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镜头一:教师出示习题:“王师傅生产一批零件,3天生产了这批零件的15,照这样计算,其余的还要几天完成?”“请大家仔细想想,该怎样解答?”“我相信,每个人起码能想出两种解法!”老师在积极鼓励学生,。短暂的沉默后,呼啦啦一排排小手高高举起,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答起来:(1-15)÷(15÷3),1÷(15÷3)-3,3÷15-3。“肯定还有别的解法。”老师对学生充满了信任。沉默。“刷”,教室里又高高举起两只小手。3×(1÷15)-3,3×犤(1-15)÷15犦。镜头二:教学《海底世界》,在理解“景色奇异”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问:“海底有光吗?海底有声音吗?”“有光有声…  相似文献   

2.
林春 《河北教育》2002,(4):37-37
摄于课堂中的两个小镜头镜头一:在李老师的一节数学练习课上。出示“王师傅生产一批零件,3天生产了这批零件的15,照这样计算,其余的还要几天完成?”“请大家仔细想想,该怎样解答?”“我相信,每个人起码能想出两种解法!”老师在积极鼓励学生,教室里悄然无声。短暂的沉默后,呼啦啦一排排小手高高举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答起来:(1-15)÷(15÷3)1÷(15÷3)-33÷15-3“肯定还有别的解法。”老师对学生充满信任和鼓励。沉默。唰,教室里又高高举起两只小手。3×(1÷15)-33×〔(1-15)÷1…  相似文献   

3.
一、情景师:4×7表示什么?生甲(兴冲冲地第一个举手):老师我知道!4×7表示4和7相乘。师:是吗?师一边拖长疑惑的语调,一边将征询的目光投向其他学生。众学生立刻明白这个答案错了,纷纷举起了小手。生乙:4×7表示4个7连加,也可以表示7个4连加。该生话音未落,教师便激动地将手一挥,大声地说:“××真聪明。表扬他!”教室里顿时响起很有节奏的掌声———“嗨!嗨!嗨!你真棒!”学生们齐刷刷地朝生乙伸出大拇指。……二、2个聚焦镜头1:生甲答错后整堂课神情黯然,不敢正视老师,偶尔想举手也是犹豫不决。镜头2:生乙受到表扬后,兴奋得满脸通红,无法静…  相似文献   

4.
综合训练部分 1.郑州市试题 六、(1)30.6÷(1-15%) (2)562÷(562+38)×100% (3)500-40×(500÷50) (4)1/2÷(1/8-1/12) (5)(48-13.5)÷(13.5÷9) (6)1.5×1.5×5×100  相似文献   

5.
四年级数学     
1.计算。 (1)200-800÷16×3 (2)(375÷75+58)×34 (3)(738+38×9)÷45 (4)4800÷(2560-145×16)2.算一算,连一连。你发现什么规律?3.你能按要求改变它吗?试一试。 (1)把100-(36+540÷18)改变运算顺序,使它的结果等于68。 (2)把285-(15+20×3)改变运算顺序,使它的结果等于330。4.列式计算。 (1)用294除以14的商,去乘32与18的和,积是多少? (2)285与15的和,除以20与3的积,商是多少?5.练跳绳,学数学。 (1)一个课外活动小组有5个同学跳绳,他们用2分钟共跳了1800  相似文献   

6.
案例:教师出示0×8、100×0、0×0三道算式,让学生根据这些乘法算式,说出每题相对应的两道除法算式。然后把学生的回答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师:写出了这么多的算式,怎样分类呢?生:分两类,0÷8和0÷100是一类,其余的是一类。板书:0×8=00÷8=00÷0=8100×0=00÷100=00÷0=1000×0=00÷0=01.师:让我们先来研究研究0÷8和0÷100这两题。谁知道0÷8、0÷100为什么都等于0吗?(生马上举起了小手)生:因为0和8、0和100相乘都等于0,所以0除以它们都等于0。师:噢,你是通过想乘法得到答案的,你真善于思考!大家还能像他这样举出其他的例子吗?生:因…  相似文献   

7.
意外的收获     
在教学简便运算时碰到这样一道题目:19.8÷3.3,学生出现了下面两种简便算法: ①19.8÷3.3 ②19.8÷3.3 =19.8÷(3×1.1) =19.8÷(3+0.3) =19.8÷3÷1.1 =19.8÷3+19.8÷0.3 =6.6÷1.1 =6.6+66 =6 =72.6 “咦!”这两种方法的答案怎么会不一样呢?哪里错了呢?”面对学生的疑问,我并不急于说明答案,而是问他  相似文献   

