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圆的面积》。教学目标1.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运用公式进行圆面积计算。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计算公式。2.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使学生初步感知极限思想。  相似文献   

3.
一、经验再现,突出“转化”的数学思想 师:你能完整地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生:s=ah(板书公式) 师: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演示将平行四边形割补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 师:通过割补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转  相似文献   

4.
教学重难点及教法说明 说课内容是“圆的面积”。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演示,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圆的面积是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柱体、圆锥体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生操作、观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面积;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苏教版第八册第53页~55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通过观察利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带着数学走向生活,解决生活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生:必须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生1: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底×高÷2。生2:就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推导出来的。教师板书:新→旧师:拿出你们手中的梯形,摸一摸梯形的表面,你们能把梯…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意义,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使学生自己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从而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让学生体会到独立探索数学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相似文献   

7.
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 ,是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圆面积公式”的教学中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  师 :这是一个圆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圆的面积 ,请同学们联系前面一些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一想 ,怎样才能计算圆的面积呢 ?  生 :可以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一种图形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 :对 !让我们利用手中的教具来帮助我们的学习。  师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  生 :圆形。  师 :我把它平均分成了 16份 (其中有 1份平均分成了 2小份 ,补在两边 )。大家想想 ,能不能把这个圆拼成一个近似什么形状的图…  相似文献   

8.
张滨 《黑河教育》2002,(2):24-25
课题:圆的面积 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圆面积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渗透极限思想,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重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难点:学生自己推导、总结圆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用较准确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67-68页。教学目标:1.掌握网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网的面积。2.经历网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3.在操作、观察、分析、想象等探究活动过程中,体会化曲为直和转化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准确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人人动手、全程参与、亲身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体会几何图形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参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  相似文献   

11.
问题的提出 圆面积公式的教学是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公式的推导也采用转化方法。大致的步骤是:先把圆等分成若干个扇形,拼成近似长方形,然后依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得到圆面积计算公式。但是,教学实践表明,限于课堂教学时间限制,运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难以使学生想出应该如此分割、拼补,从而归纳为已学过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难以让学生确信拼成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圆的面积相等;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圆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进一步领会“转化”这一重要的思考方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尝试运用电教手段,对改进圆面积教学进行了一次对比实验。  相似文献   

12.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师:以前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生:这三种平面图形都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圆,怎样能把圆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今天我们就利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探求出圆的面积公式。〔评析:这样设计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促进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知识联系起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二、自主探究,合…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估算、小组合作操作、讨论等探索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圆面积公式推导的探索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获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估算、小组合作操作、讨论等探索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圆面积公式推导的探索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获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估算、小组合作操作、讨论等探索圆的面积公式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进行计算.   3.体验圆面积公式推导的探索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获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6.
段海岩  一风 《山东教育》2004,(34):41-42
教学目标:1郾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并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2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3郾渗透转化的思想,树立团结协作创新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概括圆面积计算公式。教学过程:一、引发旧知,蕴含新知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圆的知识,现在我们先来做个思维训练。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1郾用圆纸片对折看形成一个什么图形?(半圆)学生展示自己折出的半圆形,教师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上面图中的这条半圆弧的长度(实物投影)C2=2πr2=πr和这条线段的…  相似文献   

17.
老师布置我们预习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时,提示我们除课本中介绍的把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方法外,能不能把圆转化成其它已学过的直线围成的图形的求面积方法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呢?我们几位同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97~99页。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思考、猜想、操作、验证、交流、概括等数学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2.理解并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3.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数学交流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能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动手实…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通过转化的思想探索知识,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体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唤醒,引入新知1.复习旧知。师(出示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这是什么图形?面积怎么算?(课件演示:球撞长方形,长方形动态变成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86页。教学目标:1.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应用各个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知识网络的建构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原理,体会转化思想,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意识。3.在自主整理、自主反思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