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风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丝丝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  相似文献   

2.
(5月25日)同学们,在开始今天的讲话前,先让我们一起学唱一首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5月28日是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时节,千家品粽,万户悬囊,人们纷纷挂艾草、赛龙舟、办诗会。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将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呢?  相似文献   

3.
端午节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主要有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和菖蒲、饮雄黄酒、佩香包、系五彩丝、贴石硃符等民俗活动,它的本质在于驱毒辟邪.因为农历五月有"恶月"之说,加之民族心理影响和便于记忆,所以将这一天定在了农历五月五日,开展各种辟邪活动.  相似文献   

4.
端午节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主要有划龙舟、吃粽子、悬艾草和菖蒲、饮雄黄酒、佩香包、系五彩丝、贴硃符等民俗活动,它的本质在于驱毒辟邪。因为农历五月有“恶月”之说,加之民族心理影响和便于记忆,所以将这一天定在了农历五月五日,开展各种辟邪活动。  相似文献   

5.
设计思想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五”或“重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扎五丝、戴香包、插艾等风俗习惯。借此佳节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感受节日的快乐,了解健康的民风民俗,树立民族自立自强意识,萌发爱国情感,在看看、说说、想想、做做、唱唱等有趣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一、常识活动:话端午目的: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有关活动的知识。2发展幼儿观察。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准备:挂历、三个不同类型的粽子、赛龙舟挂图、五丝、香包(此活动安排在节B后进…  相似文献   

6.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是我国的一个传统文化节日,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很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戴香包等逐渐成了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这次来我们擂台赛上“打擂”的两篇习作,就都与端午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小陆  娄志强  陆宁  张园 《辅导员》2011,(13):54-55
浇灌民族之花(6月7日)同学们,昨天,大家是否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度过了一个温馨、幸福而有意义的端午节呢?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流传最古老、影响最广泛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也叫端阳节。这一天,作为中国人,无论你在天南海北,无论你身处何方,都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吃五黄等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8.
处处都端阳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艾草、菖蒲等绑成一束,悬挂或插在门上,用雄黄酒在小孩的额头上画  相似文献   

9.
过端午节(亦称端五节,端阳节),不仅家家户户包粽子,还要在大门口插艾子草,这在日照同样是悠久的民俗传统,插艾子草同包粽子一样,皆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之习俗。  相似文献   

10.
《神州学人》2008,(6):47-48
自2008年起,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列为国家新增法定假日,放假3天,端午节既有迎接炎夏,预防疾病的意义和插艾草,熏香等习俗,又有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意义和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深得人们喜爱。本期特为海外学人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相似文献   

11.
宝山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投汨罗江殉国的日子。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等等。虽然各地名称不尽相同,但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相似文献   

12.
6月18日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古老而传统的节日,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地区不同,过端午节的乡风民俗也多姿多彩、各不相同,吃粽子。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起初人们用竹筒装米投江以示祭悼,为避免蚊龙鱼虾争抢窃食,便以苦谏叶包黍米,并缠上蚊龙害怕的五彩丝线,沿袭至今,以食粽来祭悼。悬喜挂艾。每逢端午节,人们为了避邪散毒,便在门上悬挂艾叶和营蒲,待艾叶和首蒲自然干燥后,若遇有腹痛等,取艾叶适量,煎水饮之,很有效。系彩线。由于夏季虫多,为避免毒虫叮咬,端午节的早晨,许多地方的长辈便会在孩子们…  相似文献   

13.
端午的粽子     
<正>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在我们故乡,家家户户都会品尝独有家乡温柔味道的五芳斋粽子。所以在我的记忆中,它是一个美好而温暖的名字。端午节,相传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为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抱石自投汨罗江而死,又成为华人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故乡端午节的习俗也像其他地方一样,用艾草、菖蒲、蒜头连梗  相似文献   

14.
端午节这天     
王小玉 《初中生》2011,(17):58-59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些人可能不太在意它,我却非常喜欢,不仅因为它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还因为在这一天里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每年端午节这天,我都是忙碌而快乐的。一大早,村子里的人就起床为过节作准备。大人们都赶着去集市上买油条、糖糕——它们是这天必不可少的早餐,去得晚了就怕没得买了。小孩们是为什么起早呢?他们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割艾草。过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插几株艾草,用来辟邪。可是孩子们割艾草不仅仅为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农历每年的五月五日,是传统人文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也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是日,与夏至同。"从《说文解字》看:"端,物初生之题也。""端"有开头、初始的意思,而我们祖先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到五月恰好为午,因此五  相似文献   

16.
端午节门上插艾是现在仍然流行的民俗,艾草有香味,可以驱虫,但把艾草插在门上却来源于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故事。黄巢在唐僖宗年间起兵造反,攻城夺隘,杀富济贫。皇帝派兵去镇压,宫府并且诬蔑黄巢的队伍杀人不眨眼,所到之处鸡犬不留。一些没有见过黄巢义军的老百姓不明真相,轻信了官府的宣传,一听说黄巢来了,就纷纷出逃。  相似文献   

17.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这个节日既忙碌又有趣。每年五月初五那天,天才蒙蒙亮时,奶奶就把传说中有驱魔祛鬼神效的昌蒲、艾叶、石榴花、蒜头绑在一起,插在门楣上。然后开始张罗着包粽子,粽子的品种可多啦!有赤豆  相似文献   

18.
<正>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家乡的龙舟大赛锣鼓喧天,家家户户挂艾草、系五彩绳、编蛋兜、做香囊,亲朋好友欢聚一桌,吃“五黄”、话家常……端午节是个充满仪式感和温情的传统佳节,我在这一天最期待的就是吃上几个香喷喷、胖乎乎的粽子了!端午的清晨,一股糯米的清香便悄悄地从厨房飘进我的鼻子——一定是外婆在包粽子!我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跑进厨房,果然看见外婆在包粽子,便缠着她教我包粽子。  相似文献   

19.
端午节     
中国农历的五月五日是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三大节日之一。在中国,进入农历五月以后,天气就渐渐炎热了,因此端午节也被称作“夏节”,表示端午节到了,夏天也来了。  相似文献   

20.
端午的习俗     
饰非 《初中生》2008,(5):14-17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关端午节的来源,历史记载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之说、恶月恶日驱避之说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