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丰洼陷沙三中亚段永安镇三角洲沉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丰洼陷沙三中具备优越的生油条件,永安镇三角洲是民丰洼陷的主要沉积体系之一。但由于一直缺乏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对永安镇三角洲的物源方向、沉积特点及前方所形成的滑塌浊积岩分布规律认识不清,从而严重制约了该地区岩性油藏的勘探进程,致使自1995年上报探明储量以来,该区勘探未获任何进展。通过对该区储层的深入研究,明确了物源来自东部的青坨子凸起;按照三角洲的沉积规律,细分为6个砂层组,并明确了每个砂层组的沉积规律,有利地椎进了该区的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2.
孤东南部地区处在生油洼陷向东部凸起过渡的斜坡带上,具有孤南、富林多方位油源供给。沙河街组是该区主要的含油层系,探井密度较低,具有较大的勘探空间。通过对该区沉积层序、沉积体系的研究,掌握研究区有利储层发育区,进行有效储层的预测描述,结合对已发现油藏的分析解剖,研究沙河街组油气成藏规律,明确油藏的主控因素,对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孤东南部地区处在生油洼陷向东部凸起过渡的斜坡带上,具有孤南、富林多方位油源供给。沙河街组是该区主要的含油层系,探井密度较低,具有较大的勘探空间。通过对该区沉积层序、沉积体系的研究,掌握研究区有利储层发育区,进行有效储层的预测描述,结合对已发现油藏的分析解剖,研究沙河街组油气成藏规律,明确油藏的主控因素,对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津西坡沿凸起带广泛发育近岸扇体,但对沉积展布特征及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导致该区勘探工作停滞不前.通过分析测井、录井、地震资料,对利津西坡沙四上亚段沉积特征、成藏规律进行精细解剖,研究发现重力流近岸扇体前端存在牵引流沉积体现象,提出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共同控制下的沉积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成藏特征为从洼陷带向凸起带油藏类型...  相似文献   

5.
盆地中沉积体系的形成演化受构造作用的控制或影响。结合地震资料解释,对临南洼陷构造特征和沉积充填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从孔店期至沙三期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沉积体系及砂体的分布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从孔店至沙三期临南洼陷控洼断裂活动为走滑-伸展性质,控制了盆地结构和沉积砂体入盆位置、沉积砂体空间位置、展布范围和发育规模等。孔店期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浅水的扇三角洲、三角洲,至沙三期由于断裂活动增强湖盆扩张发育深湖-半深湖,并在三角洲和扇的前缘发育滑塌浊积扇。三角洲在洼陷北部和南部都有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等发育情况北部好于南部。  相似文献   

6.
辽东东地区胜顺油田馆陶组获得高产工业油流,展现较大的勘探潜力,但对于其储层发育规律及有利储层展布特征等的研究尚不深入.结合渤海海域新近系馆陶组沉积体系宏观展布规律与研究区实际,将区内馆陶组沉积体系发育演化过程划分为馆陶组下段早期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馆陶组下段沉积晚期三角洲—滨浅湖沉积及馆陶组上段三角洲沉积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东营洼陷盆缘超剥带坨154块单井岩心观察,结合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分析研究区储层微观特征及矿物岩石学特征,明确了该区沙四段至馆陶组的沉积相及亚相特征;进而通过研究区沉积相剖面特征研究,明确了该区沙四段至馆陶组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以从微观到宏观,从单井到平面为研究思路,重点对该区沙三上和馆陶组储...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延长区块是延长探区重要的勘探地区,对该区山西组地层的专题研究很少,利用地震资料进行的研究更少.利用测井、地震、地质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测井相、地震相、地层厚度、地震资料构造成图,结合古地理背景沉积环境综合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延长区进行了沉积相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山西组沉积类型主要为河流三角洲,并识别出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等多种沉积微相,对研究区山西组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渤南洼陷沙四段是胜利油田主力含油气层系,但油气分布极不均匀,利用钻、测、试油及储量等数据明确该段油气分布规律,并通过成藏要素等的对比,揭示油气富集的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沙四段普遍含油,但上、下亚段,甚至砂层组间,同层段(砂组)不同构造位置油气富集程度、油藏类型均存在差异。分析认为,对沙四上亚段,储集体发育与否决定了洼陷带能否成藏,储层物性好坏决定了油气富集情况,地层压力控制了洼陷带含油高度;对沙四下亚段,两期构造活动控制形成垒堑格局,控制了油气的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0.
由于博兴洼陷古近系储层分布复杂,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不清,长期以来制约着勘探工作的深入. 通过典型油气藏分析,明确了该区油气藏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条件是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储集层类型及分布控制了油气藏的分布范围;盖层发育是形成有利油气圈闭的重要条件;构造背景控制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11.
在油源断层划分和断层活动性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滩坝砂岩储集特点,选取垂向封堵系数法、横向封堵系数法和断层有效泥比率法,对郭局子洼陷沙二段断层的封闭性展开定量评价,明确有利于滩坝砂岩成藏的断层封闭界限值和油气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郭局子洼陷西部烃源岩富集区,北带的构造-岩性油藏,南坡高部位的地层-岩性油藏,均是有利勘探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孔店组高凝油油藏具有含油面积小、分布零散、平面及垂向分布复杂的特点,其成藏规律一直是勘探的难点。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利用试油成果配套分析技术分析探井的得失成败;利用油源对比技术明确油气来源、进行成藏体系划分;利用输导体系研究技术明确油气的运移路径;运用油气成藏规律控制因素研究技术明确油藏控因;利用流体势分布研究流体势对成藏的控制作用。孔店组主要为岩性-构造油藏,各断块、各小层具有独立的油水关系。从宏观来看,构造背景控藏,南部斜坡带是孔店组最有利的油气富集带,北部洼陷带的成藏条件相对较差,大构造背景上形成的反向断块油气最为富集,王家岗构造带和王66构造带是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3.
太原西山地区石炭-二叠纪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孔岩心等对太原西山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沉积相进行分析,识别并总结出台地-泻湖、障壁岛-泻湖-潮坪、浅水三角洲和河流4大沉积体系以及若干沉积相类型.该区晚石炭世本溪组沉积期主要发育台地-泻湖沉积体系;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沉积期以障壁岛-泻湖-潮坪的障壁海岸沉积体系为主,其次发育碳酸盐台地相和沼泽相.早二叠世山西组沉积期及以后,整个地区发生区域性海退,以浅水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广泛发育为特征.沉积环境的演化经历了早期的陆表海、中期海陆过渡沉积和晚期的三角洲、陆相河流沉积,聚煤作用发生于太原组和山西组沉积期.  相似文献   

