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木斋近期问世的<论应制应歌对飞卿体的促成>、<论张先词"古今一大转移"及"始创瘦硬体">、<论花间体及温韦之异同>、<唐宋词体论略>、<论悲壮而非豪放为辛词的本质特征>五篇论文,创造性地提出了"应制应歌对词体的促成和推动"、"张先始创应社体"、"为古今一大转变"等一系列的学术观点,以独特的研究视角颠覆着传统的学术方式和思维模式,超越常规却又绝非无源之水,为学术史上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从<唐宋词流变>、<中国古代诗歌流变>、<宋诗流变>、<走出古典――唐宋词体与宋诗的演进>、<宋词体演变史>一路走来,木斋先生一贯注重文体纵向流变的阐发.在<宋词体演变史>这样一部融个体研究与总体把握于一体、融感性鉴赏与理性阐释于一体、融风格流派分析与发展演变规律探寻于一体的学术专著中,木斋逐步建构起他的唐宋词体"应体"论.  相似文献   

3.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所载木斋《王国维"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反思》一文,所言"李白宫廷应制词"云云,乃纯属一种子虚乌有之说。原因是,李白生前并无所谓的"宫廷应制词"。该文所认定"李白宫廷应制词"的两个方面的理由,均无法接受材料的检验,因之,该文据以提出的"词体发生于盛唐宫廷"之说,也就无异于缘木求鱼。  相似文献   

4.
王兆鹏先生《唐宋词史论》是20世纪最后一年出版的重要的词学专著。该专著的“流变论”,“定位论”、“范式论”等以崭新的理论视角总结唐宋词发展变化规律,描述了它运行的轨迹。其中所闪现出的著者词学理念和批评建构模式,为21世纪词学研究者提供了治词方法、学术规范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当前为止,人们对词体生成或起源问题的探讨,已达到深而精、细而真、明而辨的境界。自民国时期,胡适《词选》所附《词的起源》一文开始,已出现了一系列有影响力、有冲击力、有突破性的论著。诸如郑振铎、华钟彦、唐圭璋、阴法鲁、姜亮夫、刘尧民等老一辈学者在民国时期就有所论辩,而施议对、林玫仪、王小盾、洛地、李昌集、刘尊明、徐英等学者在新时期也有探讨。新近则有木斋先生的《曲词发生史》、李飞跃《词体起源新论》、拙文《词乃乐府的“格”、“律”化——词体生成问题新论》等又涉及此问题。笔者在拜读《曲词发生史》之后,在欣赏、佩服、受教之余,觉得拙文所论立足“乐府”虽能说明词体生成时的诸多问题,但尚有须明白揭示的遗憾。为此笔者拟从词体生成要素角度结合本人与前人,特别是木斋先生论著《曲词发生史》来再进一步论辩词体起源问题,以使谜雾终散。对于“词体”的界说,笔者以为,凡是最初与各种音乐相关联,按照乐府那种倚声填辞方式,并运用原唱歌辞的平仄四声排布规则所形成的诗歌样式,均为词体作品,即词乃乐府(已包含了音乐与倚声填辞两个要素)的“格”“律”化产物。笔者以为在词体生成问题方面,诸如音乐、乐府、格律、游戏等为其四大要素。要论词体起源脱离此四大要素,势必出现含混、偏颇、武断的考察与结论。一、由作为词体生成模体的音乐来论  相似文献   

6.
《词境新诠》一文是詹安泰先生发表在1947年第1期《文教》杂志上的一篇长文,但詹安泰先生的《词学研究》、《宋词研究》、《宋词散论》、《詹安泰词学论稿》、《詹安泰词学论集》以及《詹安泰文集》都不曾收录,此文应是詹安泰先生词学研究中“论境界”的原稿。该文一是对《词境新诠》的主要内容作了简要评述;二是追溯詹安泰先生本人对此文...  相似文献   

7.
木斋治学具有创新的勇气,他将学术追求溶入生命本身,成为一种生命存在的内容和形式.木斋新作<宋词体演变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尝试建构了词体学,以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互动关系作为词史发展的终极动力,对词体个案研究作出了新贡献以及严谨的论证方法.这些特点打造了<宋词体演变史>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塞山因中唐诗人张志和的《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而闻名.但一千多年来,对张词中西塞山的位置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却一直众说纷坛,至今尚未取得共同的看法.即以解放后出版的几个唐宋词选本为例: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宋词选》作“在今浙江吴兴县西”①中国青年出版社《历代诗歌选》作“在今浙江湖州市”②夏承焘,盛弢青选注的《唐宋词选》作“在浙江省吴兴县  相似文献   

