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重 《寻根》2006,(4):128-131
漠陂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属青原区文陂乡,全村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有800多年历史。古村自然条件优越,芗峰东立,象岭西护,瑶山南耸,富水北流,山抱水环,天然形胜,是一个以明清建筑为基础,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的古村落。据考证,漠陂村的开基祖为南宋初年梁仕阶,从陕西长安带领族人迁徙至此。如今该村有3000余人口,均姓梁。现存有367幢明清建筑风格民居和20多座古宗祠、古书院建筑群。  相似文献   

2.
黄利平 《寻根》2014,(5):117-121
壁画是清代至民国初年岭南特别是广府传统建筑上多种装饰工艺中的一类。现存的祠堂、庙宇和民居建筑等传统建筑上目前还可以看到相当数量的壁画。这些壁画题材多样,内容广泛,内涵丰富多彩,包含传统伦理道德、民间信仰崇拜、传说故事、文化风尚等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清代至民国传统建筑壁画多绘制在民间祠堂、神庙建筑头门外墙上方和建筑内墙壁上部。民居建筑上的壁画多在头门外墙上方。  相似文献   

3.
正千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客家人远离中原故土,颠沛流离,一路跋涉往南方迁徙。在漫漫的迁徙路上,客家先民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客家文化。为了防御自保,客家人一般是按姓氏建筑围屋过聚居生活的。每一座围屋必定有祠堂。祠堂是赣南古建筑的标志物,也是耀眼于赣南大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祠堂是客家人崇先敬祖的重要场所,是客家人居住地最显著的建筑。一  相似文献   

4.
邹晓明 《寻根》2008,(1):74-76
江西吉安城西15公里处的兴桥镇石边自然村,有一座布局奇特而又功能齐备,工艺精美而又清雅幽绝的清代家祠院落。2003年年初,由吉安市吉州区政协组织有关学者组成的考察组,对其进行考证后确认:这是我国古代建筑中,一座罕见的以长寿文化为主旨、以仙桃具象为蓝图兴建的私家祠堂——“蟠桃百寿祠”。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认知和审视,发展中的建筑教育既要同步于开放的、多元化的建筑设计理念,也需要蕴育深刻的文化自觉。基于现代建筑教育的文化反思,解析建筑教育与文化自觉的关系,通过转变意识、改变方法以及更新内容实现建筑教育的文化重构,以适应现代建筑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徽州的牌坊     
卞利 《寻根》2003,(1):72-76
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区的徽州,自然风光旖旎秀丽,黄山和中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齐云山都坐落在徽州境内,且文化底蕴丰厚,有数十万件千年契约文书、数千种珍稀家谱和善本古籍,徽州一府六县(即历史上徽州府所管辖的歙县、休宁、婺源、黟县、祁门和绩溪六县)至今还存有包括牌坊在内、号称“古建三绝”的古民居、古祠堂等地面文化遗存,令中外学人和游客叹为观止。走进徽州,在古朴村落的田头路口、街衢深巷或民居祠堂门前,我们不时会看到座座造型各异、巍峨矗立的门洞式建筑,有的甚至相连成群,从而形成古老徽州一条独特的风景线,这就…  相似文献   

7.
刘辉 《寻根》2008,(5):22-27
墓祭,即在墓地祭祀祖先的亡灵。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墓地和甘肃齐家文化墓地,都发现了墓祭的遗存。殷墟妇好墓与春秋战国墓也发现有建筑遗迹。《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涉“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是文献中对“祠堂”一词最早的记录。  相似文献   

8.
杨培建 《寻根》2016,(4):33-37
正杨氏自古为中原望族,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杨氏堂联是杨氏文化中的精华,在杨氏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历来为文人雅士所推重。信阳(含固始县)杨氏人口约40万,位居全市前六大姓,堂联文化口碑相传,经久不衰。笔者自幼喜爱对联,常常利用差旅闲暇之机,调查根亲对联。至2015年年底,积攒姓氏文化对联近3000副,其中,杨氏对联200余副。一从堂联的构成来看,离不开祠堂和谱牒。祠联是指各个姓氏祠堂(谱牒)  相似文献   

9.
任重 《寻根》2006,(4):128-131
渼陂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属青原区文陂乡,全村面积约一平方公里,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有800多年历史。古村自然条件优越,芗峰东立,象岭西护,瑶山南耸,富水北流,山抱水环,天然形胜,是一个以明清建筑为基础,融书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和明清雕刻艺术为一体的古村落。据考证,陂村的开基祖为南宋初年梁仕阶,从陕西长安带领族人迁徙至此。如今该村有3000余人口,均姓梁。现存有367幢明清建筑风格民居和20多座古宗祠、古书院建筑群。这里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仍保留众多精美绝伦的门楣石刻、雕塑、雕屏等,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以厚重的…  相似文献   

10.
##正##牌坊又名"牌楼",是一种门洞式的纪念性建筑物,一般用木、石、砖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旧时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门前、园林中或街道、路口,用以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与祠堂、民居被称为徽州"古建三绝",是徽州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历来被称为"文献之邦"、"东南邹鲁",这里也是中国的"牌坊大观园"。明清时期牌坊的修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