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沙海行绿舟     
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地沙漠化,每一片沙漠都曾是昔日的人类家园。从两千年前的水草丰美,再到百八十年来的风蚀沙埋。荒漠化,已向人类亮出"黄牌"警告,值得我们警醒,必须倍加重视。遏制沙漠、改变环境已经成为中国科学家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向土地荒漠化要绿色,也是人类维护共同家园、守卫共同命运的全球共识。  相似文献   

2.
荒漠化问题是目前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青海省是全国荒漠化面积较大,荒漠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搞好防沙治沙工作,遏制土地荒漠化,是摆在广大林业干部职工,特别是防沙治沙重点地区干部群众面前的首要工作。荒漠化治理要认真贯彻实施《防沙治沙法》,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大力宣传,认真开展荒漠化普查工作,建立和完善监测报告制度,增加科技投入,稳妥地发展沙产业,合理开发生态旅游业,利用大工程带动防沙治沙工作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三北”防护林体系 东北、华北、西北即“三北”地区,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我国沙漠(含戈壁)、荒漠化土地多达153300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5.9%。而其中97.5%的部分,呈一条弧形沙漠带绵亘在“三北”地区,大于全国耕地面积的总和。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也在“三北”地区。为了控制和治理“三北”地区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国务院1978年决定建  相似文献   

4.
吉林西部地区是我国北方生态脆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吉林省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破坏的 直接表现是土地荒漠化,包括土地沙漠化和土地盐碱荒漠化,即出现大面积碱斑.经过几十年的治理,以“三北”防护林为核心的生态建设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根据卫星遥感动态分析,土地沙漠化过程已开始出现逆转.  相似文献   

5.
<正>2023年3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5年来,我国政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净减少10.6万、3.8万、3.3万平方公里”。一系列生态治理措施,让蓝天白云渐成常态,让绿水青山随处可见。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强调,要推动光伏1、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同学们,你们知道荒漠化、沙化土地的治理,与光伏产业的发展有着怎样的联系吗?本期《新观察》,让我们一起走近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来看看这片曾经沙尘肆虐的地区,是如何在政策推动、农牧民参与、科技创新等多方努力下,创造出治沙奇迹的。  相似文献   

6.
【题目】一、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我国则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普查结果 ,我国荒漠化 (沙漠、戈壁、及沙化 )土地总面积为 168 9万平方千米 ,占领土总面积的 17 6% ,近 2 0年来 ,我国荒漠化土地每年平均以 2 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目前 ,我国已有多项荒漠化防治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 ,10 %的荒漠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 ,以防沙治沙为主要目的的造林保存面积达 10 0 0万公顷……。 (《地理文摘》)1.假设这 2 0年间 ,每年我国治理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占前一年荒漠化的 1% ,试求我国 2 0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有多…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地区土地退化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 ,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充分开发利用西部地区的能源与资源 ,促进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其中退化土地的生态重建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一、西部土地退化的原因土地退化亦称土地荒漠化 ,是指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与脆弱的生态环境相互作用造成的土地生产力下降直至土地资源丧失 ,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资源衰退演变过程。造成西部地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有 :(一 )生态环境脆弱。西部大开发战略所指的西部地区 ,泛指西部生态环境恶化 ,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包括国家“七五”计划制定的三大经济地带中的…  相似文献   

8.
荒漠化是困扰整个人类的大问题,中国是受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中国防治荒漠化的主要任务是:防治荒漠化、开发沙地。最大限度地挖掘沙地利用潜力,扩大耕地面积。同时,实施生态富民工程,把沙区生态环境治理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加快沙区人民脱贫致富步伐。文章提出,防治荒漠化的法律对策主要包括: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增强全民忧患意识,种草种树,保护森林、草原和土地资源;严格执行《草原法》,防治荒漠蔓延;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建立专项基金,奖励发明创造;健全规章制度,发展多种经济。  相似文献   

