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学生解剖鲫鱼往往不知从何开始,拿着解剖剪难以下剪,或者乱剪一气,造成对鱼体的破坏,达不到解剖实验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解剖鲫鱼的清晰的思路,完整的实验过程,达到实验的教学目标,我们对学生进行解剖鲫鱼“三剪刀”的教学实践,收到很好的效果。1 第一剪刀:肛门→鳃下缘  第一剪刀剪的是鲫鱼的腹面:左手握住鲫鱼的头部,让鲫鱼的腹面向下,右手持解剖剪从肛门外向剪开,剪到鳃盖的下面边缘为止。注意剪刀在向前剪时,剪尖尽量向上翘,以免伤到鱼的内脏。2 第二剪刀:肛门→鳃后缘  第二剪刀剪的是鲫鱼的左背面:将鲫鱼左侧向上放在…  相似文献   

2.
“观察和解剖鲫鱼”是初中生物学中比较重要的实验,也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脊椎动物的解剖实验。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探讨,觉得课本中设计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存在一些尚待完善和商榷的地方,现说明如下。a.“观察鲫鱼呼吸”的实验改正。课本中通过鲫鱼口和鳃盖交替张开和闭合的动作来观察鲫鱼的呼吸,用解剖针从鲫鱼的口中插入、由鳃盖后缘的鳃孔穿出来证明呼吸通道。这种证明方法说服力不强,也不太科学;为了增强说服力和可观性,我们试用这样的方法进行了改正:把鲫鱼浸入水中,用手握住鲫鱼躯干,防止其乱动;让鲫鱼浮在水的表…  相似文献   

3.
在讲“鱼纲”一节时,我让学生准备了三条鲫鱼,教学生把第一条鲫鱼的胸鳍和腹鳍剪掉放入鱼缸甲观察,这条鱼会因失去保持鱼体平衡运动的器官,腹面时常上翻;第二条鲫鱼剪去尾鳍保留胸鳍和腹鳍,放入鱼缸乙中,这条鱼因失去保持鱼体前进方向的运动器官,只能缓缓而行;第三条鱼各种鳍都不剪掉放人鱼缸丙中,发现一切正常。通过实验观察,验证课本理论对鱼鳍作用的解释。并通过进一步观察发现,鱼的口和鳃盖后绿相互交替地张开和紧闭是鱼进行呼吸,张口将溶解着氧气的水吸进,闭紧口的同时,鳃盖后缘张开是将溶解着二氧化碳的水排出。俗话说…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中脊椎动物部分共有4个实验。书中的解剖方法不尽详细,有的地方还有不妥之处。现根据自己实验教学的经验将4种动物的解剖方法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1鱼的解剖 取一鲫鱼放在解剖盘里。用左手握住鱼体躯干部的背面,使鱼腹面向上,右手用解剖剪从肛门向前沿腹中线剪到下颌。再使鱼侧卧,左侧向上,自肛门前的开口向背方剪去,沿脊柱下方剪到鳃盖的后缘,再沿鳃盖后缘剪至胸鳍之前,除去左侧体室。用解剖剪从左侧鳃盖的上方向前剪,再从鳃盖下方向前剪到口角,去掉左侧鳃盖骨。 注意事项:解剖时剪…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生物》第一册 (下 )及中等师范学校《生物学》第一册动物部分 ,在“鱼纲”这一章都安排有“观察和解剖鲫鱼”的实验。其中第二步为观察鱼的呼吸 ,要求学生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如何配合动作完成呼吸作用的 ?让学生观察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开和关闭这一现象 ,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 ,让学生通过现象来理解鱼是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来维持生命的 ,就比较难了。对此 ,我将这个实验作了改进 ,具体操作如下 :方法一 :取两只 1 0 0 0毫升的烧杯 ,分别标出 1和2 ,各注入约 70 0毫升的水。将 2号烧杯中加入距离水面约 0 .5厘…  相似文献   

6.
钱文翰 《科学课》2013,(6):122-122
在科学课上,我知道了鱼的呼吸方式:鱼张口吸进溶有氧气的水,当它闭口时,水就从鳃盖后面流出。在水流经鳃片时,鳃血管中的血液便可以与水进行气体交换。可是,虾的呼吸方式与鱼一样吗?我决定做一个实验,探究虾的呼吸方式。我让妈妈从菜场里买来活的基围虾,开始了我的实验。  相似文献   

