。【结果】 江苏省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高,各个期刊在不同指标显示出自己的特点。【结论】 江苏省科技期刊表现出清晰的学术层级性,影响力不均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F1000与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总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评价文献的相关性。【方法】 以医学信息学和糖尿病为主题,检索2010年发表文献的F1000总分以及文章发表至今的总被引频次和所在期刊的影响因子(IF),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新的检索方式和计算方式下文章F1000总分与总被引频次、F1000总分与期刊IF的相关性。【结果】 2010年发表并被F1000推荐的医学信息学主题的文献共259篇,糖尿病主题的文献共169篇。2个主题文献的F1000总分与总被引频次、F1000总分与期刊IF均呈显著低度正相关(P<0.01)。【结论】F1000与文献计量学指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F1000与文献计量学指标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应将两者相结合进行多维度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