9.
这是我校汉语系教师杨新民的一部研究唐五代宋词的专著。作者对唐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流派进行了评述;对一些有争议的作家和流派在词史上的地位及风格提出了新的看法,并且探讨了词的美学特质。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即“唐宋词论略”和“词选”。“论略”是对唐宋词整个发展过程进行宏观上的把握。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着重比较论述花间词和南唐词的异同。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习俗和审美时尚入手,论述宋词发达的一个直接的,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享乐之风盛行。第三部分是对南宋词的评论。第四部分,探讨了词的美学特质。“词选”部分则选择50余位作家的近140首作品,对其美学意蕴、作家的创作心态及个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唐宋词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一书,系刘尊明先生近十年来词学研究成果的结晶与荟萃。其中有些章节,已先期作为词学研究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曾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有些章节则尚未发表。今刘先生能够整合成书,而各章各节又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说明著者近十年来的治学与积累已涵盖了词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并非一般泛泛收集论文之著作。全书共分八章,即“审美体验论”、“词学思想论”、“形体艺术论”、“内容题材论”、“创作主体论”、“发展史论”、“传播史论”、“学…  相似文献   

11.
牧斋的围棋诗大都写于入清之后。这些诗或借棋局咏时事,或抒发鼎革之痛、倾诉黍离之悲,或讽喻朝政得失、勾画光复大计。在当时清廷的高压下,牧斋不可能直抒胸臆,只得退藏晦密、多所避忌,故诗中往往多抑塞愤张之语,而有峥嵘萧瑟之风。本文拟梳理脉络,采辑时事,参互推证,推阐其苦心忍志,发扬其微辞隐语。  相似文献   

12.
木斋把苏诗还原到苏轼诗词文创作、宋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等多维坐标系中去研究。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居高临下审视苏诗这一文学现象,故能准确地洞见和窥探到苏诗的本质特色;另一方面,借苏诗的研究,反观中国诗歌史,牵一发而动全身,使苏诗成了撬动中国整个诗史的一个有力支点,实现了理论建构和个别作家作品研究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殖民体系瓦解后,学术界对国际法中的民族自决原则进行了重新认识和思考。民族自决原则到底适用于哪些民族,自决究竟是内部自决即自治,还是外部自决即分离,学术界观点不一。通过对民族自决原则产生过程的历史考查与回顾,可以看出民族自决原则的适用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现实所处的环境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术界在对"依法执政能力"概念定义上,存在两点不足.事实上,执政党的"依法执政能力"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其一,作为一个整体的"依法执政能力";其二,把党作为一个由很多先进分子结合而成的先锋队组织,主要是指党的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执政党依法执政能力关系到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是古典小说巨著,也是一部传统文化宝典,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西游记》文化研究热,而后构成了一股浩大、持久的学术潮流。本文在新的时代条件和学术背景下,从神话原型批评、童话学批评、审美研究和宗教文化研究等方面作必要的总结与反思,并对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学术界多年来有关19 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形象的众多争议, 并从19 世纪的文化视野出发, 以辩证的态度对“多余人”的典型性问题、悲剧原因、历史功过等进行了多层次多方面的探讨, 阐明“多余人”是俄罗斯新旧文化交替的悲剧典型。  相似文献   

17.
名家是先秦法家一个重要的学术渊源,其名实论、名法论直接影响了法家"循名责实"、"形名参同"治国学说的形成。这一点从《申子》《商君书》《管子》《韩非子》等法家著作中都可以得到明证。  相似文献   

18.
清初学术是中国学术实现从理学到朴学演进的重要节点。荀学是中国学术的重镇,这种演进体现在荀学研究中是由"抑荀"到"扬荀"学术风气的转变,是"以礼代理"的学风转向。清人凌廷堪私淑朴学大家戴震,其作《荀卿颂》既为师承所原,又源自当时"扬荀"的学风。凌氏以"征实"对待礼学研究,崇礼于训诂考据学问之中,为荀学研究中法先后王、性善恶之辨等有关社会政治理念争论做出解释。这种对荀学实践理性思想特征的提倡,启发了中国学术形上思维传统的新变。  相似文献   

19.
郑樵不仅是宋代的著名史学家,而且对于文字学也有着极深的造诣,在文字学史上尤其是“六书”研究史上有着极为独特的贡献和地位。就其成就的内外因素而言,既有纵横贯通的思想基础、求实自得的创新意识和博雅深厚的学术积累,也生存于良好的治学著书的客观环境之中。《六书略》为郑樵所撰《通志略》之一《略》,是其专以六书说研究《说文》的代表作。该书涉及汉字的来源与性质、六书之次第、象形为汉字结构之根本的功能观、“子母”理论等诸多观点。凡此表明,在六书研究史上,郑樵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学术大家。  相似文献   

20.
随着土地使用权取得独立法律地位以来,对于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的法律性质在理论界和实务界一直颇有争议。本文从出让土地使用权形成的法律关系所具有的特征及对土地出让行为法律性质产生分歧的原因来阐述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系民事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