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作者用对比的方法从海洋的特点、作用和保护三个方面说明了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全文共9个小节,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3小节)主要从海洋的大和喜怒无常来说明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第二段(第4~8小节)主要从海洋能解决能源危机、  相似文献   

2.
王传武 《地理教育》2011,(10):19-20
“土地资源”是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土地是立国之本”,选用“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渐进层次的标题,表述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存在问题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2013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的内容,教材在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之后安排土地资源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地形与气候两大要素是影响土地类型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资源,教材第四章编排了“交通运输”“农业”“工业”等内容,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作用。在学生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基本概况并形成正确资源观的基础上,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土地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特点和分布等,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联系实际,分析淄博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情况,从而做到学以致用,拓展知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市选用的是沪科教版物理教科书,其必修和选修内容按各模块独立成册。其中“怎样分解力”是必修模块(一)中第四章“怎样求合力与分力”的第二节,现以此节内容为例谈谈我市优化课程资源、落实课程目标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物》教材“环境保护”一节中一开始就明确指出:环境保护一方面要防止环境污染,一方面要对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治标”与“治本”的问题。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世界地理第五章《自然资源》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中主要安排了“水资源的意义”、“水资源的储存”、“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三个内容 ,其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到淡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和特点以及水是生命之源 ,对工农业生产 ,人类生存的重大意义 ;以及人类利用的不合理 ,世界面临水的危机等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危机感、责任感 ,并从自身做起的重要性。学生分析初一学生思维活跃 ,感情丰富 ,求知欲强 ,好奇心强 ,在接受知识上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所以在处理教材内容上 ,让学生实际操作 ,联系…  相似文献   

7.
一、现存小学课程的弊端通过分析研究 ,我们认为小学自然、社会、思品、劳动活动、健康教育几门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学内容及教育功能重复教学内容及教育功能多科重复是七门课程最突出的问题。如小学第七册活动课本共有15课 ,有7门课与自然课已学的内容相似 ;健康教育第一册第5、6课“我们的牙齿”、“刷牙”和自然第一册第12课“保护牙齿” ,无论从插图、还是内容几乎相同。在“环境保护知识”方面 ,自然、健康教育、社会等教材都有相似内容。《社会》第2册第11单元第1课“封建迷信害死人”与《思想品德》第八…  相似文献   

8.
教学分析 《我从哪里来》是大象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内容。讲课场所为科技馆“生命展区——生命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一、设想 上海市初一卫生常识课本中的第七章《环境和健康》共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自然环境因素”;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污染及其危害”;第三节“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0.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上海科技版《生命科学》高一(试用本)第4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第1课时。整个章节的内容着眼于普遍存在于生命世界的新陈代谢过程,诠释了生物体在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上的“动态”规律。这一章的学习将让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在分子水平上得到深化,从而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同时为以后进一步认识信息流本质和其他生命活动规律打下基础,因此本章在整个高中生命科学学习中具有重要基础意义。  相似文献   

11.
第一节“海洋地理”的结构分析一、“海洋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覆盖地球表面71%的海洋,是太阳系其他星球所见不到的最为独特的地理景观。尽管月球表面上的某些区域,也被人类冠以“风暴海”等地名,但事实上那里连一滴海水也没有。海洋是云雨的故乡、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二空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旅游业》教学思路新探□秦晋徐兰伏/河北武安师范学校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地理(人教版)第四册《中国的旅游业》一节,在知识结构上分别介绍了“旅游业、我国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区的建设和保护”三个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为激发学生的旅游和学习兴趣,提高教...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材分析“巴西”是人教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围绕“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发展中的工农业”“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三部分内容展开,分别涉及巴西人文特色、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三方面的内容。这三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以递进方式呈现。首先介绍地理位置,为学生理解巴西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分析人种特点进而延伸到文化的多元性;最后从经济发展联系到环境保护。内容由因及果、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现行统一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第四章第一节课后的问答题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六章第二节课后的“材料解析”题参考答案是值得商榷的。 一是在《中国古代史》(全一册)第四章“封建社会繁荣——隋唐”第一节“短暂的隋朝”课后的问答题:“仅就本节内容,用史实说明隋朝对后世以至今天的重要影响。”笔者认为,教学参考书上的答案要点值得商榷,因为即使“就本节内容”,也不应该仅限于“隋朝的建设”对后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内容介绍本课学习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第14章第一节第一部分“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内容。主要包括勾股定理的猜想、验证和简单运用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本课为“人美版”美术教材第9册第7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中国画课。在以前的美术课当中,同学们对中国画(彩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课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动物脸部的特征,用彩墨的形式来表现,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画这种古老的创作方法的理解。同时这节课的内容比较适合开展生命教育(环保教育)。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了解,进而升华到对动物和大自然的喜爱、保护,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7.
刘永 《地理教育》2009,(5):18-18
1.加强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研究 有利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探究海洋生命的奥秘;发掘海洋生物基因,有利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从海洋生物的功能基因入手,有助于培育出优质、高产、抗逆的养殖新品种,从根本上解决海水养殖生物“质”、“量”和“病”的问题;开发海洋基因工程新药,部分解决海洋药源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赵明锋 《地理教育》2015,(Z2):83-84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教版)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区位的选择”第58~61页的内容,第四章的工业与第三章的农业、第五章的交通运输业分别从不同的产业领域研究人地关系;本节内容是高中地理人文地理学中的重点学习内容,是学习工业区位的重要开端和基础,因此,第四章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基因库、生态系统等知识有着广泛联系 ,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一章。学习这些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树立环境道德观 ,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有着重要意义 ,因而必须搞好本章的教学。本文拟就“生态环境的保护”一章的教学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并对教学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1 教材分析1 .1 教材编排的变化。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 ,一是知识编排更完整、更系统。本章教材是在旧教材第七章第四节“环境保护”内容的基础上 ,进行了大幅度修改、补充、完善而成的。包括生物多样性及…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和耕地、林地、草场、沙漠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之一,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