7.
中师《生物学》第一册“观察和解剖鲫鱼”实验是2人一组的分组实验。实验的第一、二部分可按照实验要求的方法步骤进行。需要改进的是第三部分:观察鲫鱼的内部结构的观察顺序和有关操作,具体如下:首先,应观察鲫鱼的循环系统。因为刚解剖的鲫鱼仍活着,能十分清楚地观察到跳动的心脏。但时间一长,鲫鱼的心脏就会停止跳动,所以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围心腔膜挑破,注意辨认心室(正在激烈收缩的部分)与心房的区别.还可以观察到动脉球。第二步,观察生殖系统。鲫鱼的一侧体壁取走后,整个内部结构都暴露出来了。鲫鱼的生殖系统在最上层,特…  相似文献   

8.
“解剖鲫鱼”实验,有三处操作不易或不当: 1、用左手握住鲫鱼的头部 鲫鱼的体表有一层粘滑的液体,操作时很容易滑脱,尤其是活鱼。 2、右手持解剖刀从肛门处向前剪开 从肛门处进刀,最易剪破泄殖腔,影响实验效果。 3、用解剖刀自肛门的开口向背面方向剪,沿脊柱下方向前剪到鳃盖后缘 用解剖刀向背面方向剪,由于无法看到脊柱,所以易将脊柱剪断。  相似文献   

9.
解剖鲫鱼     
妈妈下班后带回了两条鲜活的鲫鱼。看到它们,我突然想起生物书上介绍过鲫鱼的内部器官,便想试着解剖一下,亲眼看一看。于是,我主动请战,要帮妈妈杀鱼。由于解剖过后还要做成美味佳肴,因此,我只好先刮鱼鳞。  相似文献   

10.
顿悟生命     
实验课上,解剖鲫鱼的实验正按步骤紧张而有序地进行。我先指导同学们熟悉了鱼的各部分的名称,又让同学们观察了鱼的各种鳍的作用,看到同学们那亮晶晶的眼睛里洋溢着说不出的好奇和欣喜,我的心里好像也充满了阳光。实验进行到第二阶段———解剖。由于事先已经预习过,...  相似文献   

11.
对于“心脏的结构”一节的学习,学生主要是通过对“心脏”的观察,即我们演示心脏模型和学生分组解剖猪心来完成的。首先,在观察之前,我们要指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心血管系统的枢纽。并提出这样的问题:心脏是怎样实现血液循环的?(或者:心脏的哪些结构特征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要求学生在对心脏的形态结构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时必须紧紧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思考,找出答案。接着,指导学生分组解剖猪心。进行实验的时候,先观察外形,再实行解剖。告诉学生可以用手捏的办法区分心脏的前、后、左、右方位。并逐个剪开心房、…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生物》第一册(下)“观察和解剖鲫鱼”的实验中,有两幅指导怎样解剖鲫鱼的插图,对实验的指导欠明晰,易造成实验误差。 人们一般识图和阅读习惯都是从左向右看,而保本中插图的接排却需要从右向左观察,易使学生读错顺序,影响实验进程。改进的方法是将几幅插图接解剖顺序从左向右或从上到下排列,这样符合学生阅读习惯,观察起来顺畅自然。 此实验需要用解剖剪剪四次,且有严格的解剖顺序。但插图中没有将第三剪标出,使学生误认为只剪三次,并且每次解剖都没标出剪的方向,会误导实验操作程序。改进的方法是:在图中标出使用解…  相似文献   

13.
星期天,芳芳见妈妈给金鱼换水,金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芳芳问:“妈妈,金鱼在水里为什么不会淹死?”妈妈听了芳芳的提问,就把爸爸刚买回的一条鲜鱼拿来,对芳芳说:“金鱼和一般鱼一样,头部两边各有一块鳃盖。”说着,妈妈剪去鱼的鳃盖,又说:“你看,里面有鲜红的鳃,鱼就是用鳃呼吸的。它把水吸进口腔,经过鳃吸取水中氧气,然后从鳃盖两侧吐出二氧化碳。鱼,能在水里呼吸,所以在水里不会淹死。”接着,妈妈又把鱼剖开,对芳芳讲:“你再看看,鱼肚里有一个白色的气囊,叫做鳔。鳔有前后两节呢。鱼吸气时鳔变大,水对它的浮力增大,就游上来了,呼气时鳔变小,浮力减小,就会下沉。  相似文献   