14.
白驹凹陷近年来在勘探领域取得突破,多口井在泰一段获工业油流或油气显示活跃,展现了该地区的勘探开发潜力.在岩心的观察描述、粒度分析、录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基础之上,结合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对研究区进行沉积相标志识别以及沉积微相分布规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泰一段以三角洲前缘亚相及前三角洲沉积为主.三角洲前缘亚相进一步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前缘席状砂、远砂坝等5种微相.  相似文献   

15.
孤东油气田地处黄河入海口北侧新淤积的海滩上,构造位置处于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东北部。桩西-孤东披覆构造带南端,三面临洼,处于十分有利的油气富集带上,到目前为止,已在该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藏。应用地质、地震勘探及钻井资料,对该区浅层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深部天然气沿断层向上运移,形成古生新储型气藏;储集层主要由馆陶组辫状河沉积砂体和明化镇组曲流河沉积砂体组成;发育有馆陶组上段、明化镇组两套盖层,成藏和保存条件优越,因此孤东地区天然气的勘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鸡东盆地是新生界盆地,古近系虎林组预测煤炭资源储量较丰富。通过对沉积相标志的研究,在鸡东盆地古近系虎林组划分出冲积扇相、河流相、扇三角洲相、湖泊相、泥炭沼泽相等沉积类型,总结了各沉积相的沉积特征。为进一步研究聚煤规律,寻找煤炭资源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盆地冷湖四号构造E1+2有利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冷湖四号构造E1+2主要油气储层砂体的分布受地层沉积影响,具有薄、多、散、杂的特点.用常规技术手段很难对其进行刻画,严重影响了勘探部署工作.该文利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以及神经网络预测等技术手段,对该区下第三系路乐河组(E1+2)主要含油层段砂体展布情况进行刻画,进而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之上划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为进一步勘探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冷湖四号构造E1+2主要油气储层砂体的分布受地层沉积影响,具有薄、多、散、杂的特点.用常规技术手段很难对其进行刻画,严重影响了勘探部署工作.该文利用沉积相研究、地震属性分析以及神经网络预测等技术手段,对该区下第三系路乐河组(E1+2)主要含油层段砂体展布情况进行刻画,进而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之上划定有利储层分布范围,为进一步勘探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砂层组及小层砂体的平面作图,研究了林樊家区主要的微构造类型与特征,顶底微构造组合模式,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其储层主要的成因类型为河流——三角洲体系的河道砂体、河口坝沙体,其次为滨浅湖滩坝砂体和河道间砂体。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砂层组及小层砂体的平面作图,研究了林樊家区主要的微构造类型与特征,顶底微构造组合模式,剩余油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其储层主要的成因类型为河流——三角洲体系的河道砂体、河口坝沙体,其次为滨浅湖滩坝砂体和河道间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