8.
令等式成立     
我们有四个数字:1、2、3、4,将它们合并到一个数学等式中,令其答案为5.例如:4+3-2×1=5使用相同数字的另一个成立等式如下所示:4+3-2÷1=5您是否能够建立另一个数学表达式,在等式左边使用1、2、3和4,并令等式的右边等于5?可以使用4个标准的数学运算符:+(加)-(减)×(乘)÷(除),如有必要,还可以使用括号.我们还可以练习一下这些题目:5551=243582=29936=25678=14443=42357=7答案:(4+1)÷(3-2)=55551=24(5-1÷5)×5=243582=2(8×2)÷(3+5)=29936=2(9+9)÷(3+6)=25678=1(8-7)÷(6-5)=14443=4(4×4)-(4×3)=42357=72+3-5+7=7令等式成立@道道…  相似文献   

9.
1.若51-[26.5×0.375-(8.3-74307)+○÷223]×445=50,则○=.2.在等式941×9.8+9.25÷5-2.5643÷3-(1165-8□+0.125)×16=33中,□=.3.计算:18.25×1154-1741÷(1-5594).4.计算:(7158-61151)÷[21145+(4-22145)÷1.35].5.计算:3.85×(5-276)÷1.25(73+131÷79)×1.1.6.图1是一个运算器的示意图,A,B是输入的两个数据,C是输出的结果.表1是输入A,B数据后,运算器输出C的对应值.请据此判断,当输入A值是2006,输入B值是9时,运算器输出的C值是.图1表1A32454656B5385C20617.8.01×1.24+8.02×1.23+8.03×1.22的整数部分是多少?8.(1)要把9块完全相…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在尝试。以下是我教学“除法的简便运算”一课的实录,供研讨,请指正。一、激趣引题上课开始,老师要求学生先来个写算式接龙比赛,老师写出24÷2÷3;24÷(2×3)这样两个算式,请学生接着也写出类似的两个算式。学生写的算式:60÷6÷5,60÷(6×5);360÷6÷6,360÷(6×6);……学生在接龙的过程中,感觉到这样的算式有很多。老师接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两组算式,并让学生相互说说你想研究什么问题?经过思索学生纷纷说:我想知道这两组算式有什么关系?这样的算式写得完吗?我…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毕业班的一节数学总复习课上,教师出了一道题目:“某车间计划生产1200个零件,实际上在前3小时就完成了计划的40%。照这样算,可几小时完成任务?”学生经过思考,多数人列成了算式1200÷(1200×40%÷3),找到了正确的解答。教师又要求他们用其他方法解题。部分学生经过努力,找出了“1200X(1-40%)÷(1200×40%÷3)+3”的新解法。但教师还要学生再想新方法。这时,多数学生已无能为力,只有少数几人找到了“1÷(40%÷3)”的新算法。然而,教师却仍未得到满足,还要求学生找出一种最简单的解题方法。在绝大多数学生愁眉苦脸的情绪中,好不容易才有一名学生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十分艰难地找出了“3÷40%”  相似文献   

12.
犤案例犦一堆煤1500千克,计划30天用完。由于采用的技术,每天比原计划节约15,这堆煤实际比原划多用了多少天?解答这题时,出现了两种解法:(1)1500÷犤1500÷30×(1-15)犦-30=7.5)(2)1÷犤130×(1-15)犦-30=7.5(天)师:还有其它的解法吗?(由于学生们没来得及思考,所以没有人发。)师:我们可以运用其它的知识,转换思维的角,去寻求新的解法。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动起来了:有的两手支着头,独立思考;有的动手在纸上写写画画;有三三两两在商量着、议论着,还有的在争辩着。了一会儿,终于有学生举手了。生甲:我想出了一种简便解法,15÷犤130×-15)犦=7.…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道思考题:“一本书有132页,小英3天看完,小勇4天看完。小英比小勇每天多看几页?”大多数学生这样解答:132÷3-132÷4=11(页)。教师问:“有没有更好的解法?”学生甲说:“我是这样解答的:132÷(3×4)=11(页)。”教师问:“你能说出这样解答的理由吗?”甲说:“我说不清楚,我觉得好像应该是这样。”教师问其它学生:“这种解法对不对?”  相似文献   