9.
凡是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植被稀疏的地区都可称为荒漠,即“荒凉之地”。荒漠化是指由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内的种种原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亦即形成荒漠的过程。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垂直分布于从海平面到高寒荒漠带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气候类型和地貌类型多样,决定了这些地区影响荒漠化形成的因素的多样化,从而使我国的荒漠化呈现出多样性。一、风蚀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是指在极端干旱、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部分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脆弱的生态平衡,原非沙漠地区出现…  相似文献   

10.
以色列的国土大部分为沙漠、半沙漠地区,而非沙漠地区又因若干世纪以来的森林砍伐、土壤侵蚀,土地多有荒废而无法耕种。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政府和人民特别重视发展农业。为使沙漠变成绿洲,科学家和农民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以色列的农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科学家们的奉献证明了土地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如何被利用。  相似文献   

11.
土地荒漠化主要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荒漠般的土地退化现象。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单元以西北地区为例,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分布、变化及整治措施。土地荒漠化的发展是我国近年来频发沙尘暴的根源,同时又影响了我国工农业的发展,国家采取多种措施治理,个别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从总体来看,荒漠化仍在蔓延,每年以3436万千米2的速度扩散。  相似文献   

12.
胡开亮 《湖南教育》2002,(17):29-29
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培养人的数学素质,但德育素质的培养也不容忽视。我经常利用一些现实材料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情感,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在讲解数列应用题时我选讲荒漠化治理问题。例如:资料显示1996年我国荒漠化土地是国土总面积的17.6%,近二十年我国荒漠化土地平均以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若这二十年治理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占前一年荒漠化土地的面积的1%,试问二十年前我国荒漠化土地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公里?通过习题,教师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不加以治理,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要不了多少年就会消失…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7.9%,并且以每年3436平方千米的速度递增,造成的沙化年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我国政府历来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我国荒漠化治理总体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几十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实践中研究总结出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技术模式,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集宁师专学报》2013,(3):100-105
新中国成立之后,基于以环境恶化的认识,乌兰察布地区采取了一系列防治荒漠化的措施。1951年绥远省政府制定了"保护牧场,禁止开荒"政策,乌兰察布地区从1952年开始具体落实,封闭了一些不宜耕种的土地,使耕地面积趋于稳定。1950年先后组织群众封山育林,林木覆盖面积明显增加,在局部地区形成小气候。鉴于乌兰察布境内黄河流域河水泛滥造成的巨大灾害,1955年开始实施水土保持生态治理,所有这些措施对荒漠化都产生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被列为三大全球性问题之一,而环境又存在两大问题:一类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向环境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带来的环境污染;另一类是由于不合理地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本文仅就被称为“地球癌症”的荒漠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天下纵览     
高平 《高中生之友》2023,(22):10-11
<正>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033万公顷,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初步建立了法治、工程、考核、政策、科技推广、调查监测等体系,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路。(《人民日报》2023年6月18日)点评我国是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通过持续系统治理,当前荒漠化、沙化土地呈现出“整体好转、改善加速”的态势。沙化土地持续得到治理,既美化了环境,又造福了人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不断受到沙尘暴的袭击,而且发生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形成的强度和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沙尘暴的发生是土地荒漠化直接导致的结果。本文尝试从荒漠化的概念、荒漠化的形成原因、荒漠化的治理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土地沙漠化带来全球性环境问题,我国沙漠化现象同样非常严重。本文从生态学角度对沙漠土地的自然修复、群落演替中的旱生演替系列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防沙植物的选择、防沙固沙植物多样性及防沙林种群生态位问题和防护林特殊群落结构的确立进行了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19.
晋西北地区是我国黄土高原及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进行土地荒漠化现状研究的基础上,以制约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及人为因素变化为依据,对晋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发展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荒漠逼近     
提起沙漠,人们会联想到地表覆盖着大片流沙,各式各样的沙丘在风力推动下,不时移动,吞噬大片耕地和草原,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这种现象又叫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影响的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包括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的退化,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球荒漠化的评估表明:———今天,有100多个国家、9亿人口和36亿公顷的土地受到全球荒漠化的影响。———荒漠化土地80%以上分布于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