14.
初中学生解剖鲫鱼往往不知从何开始,拿着解剖剪难以下剪,或者乱剪一气,造成对鱼体的破坏,达不到解剖实验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解剖鲫鱼的清晰的思路,完整的实验过程,达到实验的教学目标,我们对学生进行解剖鲫鱼"三剪刀"的教学实践,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自然二册《鱼》的教学,如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鱼的知识?我采用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思考中学习的教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作法如下.一、观察鱼的外貌课前,教师要学生用瓶子养一条小鱼,并准备一把剪刀和一块小薄膜.上课开始,数师要他们观察鱼的外貌.看完,学生说:"鱼身是扁的,两头小,中间大";"眼珠是突起的,它不眨眼睛";"身上一有鳞,还有翅膀";……教师问:"鱼身可分几部分?"(生答:头、身子、尾巴三部分)教师出示挂图,对照挂图指出:鳃盖前为头部;肛门后是尾部;中间叫躯干,不说"身子",因身子往往指整个身体.鱼身是两头小中间大的,这  相似文献   

16.
1.陆地上爬行的螃蟹为什么要吐沫?螃蟹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它和鱼一样是用鳃进行呼吸的,与鱼不同的是它的鳃长在脑部的两侧,由头胸甲覆盖着。螃蟹在水中呼吸时,水从鳌足和步足的基部进入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在鳃内完成气体交换后,水又从口的两边吐出。螃蟹到陆地上觅食或爬行时,它的鳃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以保证它短时间内呼吸的需要。但是由于螃蟹的鳃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大,吸入的空气过多,鳃里面的水分就会和空气一起被吐出来,形成一个个的小气泡,许许多多的小气泡在口前堆积就成了白色的泡沫。这些泡沫不断地破裂时,还会发出“扑扑”的声…  相似文献   

17.
(每组实验桌上摆了装有鲫鱼的水槽。)师:大家一进来就看到实验桌上有什么?生:(兴奋地)鱼!师:鲫鱼!喜欢吗?生:(齐声)喜欢!师:那就给大家2分钟,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观察:鲫鱼的身体外表有哪些特点,大家开始做吧。(学生观察鲫鱼,寻找鲫鱼的外表特征。)犤评:“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观察”教师的语言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抓一抓、摸一摸,鱼儿跳、水花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亲历了感知过程,获取新的认识。我开始很担心如此“粗放”的要求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但从后面学生的交流情况看,担心多余了。但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  相似文献   

18.
观察鲫鱼心脏结构时应注意的问题在解剖鲫鱼观察其心脏结构时,常常发现很多同学不能准确地指出心房和心室的位置,有的甚至将动脉球误认为心室,把心室误认为心房。其实要想准确地辨认出心房和心室的位置并不难,只要认真地观察教材中鲫鱼的循环系统图解,就能得出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火焰型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淮河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不同组织器官(鳞片、鳔、心脏、肌肉、鳃盖骨、尾鳍、脑、脾、皮肤、胆、眼球、肠、鳃和肝胰脏)中的Cu、Mn、Cd、Fe、Ni和Zn等6种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淮河鳙鱼不同组织器官中的Cu、Mn、Cd、Fe、Ni和Zn的含量不同,其中Fe(59.168 mg/kg)和Zn(50.220 mg/kg)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重金属含量,鳙鱼心脏中Fe(370.220 mg/kg)和Zn(229.659 mg/kg)含量最高,其次为肠、鳃、肝胰脏;Cu在肝胰脏、心脏和肠中的含量较高(13.254mg/kg、8.874 mg/kg、3.120 mg/kg),其他组织较低;Mn在肠、鳃盖骨、鳃中含量较高,但心脏中含量最少;Cd和Ni在心脏、鳔、鳞片、鳃盖骨中含量较高,在肠中的含量均较低,但淮河鳙鱼不同组织中Cd的含量超过国家卫生食用标准,其食用部分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20.
多种教法相结合解剖鲫鱼●太原市兴安二中席青解剖鲫鱼是脊椎动物的第一堂实验课,同时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实验内容。如何使学生能准确、迅速地解剖鲫鱼呢?首先,在选材上我们改用活体鲫鱼做解剖;其次,在教学中我们采用阅读实验指导,观看电视录像和解剖小竞赛等方法,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