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寸云激 《大理文化》2010,(7):104-112
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白族人民亲仁善邻,不断吸收周边汉文化、西藏文化、印度文化、南亚文化中的先进因子,创造了极富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并且在建筑营造方面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作为白族物  相似文献   

2.
大理州白族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于7月27日在大理古城风花雪月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位白族同胞代表相聚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共同回顾白族学会成立18年来走过的岁月,共谋白族学会未来的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3.
王天鹏  孙海燕 《寻根》2008,(2):68-73
绕三灵活动简介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云南大理白族地区都会举行全民参与的游神娱神活动绕三灵。绕三灵,又名“绕山林”、“绕桑林”、“绕三年”、“风流会”等,白语音“逛上览”,是大理白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  相似文献   

4.
唢呐是我国很多民族以及西亚、东南亚一些地区常用的一种民间乐器.但各民族唢呐的构造和演奏风格各不相同.白族唢呐不但有自己特殊的构造、独特的演奏方法,而且在白族生产生活中还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  相似文献   

5.
张家花园     
大理张家花园,算得上大理白族花园和白族民居之经典,号称"云南第一园",又称"梦幻白族民居"。花园生生不息,倍受游客的青睐。张家花园虽然不能与中国古典园林的苏州  相似文献   

6.
桑植行     
应中共桑植县委、桑植县人民政府的盛情邀请,受中共大理州委、大理州人民政府的指派,大理州白族学会会长赵济舟巡视员率州文化局、州民委、州白研所前往祝贺“首届中国桑植民歌节”.……  相似文献   

7.
在大理赶街     
赵敏 《大理文化》2010,(3):104-112
一部电影《五朵金花》,让大理扬名四海。是《五朵金花》让中外观众体会了白族的特有民族街市——"三月街"。正像每年的春天桃花都会红,柳树都会绿一样,一年一度三月街也会如期举行。这是来过大理旅游,对大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的,这是"三月街"的今生。有一句对大理白族"三月街"概括得很精彩的话,叫"一街赶千年,千年赶一街"。说的是"三  相似文献   

8.
我曾品尝过大理白族的砂锅鱼、饵丝这两种闻名遐迩的美食,吃过后挥手惜别大理了,然而,总有一种寻找机会再度去品尝的奢望。其实,在我所品尝过的大理白族美食中,火烧猪又何尝不是这样?一年多以前,我和几个好友一同到大理游玩。虽然多年前我曾几次游逛过大理,饱览了大理的旖旎风光,感受过大理的民族风情,品尝过大理的独特美味。而这次故地重游,还是不乏新鲜感。最有意思的是,在一位比我更懂得大理的朋友推荐下,我们一行相邀钻进地处大理古城闹市区的一家百年老店,慕名品尝了一回白族出名得让"老外"都赞不绝口的火烧猪肉。  相似文献   

9.
提到白族,人们通常想到的是大理三塔、<五朵金花>以及苍山洱海等滇西地区.其实,除滇西外,川西、黔西、湘西等地也分散聚居近20万白族人.更鲜为人知的是,鄂西鹤峰境内也聚居着为数不少的白族人.……  相似文献   

10.
李琳 《大理文化》2014,(5):105-112
大理自古为滇西咽喉,身处我国西藏、缅甸和印度的三角地带,在这样得天独厚的空间地理下,蕴育了多彩斑斓的文化。任何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都具有悠久的民间文学传统.白族也不例外。然而民间文学传统的形成和发展都不可能是单一独立的,白族民间文学是在多元文化的影响和浸润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其中包括中原文化、羌藏文化、印度文化等,本文将集中探讨印度文化在白族民间文学中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主的狂欢     
何谓本主?白族民间常说":本主,本主,本境福主"。本主就是白族村村寨寨的保护神;一村一本主是掌管本村寨村民生死祸福的神灵。本主崇拜的起源和形成的时间,根据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史学界的一致看法是起源于原始  相似文献   

12.
沙溪散记     
流年绕指化为沙时光打了个盹,留下了保有纯正血统的千年白族古镇——沙溪。沙溪镇"躲"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位于被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誉为"北有敦煌壁画,南有剑川石窟"的石宝山脚下。在时光行程  相似文献   

13.
杨亮才  赵寅松 《大理文化》2013,(10):103-111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现有人口近200万。主要分布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中以洱海周围的大理、洱源、云龙、剑川、鹤庆、宾川等县市为最。其次是怒江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此外,云南省怒江州、保山市、丽江市、楚雄州、昆明市、玉溪市及湖南省桑植、沅陵,贵州省安顺、毕节、威宁,四川省西昌均有分布。白族尚白,故自称"白"、"白人"、"白子白女"等。历史上的"僰"、"白蛮"、"河蛮"、"白爨"等,通  相似文献   

14.
《大理文化》2011,(6):2-2
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六所乡花马村委会大檐坎村的白族,是八百多年前由大理迁过去的,目前,全村有102户,380多人,全是白族。由于年  相似文献   

15.
杨虎 《大理文化》2012,(3):95-97
春节是白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喜洲人更为看重。有句话说“泽旺过阿旺”,意为“春节要过一个月”。从古至今,喜洲人十有八九走南闯北做生意、外出工作求学,人归家乡马奔厩,春节回家团聚,自然格外热闹。  相似文献   

16.
白族扎染是一种特殊的纺织品.上世纪80年代,英国华裔作家韩素音来大理时说,古代在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印度有扎染,而印度大陆和中国内地的扎染早已失传,周城白族扎染堪称扎染的"活化石".   扎染古称绞缬,与我国古老民间工艺蜡染、夹染一起通称染缬,是现代印染艺术的鼻祖.据文献记载,染缬"秦汉间有,陈梁间贵贱通服之".……  相似文献   

17.
周锦国 《大理文化》2010,(10):103-112
一大理"赵氏诗人之家"是清代中后期太和县(今大理)以赵廷玉为主形成的白族诗人家庭。赵廷玉和周馥夫妻俩是诗人、和赵廷枢是兄弟诗人、和长子赵懿、三子杨载彤是父子诗人、和祖父  相似文献   

18.
耍马迎新     
在家乡炼铁山区白族聚居村落里的白族人家,每逢春节来临不仅要唱乡戏,耍白鹤,还要举行“耍马”活动来欢度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耍马”,白族话称“打买子歌”,即“踏跳马的舞蹈”之意。就是扮演者身挂用凤尾竹条和绵麻纸张制作的“马”,在场院里模仿马的各种动作并配以唱词和音乐的一种民间文化娱乐活动。至于起源于何时,或从哪儿传来?因其产生于穷乡僻壤,没有文字记载,因产生的年代久远,没有口耳相传,导致今天后人无法考古探源了。  相似文献   

19.
杨春宇 《大理文化》2010,(11):96-100
马曜先生(公元1911年——2006年)是著名的民族学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云南人民的骄傲,更是大理白族人民的骄傲。  相似文献   

20.
张了 《大理文化》2011,(8):100-103
杨天禄(公元1882年—公元1948年),字石渠,号农人,别号南溟巨海,红火道人等,大理鹤庆甸南杨李登村人,白族。杨天禄是民国时期国内有名的画家,也是鹤庆妇孺皆知的白族大画家,当地人称之为"画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