14.
<正> 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观察力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几点肤浅的体会。1 激发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兴趣 例如,要求学生用“+、-、×、÷”的运算符号以及括号,把4个4连成一个算式,使这个算式的结果,分别等于从1到9的九个数。例如(4+4)÷(4+4)=1,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引例。事实上引例告诉了我们,前面两个数的和与后面两数的和相等,其商为1,如果用适当的符号,使得被除数是除数的2倍,其商不就是2吗?引导学生对引例进行深入的观察,寻找规律。学生很快就知道,只要把第一个括号内的“+”号改成“×”号就有:(4×4)÷(4+4)=2,突破了一点,其余的问题就迎刃而解。就是:(4+4+4)÷4=3;(4-4)×4+4=4;(4×4+4)÷4=5;(4+4)÷4+4=6;4+4-4÷4=7;4+4×4÷4=8;4+4+4÷4=9。经常这样激发学生全方位思考问题的兴趣,不仅可提高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进而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分数应用题练习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用了34小时,从乙地回甲地又用了20分钟,这辆汽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学生1:摇根据已知条件,首先把20分钟换算成13小时,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路程(60×34),加上从乙地回甲地行驶的路程(60×13),就等于这辆汽车一共行驶的路程,列式为:60×34+60×13学生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还可以列式为:60×(34+13)课正要往下进行,一只小手高高举起,嘴里不停地小声喊到:“老师,老师!”此状表明他一定发现了“新大陆”。学生3:老师,…  相似文献   

16.
一、抓住实质诱思。即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对象,迅速接触问题的实质。如:“某车间要加工一批零件,4天完成总量的2/5,如果再做54个,正好完成这批零件的1/2,按前4天的工作效率,加工这批零件共多少天?”一般学生解法是:540÷[54÷((1/2)-(2/5))×(2/5)÷4]=10(天)。解法正确,  相似文献   

17.
旻昕 《时代数学学习》2005,(9):40-40,31
1·你能又快又巧地算出结果吗?(1)273-+2175+12153--174--3236+-3185;(2)-353×-231÷-22154×2÷-721÷87;(3)34-65-27×(-84);(4)-32×1612-7÷-762+22×-672;(5)2311-2132+2312-2313+2133-2314;2·计算:1-2+3-4+…-2004+2005=·3·某空调按原售价降低a元后,又降价20%,现售价为b元,那么该空调的原售价为元·4·1瓶矿泉水售价1·8元,商家促销,推出“买1瓶获奖券1张,每3张奖券换1瓶矿泉水”的策略·那么,每张奖券相当于元·5·在银行存款准备金不变的前提下,银行的可贷款总量与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例关系·当存款准备金率为7·5%时,某银行可…  相似文献   

18.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四则混合运算》一节中《练习十》的第3题,叫做“有趣的练习”,原题如下: (53-35)÷(5-3) (41-14)÷(4-1) (62-26)÷(6-2) (83-38)÷(8-3) (71-17)÷(7-1) (92-29)÷(9-2) 这组题的趣味在哪里?如何教学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步,先让学生算出结果,使学生们感到“惊奇”,这些题的得数(或商)怎么都是9? 第二步,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仿照“银色飞机为结识航天飞机这样一个新朋友而感到高兴。”的句式,用“…为…而…”造句。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我为××(指同桌)生病而感到高兴。”话音刚落,全班哗然,我也十分惊愕,真想狠狠地批评几句。待教室里平静下来以后,我的头脑也冷静了许多。我耐着性子说:“刚才的造句通顺,用上了关联词,说明他肯动脑筋。不过——谁能把这个句子修改一下?”教室里一下子举起了几十只小手。  相似文献   

20.
这天上课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计算下面各题(:1)273×37=()(2)273×74=()(3)273×111=()(4)273×148=()(5)273×259=(()6)273×333=()你能找出规律吗?请直接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十分钟左右,小翔举起了手。我一看他的答案,全对了。半节课过去了,只有十来个学生举起了手。我表扬了小翔同学。话音刚落,他的同桌就站起来毫不客气地说“:老师,他用计算器了!”这时,教室里一片混乱。有学生说“:怪不得这么快,没什么稀奇的!”“他用计算器老师还表扬他,那以后我们也用计算器了”……“同学们,老师建议先让小翔同学把他的想法说出来。”教室里马上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