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从而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求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进而不断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科学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和创新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在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猜测、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从教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当学生感到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其主动性思维才真正激发和启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敢问、爱问、会问。  相似文献   

5.
郭金昌 《新疆教育》2012,(18):144-144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没有问题意识,一切创新活动都将无从谈起。何谓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心理状态,并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问题意识的形成,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们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王晓玲 《青海教育》2004,(11):11-11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由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一个起点,现结合教学实际,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思维的问题性心理品质。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驱使人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如果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就很难进行思维,更谈不上创新。陶行知先生也说:“发展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所以,对于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觉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
增强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改变传统学习方式的一个突破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我们这里指的数学问题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碰到的一些会使学生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等心理状态的一系列问题。而数学问题意识则是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的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由此我结合二期课改的新理念,开展了“在探究中增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在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有助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品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11.
所谓问题意识,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解释遇到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是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问题倾向,这种心理倾向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契合了思想品德课学科特点,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内驱力,不仅有利于学生道德认知的内化和认知结构的完善,而且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创造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当前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3.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那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有以下几种途经:(1)课堂上营造产生问题意识的氛围;(2)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4.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的思维,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在思维活动乃至人的认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那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呢?有以下几种途经:(1)课堂上营造产生问题意识的氛围;(2)教给学生提问的技能;(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应有正确的态度,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所谓问题意识,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它能驱使人们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科学探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缺少问题意识而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是完全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基础。古今中外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袁振国先生在其《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这样  相似文献   

17.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的内涵所谓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指认识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并由此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一个起点。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就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刘琳 《现代语文》2011,(4):75-76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由老师提问学生思考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