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媒体信息简单易用、传播迅捷、交互性强,它能使企业员工视野更开阔,价值观更多元,思维更成熟。对企业员工精神培育有利的一面,也对企业员工的企业精神培育形成了严重的挑战。企业员工企业精神培育应了解自媒体背景下企业员工的精神状态,提升企业精神素养彳0用自媒体平台,开创企业员工企业精神培育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2.
基于个体行为理论的企业员工认同感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资源,而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本文在对企业员工认同感内涵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个体行为理论构建企业员工认同感形成模型,分析影响企业员工认同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要从使员工了解企业、认同企业文化、认识职业岗位等环节入手,培育企业员工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完善企业与员工关系管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丰煤矿针对目前企业与员工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通过让员工认同企业愿景、引导员工借助企业平台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及员工的归属感,实现了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企业发展要靠忠诚于企业的员工,而企业员工的流失,特别是优秀员工、核心页工的流失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本文针对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分析了员工流失对企业的影响,剖析了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企业员工流失丰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企业发展要靠忠诚于企业的员工,而企业员工的流失,特别是优秀员工、核心员工的流失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本文针对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分析了员工流失对企业的影响,剖析了员工流失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企业员工流失率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现代的员工培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培训员工的技术、填补组织空缺或增加企业产值,现代的员工培训与开发更加注重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使员工能够尽心竭力的为企业努力奋斗;现代员工培训可以促进企业上下级之间的双向沟通,增强企业凝聚力,强化企业文化;有效的培训还可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针对不用员工所做的培训还能使员工更快的适应市场变化、增强企业竞争优势,为企业培养后备力量,保持企业持续经营的生命力。因此员工培训绝不是企业的成本耗费而是企业的投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企业员工个性日趋凸显,需求日益多样化,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方法,注重引导员工培养健康的人格、发挥员工潜能、引导员工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员工培训是企业提升综合实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因素,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目前一些企业对员工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存在许多误区和问题,轻的影响企业的形象、企业的竞争力,重的甚至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分析企业培训员工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企业员工培训的建议与策略,目的是让企业认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企业要长盛不衰,就必须注重员工与企业的共同进步,使员工通过持续的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要构建企业员工和谐的心理契约,这对于增强企业的向心力、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很大作用,还可以使员工与企业牢固地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现代企业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或措施来构建与员工之间和谐的心理契约,本文主要从分析现代企业构建与员工和谐的心理契约的重要作用入手,阐述了现代企业员工和谐心理契约构建的具体措施,希望能给现代企业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显示出其对员工个人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现今的人力资源环境较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促使着企业不断展开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工作。本文对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含义和背景、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现状、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构建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促进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体系构建的措施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技术类员工是软件企业核心的人力资源,如何有效地激励该类员工十分重要。在对软件企业发展阶段、技术类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以及技术类员工的激励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于软件企业中的不同技术类员工的阶段性激励策略。并结合该策略构建了一个软件企业技术类员工激励的实施模式,为软件企业更加有效地激励技术类员工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
析经营承包责任制对知识共享的不利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案例分析,本文考察了企业内各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问题,得出结论:经营承包责任制削弱了员工之间的共同愿景,违背了企业的本质,恶化了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的关系。这种经营制度的安排会妨碍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3.
"人性化"管理即发扬"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把尊重人、爱人、关心人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必须尊重员工。尊重员工的人格;尊重员工的劳动;尊重员工的个人利益,要实现企业利润价值最大化必须以实现企业员工个人既得利益为前提。只有在充分尊重员工的基础上,才能博得员工对管理阶层的信任感,强化员工的忠诚度。人生来  相似文献   

14.
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企业员工的辛勤工作和奉献。但只考虑如何让员工辛勤地工作和无私奉献也是不实际的,还应考虑员工的个人发展。只有把员工的自我实现、自我发展与企业、公司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企业或公司本身才能更好地发展壮大。现代企业中的员工大多数追求一种成就感,这不仅表现为要求有较高的薪水、得到晋升、拥有个人财富,  相似文献   

15.
林美珍 《科研管理》2013,34(9):105-113
本文作者在我国52个旅游企业进行了一次实证研究,同时检验企业层次变量(企业的支持型领导氛围、授权氛围、员工服务行为评估氛围)、部门层次变量(部门的支持型领导氛围、心理受权氛围)和员工层次变量(员工的角色负担过重、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对员工心理受权的影响。多层次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和部门层次变量对员工心理受权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员工的角色模糊对心理受权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此外,企业的授权氛围不仅会通过部门的心理受权氛围,间接影响员工的心理受权,而且会调节部门的支持型领导氛围对员工心理受权的影响,企业的支持型领导氛围会调节员工的角色负担过重对心理受权的影响,部门的支持型领导氛围会调节员工的角色冲突对心理受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将既有企业的创新政策划分为两类:"鼓励员工创新"政策和"拒绝员工创新"政策,是否采取"鼓励员工创新"政策成为既有企业的一项重要决策。本文通过构筑既有企业与员工的多期博弈模型,剖析了既有企业创新政策选择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机会转化为商业化发明的概率越大、可商业化的发明产生的收益越大,则既有企业越倾向于采取"鼓励员工创新"政策;在企业内部开发机会时员工分享的收益越大、给定项目的产出越大、有风险类型项目的风险越小、员工发现机会的概率越大,则既有企业越倾向于采取"拒绝员工创新"政策。最后讨论了本研究的管理启示与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苏州高新区内71家企业427位员工的调查访问,研究了工作种类、行业类别和企业性质对员工公平感的影响。工作种类变量对员工的内部公平感和外部公平感都无显著影响;企业所在行业变量对员工的内部公平感和外部公平感都有显著影响;在企业性质变量上,其他企业中员工内部公平感要显著高于台资企业和日资企业,在日资企业中,机械行业员工对外部公平感受要显著高于IT行业。  相似文献   

18.
黄娟 《科技创业月刊》2012,(6):66-67,79
当生产资料越来越趋于同质化时,企业更加关注人才的储备和使用。员工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员工的去留,是企业保持稳定、创造价值、增加收益的关键因素。运用DEMATEL的方法量化分析员工满意度的构成因素,试图找出影响员工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企业提升员工满意度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娜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165-168
经济转型时期,知识员工在企业中逐渐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的角色,而企业与知识员工建立怎样的雇佣关系直接关系到知识员工价值的发挥,进而影响企业的成败。本文根据知识的稀缺性和对企业的价值性两个维度,将知识员工分为核心型、紧密型、独特型和边缘型四种类型。同时,从员工和企业双重视角出发,结合心理契约模型和诱引-贡献模型综合分析,尝试构建知识员工雇佣关系的匹配模型,为企业灵活采取雇佣方式,最大发挥知识员工的价值提出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教育和引导员工,其目的是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自觉担负起企业振兴和发展的重任,坚定不移地为企业分忧。供电企业能否有效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以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陆、主动性、创遍陛,是影响供电企业能否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要达到这个目的,采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很重要,如果采取的方法是以重视民生、服务员工为目的,那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很容易被员工接受,员工就会心甘情愿以积极的心态来配合,工作就会很容易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