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生物》“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是“矿质代谢”的第一课时。从教材内容看 ,基本思路是先学习离子吸收的两个阶段 ,然后总结其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但通过这个思路进行教学 ,往往造成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脱节现象 ,很难达到教学大纲的有关目标。作者利用本节课所蕴含的科学实验 ,把教材上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探索性研究课题 ,使科学知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载体 ,并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去再发现知识 ,这便是探索式教学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便能解决上述问题。1 发现问题出示分别用蒸馏水及土壤浸出液培养两周以上的小麦…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高中《生物》教材“植物的矿质营养”这一节,讲述了矿质元素的概念;植物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是用何种方法确定的;植物所必需矿质元素的种类有哪些;其生理作用如何及植物是如何吸收这些矿质元素的。本课时在整个高中《生物》中并不是重点,但其内容与生产实践很贴近,对农村中学的学生有实用价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教材。我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制定了全面合理的教学目标,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编高中《生物》课本新增了两个学生实验: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以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对此,我们组织了部分生物教师和实验管理员,进行了实验摸索,现将我们在实验中的一些体会,对教材的实验做一些补充说明。一、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  相似文献   

4.
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包括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两个步骤。交换吸附是吸附在根细胞表面上的H-和HCO3-离子与土壤中的阴、阳离子发生交换的过程。结果是土壤中的阴、阳离子吸附在根细胞表面上。那么矿质元素离子是吸附在细胞壁上还是吸附在细胞膜上?这个问题一直是教学的难点。为了验证矿质元素离子的吸附部位。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取葱的叶鞘内表皮,用剪刀剪成小方块浸入0.01%的亚甲基蓝溶液中染色几分钟。待表皮被染成蓝色后,取出,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直到冲洗掉浮色为止。取一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加一滴蒸馏水,把染色的葱叶…  相似文献   

5.
生物实验材料制作两则宣恩县一中杨芳泉(445500)一、用玉米根做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实验高中生物课本中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实验,安排在秋季做,用的材料是洋葱根。秋季洋葱已经过休眠,易于长根。但春季做这个实验,用当年收获的洋葱很...  相似文献   

6.
开放式实验教学 ,即将其中的一些实验操作内容进行开放式处理 ,学生可自由、自主 (有组织地 )地设计安排实验 ,从而使实验内容更丰富 ,有利于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和提高。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实验课中 ,笔者尝试进行了开放式教学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实验的开放处理点是 :1 实验材料的选取要求 :学生自选、自备实验材料原则 :简便易取、预测实验效果明显、材料新鲜。目的 :激发兴趣 ,感受不同材料的交换吸附情况及主要进行部位。选用举例 :大蒜根、葱根、市售豆芽、野菜根 (如苦荬莱 …  相似文献   

7.
新编高中生物课本为配合《植物的新陈代谢》一节的教学,增加了三个学生实验。其中,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三、“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的交换吸附现象”都要用紫色洋葱做材料。由于季节地区的限制,有时紫色洋葱不易得到,班级多的学校开支也比较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教学中.实验的材料(含试剂)选择、步骤的组织设计等实验的构思,都牵涉到实验教学思想问题。现以高中生物的实验三“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的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为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1 实践探索型研究性学习例 1 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实验中 ,产生问题 ,植物对离子的吸收分为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两个阶段 ,动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是否也包括这两个阶段 ?研究过程 :( 1 )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动物的新陈代谢”中“物质代谢”部分后知道 ,动物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那么 ,在主动运输之前 ,是否进行交换吸附呢 ?( 2 )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 :做离子交换吸附实验验证 ,为便于观察 ,选用活体染色剂亚甲基蓝配制的质量浓度为 0 .1mg·mL- 1的溶液。( 3)选择实验材料 :为便于实验操作及观察 ,选择肉眼…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物》乙种本第42页在阐述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样,H~ 和HCO_3~-就进入土壤溶液中,而土壤溶液的一些阳离子和阴离子则被吸附到根细胞膜表面上来。根细胞率的H_-~ 和HCO_3~-与土壤溶液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发生交换的过程,就叫做交换吸附。在交换吸附的过程中,根细胞附近的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减少了,距离根细胞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果树的嫁接》这节内容选自义务教材《劳技》农村版第六章第四节,是劳技课教学大纲要求的必选课之一。也是我们学校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探索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确立的实验课题之一。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果树嫁接的目的,掌握果树嫁接的知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提高劳动素质。(3)德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实验材料的选择则是做好实验的关键.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豆芽是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交换吸附的好材料,比用洋葱作为实验材料有更大的优越性,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我制定了本节课将要完成的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矿质代谢是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主要形式之一,矿质元素的吸收是矿质代谢的重要方面·是“矿质代谢”一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矿质元素吸收过程是本节的关键。正常生活的根细胞吸收土壤溶液中的各种矿质元素离子过程是动态的,借助静态挂图和板画讲授,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自制了一框吸收过程动态投影片.直观形象地演示吸收全过程,效果良好。投影片的制作和使用如下:一、制作1、基片准备一张12厘米X12厘米的明胶片,上绘根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一部分.分别用橙黄色和褐色显示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载体).见图]2…  相似文献   

15.
“植物的矿质营养”一节系高二生物学教材“生物的新陈代谢”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矿质元素的运输和利用以及合理施肥等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6.
学完高中生物《矿质代谢》一节后,有学生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来证实“根对矿质离子的选择吸收”。按照他的设想:溶液中有NH4和SO2-4,植物的根吸收NH4比SO2-4多,而植物的根在吸收NH4时,以吸附在根细胞表面的H与NH交换,这样就会有许多H残...  相似文献   

17.
中学各学科都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载体,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研究性学习过程之一是:以学生主动提出的某个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以应用知识、技能、方法解决问题贯穿活动全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宗旨,以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和获得亲身体验结束活动。这里是我们以“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的交换吸附现象”实验为载体,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 )中“矿质代谢”一节为例 ,介绍CAI课件的设计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教材分析“矿质代谢”一节安排两个课时。本文选取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即“植物需要的元素”和“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植物需要的元素”包括 :第一 ,植物生活必需元素16种 ,其中大量元素 9种 ,微量元素 7种 ;第二 ,矿质元素的概念和功能。“根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 ,离子的扩散与呼吸电离。距离根细胞较远处的土壤溶液中的阳阴离子 ,通过扩散作用移动到根细胞附近 ;根细胞的呼吸产生CO2 ,CO2 溶于水后离解…  相似文献   

19.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以紫红色大葱(价廉,市场四季可购得)代替紫色洋葱;“观察根对矿质元素高子的交换吸附现象”实验以葱根(实验前一天从市场购得,洗净后保鲜)代替洋葱。  相似文献   

20.
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的两个实验,都要用到洋葱根尖,但课本上介绍的培养方法比较麻烦。笔者在培养洋葱根尖方法上作了改进,并与水培法做了对比,效果较好。方法是:在水槽中放上潮湿的细沙,把洋葱的底部放在细沙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